老人跪倒在地,嚎啕大哭。
那一刻,小穗终于懂得了林远为何选择离开。因为他知道,这个系统一旦真正运转起来,就不该再依赖任何一个中心人物。它必须属于所有人,扎根于每一次真诚的诉说,每一次勇敢的倾听。
又是一年清明。
清河小学的孩子们照例点亮纸灯笼,挂在李素华墓旁。今年多了几盏,上面写着不同的名字:**二狗、小满、林老师、还有我爸爸**。
仪式结束后,一个小男孩跑过来拉住小穗的衣角:“姐姐,我能借录音笔吗?我想跟我说早走的妹妹说句话。”
小穗递给他一支全新的设备,叮嘱道:“慢慢说,不用急。”
男孩坐到操场台阶上,对着麦克风轻声说了十分钟。说完后,他按下了回放键。
众人屏息凝神。
起初什么也没有,就在他即将失望时,扬声器里忽然传出一声极轻的giggling(咯咯笑声),像是小女孩躲在门后偷看哥哥的样子。
全场寂静。
男孩愣了几秒,随即咧嘴大笑,抱着录音笔飞奔而去。
夜深人静,小穗独自回到展馆。月光洒在玉佩仿制品上,青光再度浮现,这次的文字稍长了些:
>**他们都在听。**
>**你也一直是。**
她没有惊讶,只是轻轻点头,将玉佩收进胸前口袋。
第二天,她收到一封匿名信,没有寄件人地址,邮戳模糊不清。信纸很旧,像是从某个笔记本上撕下来的。上面用钢笔写着一行字:
>“告诉孩子们,下雨的时候,多听听屋檐滴水的声音。”
>
>??林
小穗望着窗外晴朗的天空,嘴角缓缓扬起。
她知道,这场无声的革命早已超越技术本身,成为一种新的文明基因??教会人们在喧嚣世界中,依然愿意俯身倾听那些微弱却重要的声音。
多年以后,当人工智能可以完美模拟任何人声,当虚拟现实让人与亡者“重逢”,仍有许多人坚持使用最原始的方式:一支录音笔,一句真话,一个相信“有人在听”的信念。
因为在所有科技之上,有一种力量永不褪色??
那是人类最初也是最后的语言:**我相信你听得见。**
而每当风雨来临,屋檐下的水滴总会敲打出不一样的节奏,仿佛无数灵魂在低语:
>“我回来了。”
>“我听见了。”
>“我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