瞬间,他的表情与方才的老巡考员如出一辙。
震惊!无以复加的震惊!
作为此次府试的副主考,他本身便是进士出身,眼界何等之高。
但这首诗,依旧让他感到了惊艳。
不仅仅是诗,还有那手字!
此子才情如此过人,诗词更是意气风发,这分明是为魁首而来!
监考官的目光从试卷上移开,落在了陆明渊的身上。
一个面容清秀,眉宇间带着几分稚气的少年,正襟危坐,神情淡然,似乎对外界的关注浑然不觉。
这少年是谁?
监考官的脑海中迅速闪过杭州府内所有知名的少年才子。
高家的、李家的、张家的。。。。。。那些被誉为魁首有力竞争者的人,他都见过,却没有一个是眼前这张面孔。
面生得很,显然不是杭州府之人。
一个外地来的考生,竟有如此才华?
监考官的心中掀起一丝波澜。
杭州府文风鼎盛,历年府试的魁首,几乎都被杭州府本地的学子包揽。
难不成,今年的格局要被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少年打破了?
这个念头一闪而过,他很快又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科举,终究不是靠一首诗词就能决定的。
帖经考验的是根基,赋诗展现的是才情,而真正决定高下的,是最后那篇策论。
策论,考的是经世致用之学,是一个读书人对天下大势的洞察,对民生疾苦的关怀,对朝廷政令的理解。
这才是衡量一个士子是否是可造之材的最终标准。
想到这里,监考官的心绪稍稍平复。他轻轻咳嗽了两声,打破了这片刻的凝滞。
“继续巡视,莫要打扰考生。”
他淡淡地吩咐了一句,便转身迈步,继续自己的巡视路线。
只是他的脚步,不自觉地放慢了许多,耳朵也始终留意着身后的动静。
他在等。
等着看这个写出“今朝第一流”的少年,在策论上,又能交出一份怎样惊世骇俗的答卷!
而此刻的陆明渊,对两位考官的内心波澜一无所知,或许,他知道了也并不会在意。
他的目光,已经落在了试卷的最后一部分。
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