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一动箸,就有侍膳的小丫鬟上前,用小刀割开浑羊歿忽的肚子,取出羊肚子中的鹅,然后將一整只羊羔拎走,只留下鹅。
田夫人又换了筷子,亲自给寧採薇夹了一筷鹅肉,笑道:
“这是额们关中的硬菜了,你年纪小,怕是很少吃。”
“谢姑母大人。”寧採薇笑道。
田正怕母亲冷落了朱寅,就给朱寅夹菜。
等到眾人用完了晚饭,菜还剩了大半。根本吃不完。
田夫人对侍女们道:“撤了吧,赏给你们用了。”
侍女们一起道谢退下。
然后立刻有人献上漱口的茶盅,净手的铜画,雪白的松手帕。几人一起漱口、洗手、擦乾。
田夫人笑道:“虽是家宴,却是吃的有些油腻了。额们做个小茶会,解解腻,清清口。
,
话刚落音,又有两个绿衣侍女换了茶案,献上了饭后茶。看那茶盒,却是一小罐碧涧明月,一小罐蒙顶石。
至於普通人家都喝不起的西湖龙並,在富贵人家算不得顶级,一般不用寧採薇和朱寅不精茶道,单见那一对茶道少女打开器局,露出的“茶具十六器”,就已属不凡了。
磁砂茶鉍,宣窑茶盏,茶针是金器,茶漏是玉器,茶匙是紫檀,还有茶台、茶炉——-件件不凡。
就是那用来烹茶的炭,也是宫里常用的银霜寸炭。
两个少女用火摺子点燃炉火,动作优雅、行云流水般的操作各种茶具,
看上去赏心悦目。
不一时,茶跳中就咕咚作响,水气氙氬,茶香四溢了。
几只洁白如玉的茶杯摆上,隨即就凤点头的斟茶。
整个过程有条不素,从容不迫。这一套下来,比朱寅和寧採薇自己泡茶喝繁复的多。
来到明朝后,两人还是第一次看见这么喝茶的。
谢琅嫣然笑道:“时下这南京,附庸风雅之人极多。那些假茶,以次充好,专骗那些不识货的。”
田夫人道:“那是没办法的事。好茶存世稀少,有口福的毕竟不多。这茶叶五八门,良不齐,一般人家哪能分出三六九等?还不是全靠奸商一张口?”
寧採薇闻言心中一动。
茶叶是中国的最好,也是个很大的市场,哪怕在后世。
可是后世,华夏的茶叶品牌,却被西方品牌打的大败,沦为原材料。
这是因为,茶叶农產品的属性太浓,没有完成量化標准,也就难以品质分级。
这也是后世华夏茶道没落的原因之一:以次充好,市场混乱。
这一点,日本茶道就做的好多了。
如果能利用明朝仍然风行的茶道文化,掀起一场茶品革命,促进茶品的分级量化和商业化包装呢?
为何茶叶一定要是农產品,而不是作为茶品的原料,进一步加工?
寧採薇心中,有一个商业项目开始孕育了。
这是一个很大项目,很大的梦想,但需要很多钱,也需要市场培养。
寧採薇想到这里,就仔细品尝碧涧明月和蒙顶石的不同,很快就明白了。
什么是好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