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他终于提起笔时,整个人的精气神仿佛都凝聚在了笔尖那一点毫芒之上。
蘸墨,落笔。
没有丝毫犹豫,笔走龙蛇,行云流水。
一个个蝇头小楷,便如活过来一般,从笔端流淌到纸上。
字迹工整,结构匀称,笔锋间却又透着一股远超他年龄的沉稳与金石之气。
默写的部分,对他来说不过是热身。
不过一刻钟的功夫,试卷的第一部分便已填得满满当当,无一错漏。
他将试卷轻轻吹干,放在一旁,目光移向了第二题。
赋诗。
题目很简单,只有一个字——“秋”。
秋,是一个被无数文人墨客写了千遍万遍的题目。
写得好了,是锦上添花;写得不好,便是拾人牙慧,落了下乘。
想要在数千份卷子里脱颖而出,便要写出新意,写出气魄。
陆明渊的目光越过考棚的矮墙,望向那一方被割裂的青灰色天空。
秋,是萧瑟,是离别,是丰收,也是肃杀。
但对于此刻坐在龙门之内的读书人而言,秋,是“秋闱”,是“金榜题名”,是一朝闻名天下知的期盼。
无数念头在他脑海中翻涌,最终定格成一股冲霄的豪情。
他要写的,不是文人的悲秋,而是士子的进取!
再次提笔,胸中意气勃发,笔下便有了雷霆万钧之势。
《秋闱抒怀》
金风动玉旒,墨涌九天秋。
笔掷三山外,文成五凤楼。
蟾宫初折桂,云路已驰骝。
莫道青衫薄,今朝第一流!
当最后一个“流”字的捺脚如刀锋般收住,陆明渊缓缓放下了笔。
整首诗,一气呵成。
诗中没有丝毫悲戚之意,反而充满了昂扬的自信与舍我其谁的霸气。
他写得太快了。
从默写到赋诗,他用的时间加起来,也不过一个时辰。
此刻,大多数考生恐怕连默写都还未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