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开考——”
两个字,如洪钟大吕,沉沉敲在数千名考生的心上。
贡院内原本压抑到极致的寂静,被一阵细微而密集的“沙沙”声打破。
那是考生们翻动试卷,取出文具的声音,汇成了一股紧张的暗流。
陆明渊没有立刻动笔。
他坐在那方寸之间的考棚里,身姿笔挺如松。
他先是闭上眼,做了一次深长的呼吸,将外界的一切嘈杂与内心的最后一丝波澜尽数吐出,心境重归古井无波。
而后,他才睁开眼,目光落在面前的试卷上。
试卷用的是上好的宣纸,触手温润,墨香清雅。
他伸手,缓缓将试卷展开,动作从容不迫。
目光一扫,心中便有了数。
果然是府试,与县试相比,判若云泥。
试卷分为三部分,帖经、赋诗、策论。
帖经,即默写。
考验的是学子对经义的熟悉程度。
然而这府试的题目,却刁钻至极。
它所截取的段落,并非那些脍炙人口的经典名句,而是藏在经书犄角旮旯里的句子,甚至是某些大儒注疏中的一两句点评。
这对寻常学子而言,无异于沙中淘金,大海捞针。
哪怕你将四书五经背得滚瓜烂熟,稍有疏漏,便会在此处折戟。
人群中,已经有压抑的抽气声和笔尖划破纸张的焦躁声响起。
但陆明渊的眼神,却依旧平静。
这些对别人来说是天堑的题目,于他而言,不过是后花园里熟悉的路径。
两世为人的灵魂,那浩瀚如烟海的精神力,早已将这些典籍化作了他神魂中的烙印,每一个字,每一个标点,都清晰得仿佛昨日才刚刚读过。
他没有急着落笔,而是取过墨锭,在砚台中不疾不徐地研磨起来。
手腕稳定,力道均匀。
墨锭在砚台上盘旋,发出悦耳的“沙沙”声,像是山涧清泉流过石上。
一缕清洌的墨香,渐渐在小小的考棚内弥漫开来。
这是一种仪式,也是一种静心。
一炷香的时间,他将所有默写的内容在脑海中一字不差地过了三遍,确认无一处遗漏。
又用了一炷香的时间,他将墨研得浓稠乌亮,恰到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