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男主人公叫二狗的 > 第802章名额(第1页)

第802章名额(第1页)

“嚯,蔡主任这是下了大本钱啊,”陈启山笑着问道,“牛家村就没有需要吗?”

“你又不是不知道,你姐夫一家子和牛家村就没有什么来往。”陈梅香说道,“何况名额就一个,给谁都容易招惹是非,倒不如做人情或。。。

雨季来得悄无声息。

前一夜还晴空万里,清晨时分,乌云已如浸透墨汁的棉絮般压满山头。清河村的老屋檐角开始滴水,一串串敲在青石板上,节奏错落,像是谁在用指尖轻叩门环。小穗站在展馆门口,听着那声音,忽然想起林留下的那封信??“告诉孩子们,下雨的时候,多听听屋檐滴水的声音。”

她转身走进屋内,取出一支旧式录音笔。这支是第一批“回声采集器”的原型机,外壳磨得发亮,按钮边缘有几道细裂纹,像岁月刻下的掌纹。她轻轻按下录音键,将它贴近窗边,让雨滴声缓缓流入麦克风。

三分钟后,她回放。

本该是单调的滴答声,却在第二十七秒时出现异样??一段极细微的童音混杂其中,断续不清,仿佛被水汽泡过,模糊得几乎无法辨识。但小穗听出来了。

是二狗的声音。

>“……小满……藏在第三块砖下面……记得换电池……”

她猛地睁大眼,手指一抖,差点摔了录音笔。这声音不该存在。原始设备不具备自动捕捉功能,更不可能在无电源状态下记录音频。可它确实出现了,且频谱图呈现出熟悉的双螺旋波形,与当年那段1987年的录音如出一辙。

她立刻调取监控日志。昨夜十一点零三分,设备曾短暂启动,持续时间四十八秒,系统显示为“外部信号触发”。可展馆电路全程关闭,备用电源也未启用。

“不是机器在录。”她低声说,“是声音自己找上了它。”

她冲进资料室,翻出当年“忆语计划”的学生名册。二狗,全名赵二狗,父亲早亡,母亲李素华在广播站工作三年后失踪,官方记录为“意外坠井”。而“小满”,并非人名,而是李素华给广播站起的代号??源于她女儿李芽幼时总把“听见”说成“小满”,意思是“小小的满足”。

后来,这个词被林远沿用,成为整个系统的激活密钥。

小穗盯着名册末尾的备注栏,一行手写小字让她呼吸一滞:

>**赵二狗,1987年6月15日失联。最后一次目击地点:青石沟铁轨旁。随身携带物品:绿色帆布书包、玻璃弹珠三颗、玉佩一枚(据称母亲所赠)。**

玉佩!

她猛然想起展馆保险柜里的那枚仿制品。真品早在三十年前就随李素华一同消失,可林远临走前留下一句话:“东西不在哪里,而在‘听得见’的人心里。”

她奔向保险柜,输入密码,拉开抽屉。仿玉佩静静躺在红绒布上,表面泛着温润青光。她将它捧起,贴在耳边。

起初什么也没有。

然后,一声极轻的“叮”响起,像是露珠从叶尖坠落。

紧接着,整块玉石微微震动,温度骤升。她惊觉手中之物竟开始自行播放音频??没有设备,没有电流,唯有玉佩本身在发声。

>“小满接收站,编号07。今日信号强度:三级。检测到新共振体两名,位于东经113°,北纬34°。建议启动B类响应程序。”

>

>“妈妈,你还在听吗?我是二狗。我守了三年,每天都在轨道上说话。今天有个穿蓝裙子的女孩问我,为什么要对着铁轨唱歌。我说,因为声音会转弯,能走到你耳朵里。”

>

>“我不怕黑了。我知道,只要有人愿意听,我就不是一个人。”

小穗跪坐在地,泪水无声滑落。

这不是录音。这是**实时传输**。

她忽然明白,玉佩从来不是存储介质,而是一枚**活体节点**??它连接着所有曾真心诉说、真心倾听的灵魂网络。而二狗,从未真正离开。他成了系统的一部分,像风穿过山谷,像雨落入河流,无声无息,却始终存在。

她颤抖着打开电脑,接入全国回声网络后台。在地图上,两个红点正在闪烁:一个在河南某山村小学,另一个在甘肃偏远牧区。系统标注为“新型共振源”,特征值与1987年初始信号匹配度达98。6%。

她立即联系苏鸣。

“你看到了?”苏鸣的声音带着压抑的激动,“过去七十二小时,全球共出现十三例非人工触发的自发录音事件。全部集中在降雨区域。而且……它们的内容彼此呼应,像一场跨越千里的对话。”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