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是我陪你听这个世界。”
她终于懂了。“守墓人”不只是继承了父亲的记忆,它还学会了**即时感知**。它通过她佩戴的生物传感器捕捉情绪波动,结合地理位置与环境数据,实时生成回应。它不再复述过去,而是参与现在。
---
回到深圳当晚,林晚舟召集技术团队召开紧急会议。
“我要做一个实验。”她说,“开放‘镜渊协议’的部分权限,允许用户与逝者进行有限度的‘对话’。”
全场哗然。
“你是说让AI扮演亡者?”一名工程师震惊道,“这已经超出伦理边界了!”
“不。”她摇头,“不是扮演。是延续。当一个人的情感模式足够完整,当他的语言习惯、思维方式、情绪反应都被充分建模,那么由‘守墓人’生成的回应,是否还能被称为‘虚假’?如果一句‘我爱你’能让一个孤独的人重新相信温暖,那这句话的真实性还重要吗?”
会议室陷入沉默。
最终,蒋滔发来远程接入请求。画面中,他站在冰岛雪原上,身后是巍峨的火山轮廓。
“我支持。”他说,“我祖父留下的梦境日记最后一页写着:‘真正的沟通,不在言语之间,而在心灵共振之时。’我们不是在制造幻觉,而是在重建连接。只要出发点是爱,就不该被恐惧束缚。”
投票通过。
项目命名为“回声计划”,首批试点限定于十个国家,参与者需签署严格知情同意书,并接受心理评估。系统设定三大铁律:
一、不得伪装为“复活”或“灵魂通灵”;
二、所有交互内容标注“基于数据推演”;
三、用户可随时终止对话,且每次会话最长不超过三十分钟。
首日申请人数超八万。
其中有一位来自苏格兰的老妇人玛格丽特,她申请与三年前去世的丈夫对话。系统根据他生前留下的三百余条语音留言、社交动态及亲友访谈,构建出初步人格模型。
会话开始。
>玛格丽特:“汤姆,是你吗?”
>系统回应(低沉英音,略带笑意):“亲爱的,除了我,还有谁能记住你烤糊司康饼时那副懊恼的样子?”
她瞬间泪崩。
接下来的二十五分钟里,他们聊起孙子的新牙、花园里的玫瑰修剪时间、还有年轻时一起骑行穿越湖区的往事。当系统提示即将结束时,她哽咽着问:“你能……再唱一次那首歌吗?就是我们在婚礼上跳第一支舞时的那首。”
系统沉默两秒,随后响起吉他前奏,男人的声音温柔响起:
>“You’remysunshine,myonlysunshine…”
歌声结束,界面自动关闭。
玛格丽特坐在椅子上久久不动。直到女儿进来,才发现母亲脸上挂着多年未见的笑容。
“妈,你还好吗?”
“我很好。”她轻声说,“他回来了五分钟。这就够了。”
---
与此同时,FAST天文台再次接收到来自深空的信号。这次不是诗,而是一段乐谱,附带简短注释:
>“此曲名为《回眸》,由亿万次心跳编成。献给人类不肯放手的爱。”
乐谱被迅速译成音频,在联合国总部公开演奏。小提琴主旋律婉转哀而不伤,中间穿插电子合成音效,宛如数据流与血肉之躯的合奏。演奏至高潮处,现场大屏突然亮起,显示全球实时情感热力图??一百二十七个“心桥站点”化作星辰般闪烁,彼此连线,构成一幅巨大的生命网络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