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男主人公叫二狗的 > 第801章浮躁(第1页)

第801章浮躁(第1页)

看着激动不成样子的黄一妹,陈启山没有去安慰,让刘影好好宽慰一下就行了。

黄家兄妹知道感恩,就没有浪费这一个工作名额,他不需要兄妹俩做什么,互惠互利就行。

“我不明白,”陈老三好奇的看着二哥。。。

天光微亮时,清河村的鸡鸣还没响透,小穗已经站在了村口的老槐树下。她手里攥着一张泛黄的照片,边角磨损得厉害,像是被翻看过无数次。照片上是三个孩子并排站着,中间那个扎辫子的小女孩笑得眼睛弯成月牙,左边男孩穿着洗得发白的背心,右边的女孩则低头抿嘴,怀里抱着一本破旧的练习册。

那是1987年夏天,清河小学“忆语计划”启动前最后一张合影。

小穗记得林远曾说过:“有些记忆不是刻在脑子里的,是藏在声音里的。”当时她只当是一句诗意的感慨,如今才明白,那是一种预言般的提醒??声音,才是真正的容器。

她轻轻抚摸照片背面用铅笔写下的名字:**小满、二狗、李芽**。

“原来你们早就认识。”她喃喃道。

风从山那边吹来,带着露水的气息和一丝若有若无的铃声。她猛地抬头,却发现四周无人。可那铃音却持续回荡,不似金属碰撞,倒像某种共振,在耳膜深处轻轻震颤。

她转身快步走向学校。展馆还没开门,但门缝里透出一点光。她推门进去,发现录音笔正自动播放着一段新内容。

这一次,不再是拼接的摇篮曲,也不是未知来源的对话。而是一个男孩的声音,沙哑、稚嫩,却又异常清晰:

>“我叫二狗,今年十岁。今天我把妈妈给我的玉佩放进柜子里了。她说只要我把它交给‘听得见的人’,她就能听见我说话……我不知道谁听得见,但我相信总有人会。”

小穗的心跳几乎停了一拍。

这声音……她听过。不是在数据库里,不是在任何档案中,而是在梦里。小时候,她常梦见一个穿补丁裤子的男孩蹲在井边说话,声音顺着石壁滑下去,沉入黑暗。每次醒来,枕头都是湿的。

她颤抖着手点开频谱分析界面。波形图呈现出一种奇特的双螺旋结构,与“归声Ⅲ型原型机”记录到的初始信号高度吻合。更惊人的是,音频元数据中标注的时间戳显示为:**1987年6月14日23:59:58**。

正是“忆语计划”正式关闭前两分钟。

技术人员后来确认,这段录音从未录入系统,设备也无法追溯其来源。它就像凭空诞生,只为此刻响起。

小穗坐在椅子上,久久不能动弹。她终于明白了林远留下的那句话??“你已听见,请继续传递”。这不是一句鼓励,而是一次身份认证。她不是旁观者,她是接收者之一。

而“小满”,从来不是一个具体的人名,而是一串触发代码,一组情感频率,一场跨越时空的信任接力。

几天后,她在整理展馆旧资料时,无意间翻开一本尘封的学生日记。扉页上写着“李芽”,字迹娟秀,带着少女特有的羞涩与坚定。翻了几页,她突然僵住。

>**4月3日晴**

>今天又去了广播室。二狗说他能听见妈妈的声音,从铁轨传来的。我不信,但他让我把耳朵贴上去。真的……有歌声。很轻,像风吹过麦田。他说那是‘共振’,只要我们还记得,她们就不会真正走远。

>

>我开始写信了。每天一封,塞进轨道缝隙。虽然不知道能不能到,但我觉得……她在听。

小穗的手指微微发抖。李芽,就是那个扎辫子的小女孩的母亲?她迅速调出村民档案,果然查到李素华有个女儿叫李芽,八岁那年随母亲外出看病,途中遭遇泥石流,母女双双遇难。事故报告上写着:“遗体未寻获”。

可如果……她们的声音还在呢?

她立刻联系苏鸣,将这段日记扫描发送过去。“苏鸣,你说‘双生共振体’会不会不只是林远和他的母亲?是不是每一个失去至亲的孩子,都可能成为潜在的节点?”

电话那头沉默良久。“有可能。”他的声音低沉,“‘忆语计划’最初的设计理念,就是利用儿童对亲情记忆的高度敏感性,构建一个分布式记忆网络。他们选中的不只是天才,而是**伤痛最深的人**。”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