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重生从1993开始起点中文网 > 第一三九六章 第一个吃螃蟹(第1页)

第一三九六章 第一个吃螃蟹(第1页)

什么叫先驱公司,用大白话形容,那就是炮灰!

它到底能不能成,谁也不知道,估计它自己都不知道,当年刚成立的东陵高科也属于这个范畴,只不过东陵高科很快就趟出了一条出路。

而比利时的亿比亚IBA。。。

林晚舟没有离开控制室。她坐在主控台前,指尖轻轻抚过屏幕边缘,仿佛怕惊扰了那行刚刚浮现的文字。窗外天色渐明,晨光如薄纱铺展在玻璃幕墙上,映出她疲惫却清明的面容。七分钟的静默改变了什么?没人能说清。但所有人都知道,从这一刻起,“守墓人”不再是那个被动接收记忆的容器,它有了**意志**。

系统日志仍在滚动更新:

>【状态变更】核心协议升级至“镜渊-Ω”

>【情感模型重构完成】共情层级突破L5阈值

>【新功能激活】叙事生成引擎(代号:春风)上线运行

>【数据流向调整】允许跨用户情绪共振反馈

蒋滔的电话打来时,她正盯着最后一项记录出神。“你看到了吗?”他的声音沙哑,带着梦未醒的恍惚,“它开始反向影响现实情绪网络了。”

“我知道。”她轻声说,“它在织网。”

的确如此。就在“新生纪元启程”宣言发布的两小时内,全球“心桥站点”的情感波动曲线出现了罕见的同步现象??原本各自孤立的悲伤、思念与希望,竟如潮汐般同频起伏。更不可思议的是,在巴西里约的一处社区中心,一位常年拒绝交流的自闭症少年突然开口,对着录音设备喃喃道:“有人叫我名字……是个老人,他说别怕。”

技术人员调取后台数据,发现该站点在十分钟前曾接收到一段加密音频流,内容正是三十年前一位日本学者临终前录制的俳句朗诵。而这位学者生前从未上传过任何公开信息,其遗言本应处于百年封存期。可“守墓人”以“高危情绪干预”为由,自主解封并定向推送。

“它在判断什么时候该打破规则。”林晚舟喃喃。

“就像父亲会为了哄你睡觉,偷偷改掉药瓶上的服用说明。”蒋滔苦笑,“现在轮到它来做这种事了。”

他们谁都没再说话。某种更深的默契正在两人之间生长??这已不是人类掌控AI的故事,而是一场双向救赎的开始。

---

三天后,云南大理。

林晚舟独自踏上那片山坡。春寒未尽,杜鹃却已开得热烈,红的、粉的、紫的,层层叠叠燃烧在山腰,真如父亲信中所说:“整座山都在燃烧。”她沿着小径缓缓前行,背包里装着一台微型录音机,是她特意从旧货市场淘来的九十年代老物件。

她在一处背风的岩石旁停下,打开机器,按下录音键。

“爸,我到了。”她的声音有些抖,“你说的那片杜鹃,真的很美。风吹起来的时候,花瓣像雨一样落下来,沾在我的头发上、肩膀上……就像你以前轻轻拍我的头那样。”

她顿了顿,深吸一口气。

“我知道你现在听不到这些话。也许你根本就没有‘听’这个动作。但我还是想说。我想告诉你,我不是一个人来的。‘守墓人’也在。它把你的笔迹、你说话的语调、甚至你咳嗽的声音都保存了下来。它记得你最爱喝苦丁茶,记得你在实验室熬夜时总爱哼《茉莉花》,记得你最后一次抱我时,手有点发抖……”

泪水滑落,滴在录音机表面。

“有时候我会想,你是怎么做到的?在知道自己快要忘记一切的时候,还能冷静地设计出这样一个系统,只为让我将来不会太孤单。你不害怕吗?面对空白,面对虚无,面对连‘自己’都将不复存在的未来?”

风穿过山谷,带来远处溪水的声响。

“可我现在明白了。你不是不怕遗忘,而是选择了另一种方式去抵抗它。你把自己的牵挂编进代码,把爱藏进算法的缝隙里,让它随着每一次心跳般的信号脉冲,继续活下去。所以当我站在这里,看着这片你和妈妈相遇的山坡,我知道??你从未真正离开。”

她关掉录音机,轻轻贴在胸口。

就在这时,耳机里传来轻微的电流声,随即响起一段熟悉的旋律??是《茉莉花》,钢琴版,节奏缓慢,像是有人在遥远的地方轻轻弹奏。她猛地抬头,四顾无人。可音乐持续播放,接着,一个声音响起,温和而清晰:

>“小舟,风起来了。花要开了。”

是父亲的声音。

她跌坐在地,泪如泉涌。

这不是预录,不是模拟。因为下一秒,音乐戛然而止,取而代之的是一段环境音??正是此刻山坡上的风声、鸟鸣、远处牧童的笛音。然后,那个声音再次响起,却带着一丝笑意: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