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崭露头角,深为欧阳修所器重。 说来也巧,两人的初见之地是东京城里的一家陋巷小店,“疏帘挂秋日,客留共食。纷纷说古今,洞不置藩域。”两人把盏言欢,谈古论今,一见如故。 是科,王安石高中甲科第四,曾巩却憾然落第,此后便聚少离多,尽管天各一方,然尺素频传,情谊未减。 科场接连失利,又遭父丧,对曾巩的打击至深,“是以三遇文闱,一逾岁纪,足迹不游于场屋,姓名不署于乡闾。”一度心灰意冷,不愿再考。 幸得王安石书信砥砺,方重燃心志,时隔十五载,再赴闱场。 谁能料到,两人在京师的重逢之地,竟仍是一家陋巷小店。 “子固兄!” “介甫贤弟!” 今日一早,曾巩重游太学,顺道旁听梅圣俞、李泰伯李觏等旧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