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扬站在铂悦公馆楼下,深吸了一口气。晨间的空气带着一丝难得的清爽,却吹不散她心头的沉重。昨晚几乎一夜未眠,许漾那句“考虑换人”像冰冷的钟声,在她脑海里反复回荡,懊恼自己可能会给李教练带来麻烦,更多的是对许漾的内疚,明明她亲身体会过来自许漾的善意。
她低头检查着自己的着装——熨烫平整的“健航”制服,头发一丝不苟地束成马尾,甚至提前修剪了指甲,确保每一个细节都无可挑剔。手里的保温餐盒比以往更加沉重,里面是她花费更多心思准备的膳食:鸡胸肉用柠檬汁和香草提前腌制整夜,烤制火候精确到秒,蔬菜切得大小均匀,摆盘近乎苛求完美。这像是一种无声的道歉,也是她紧紧抓住的、证明自己“专业”的救命稻草。
她不能再出任何差错。
踏入训练室时,许漾已经在了。她穿着简单的灰色训练服,背对着门口做动态拉伸,身影在晨光中显得清瘦而专注。听到开门声,她动作未停,目光透过墙镜相触的瞬间,徐扬下意识地绷紧了神经。
那目光里没有了昨日的凌厉冰冷,但也绝无暖意,只是一种纯粹的、公事公办的平静。这种彻底的“归零”状态,比昨天的冲突更让徐扬感到窒息。
“许老师,早上好。”徐扬努力让声音听起来平稳自然,将餐盒轻轻放在料理台角落,没有像往常那样立刻提及。
许漾没有回应,完成最后一组拉伸后,才转过身,声音平淡无波:“开始吧。”
训练在一种高度精密却毫无温度的沉默中展开。徐扬的每一个指令都经过大脑严格审核,确保绝对准确、必要、不掺杂任何个人情绪。她的辅助保持在最远有效距离,触碰精准如机械臂,一触即分。记录数据时,她眼观鼻鼻观心,将所有注意力集中在表格和数字上,不敢有多余的一瞥。
许漾的配合度极高,执行力无可挑剔,但同样封闭了所有情绪反馈的通道。她像一台输入指令并完美执行的精密仪器,沉默地完成每一个动作,呼吸平稳,眼神淡漠,仿佛昨天那场激烈的冲突从未发生。
这种冰冷的“正常”,让训练室里的空气都仿佛凝固了。只有器械运行的轻微声响和两人克制规律的呼吸声,证明着时间仍在流逝。
中途休息时,徐扬将温水和餐盒递过去,动作谨慎得像在拆弹。她抿了抿唇,最终还是选择保持沉默,没有像以前那样说一句“补充能量”。
许漾接过,安静地吃完。她吃得比平时慢一些,但依旧没有对食物做任何评价。放下筷子时,她的目光无意间掠过徐扬紧紧交握、指节有些发白的双手。
“下午我原定的拍摄取消了。”许漾忽然开口,声音依旧平淡,却打破了令人窒息的沉默。
徐扬愣了一下,一时没反应过来这突兀的告知意味着什么。她抬起头,有些茫然地看向许漾。
许漾没有看她,拿起毛巾擦拭额角并不存在的汗水,语气像是随口提及一件无关紧要的小事:“如果你有时间的话,我希望下午继续。”
“…好的,许老师。”徐扬压下心头的疑惑,低声应道。她不确定这是不是一个信号,抑或只是单纯的工作通知。
下午徐扬安排的训练科目是下肢稳定性与平衡训练。难度比上午更大,对核心和脚踝的力量要求极高。徐扬打起了十二分精神,全程密切观察着许漾的发力模式和身体姿态。
在进行一组单腿站在平衡垫上接弹力带抗阻外展的动作时,许漾的左脚脚踝几不可察地晃动了一下,幅度很小,速度快得几乎难以捕捉。但徐扬注意到了——那不是核心乏力导致的失控,而是一种下意识的、保护性的回避发力。
她的专业本能瞬间压过了紧张和顾虑。“请稍等一下,许老师。”她上前一步,声音放缓,带着谨慎的探询,“您左脚落地时,重心似乎有细微的偏移。您感觉左侧脚踝或足弓有什么不适吗?比如旧伤部位有酸胀感,或者稳定性欠佳?”
许漾的动作顿住了。她放下弹力带,站在原地,沉默了几秒钟。那双总是平静无波的眼睛里,极快地掠过一丝讶异,似乎没想到徐扬能捕捉到如此细微的异常,并且精准地关联到了旧伤。
“很久以前的旧伤,偶尔会有点感觉,不影响。”她最终淡淡地回答,语气听不出情绪,但也没有否认。
“我明白了。”徐扬没有追问,也没有表现出任何过度反应。她迅速调整了训练方案,语气恢复专业冷静,“那我们暂时避开对左脚踝稳定性要求过高的动作。接下来这一组,我们换成坐姿弹力带髋外展,重点刺激臀中肌,同样能有效提升骨盆稳定性,对跑步姿态改善有帮助。您看可以吗?”
她给出了调整方案和理由,并征询对方意见,将专业性和尊重把控得恰到好处。
许漾看着她,目光里那层冰封的漠然似乎融化了一丝极细微的缝隙。她点了点头:“可以。”
训练继续。徐扬更加留意许漾左脚踝的承重情况,在所有需要单腿站立的动作中,都提前准备好了替代方案或辅助工具,动作自然流畅,没有流露出丝毫额外的担忧或特别关注,最大限度地维护着对方的自尊和如常的训练节奏。
她的专业、敏锐和不着痕迹的体贴,像一滴温水,悄无声息地滴落在昨日冻结的冰面上。
训练结束后,徐扬照例进行整理和记录。许漾没有立刻离开,她坐在垫子上,慢慢拆卸着脚上的弹力带。
“你是怎么注意到的?”她忽然开口,声音不高,目光落在自己左脚的旧伤处。那里其实看不出任何异常。
徐扬正在记录的手一顿,抬起头。许漾没有看她,侧脸线条在灯光下显得有些柔和。
“动态平衡状态下,身体会本能地保护薄弱环节。您左腿落地缓冲时,股四头肌和臀肌的募集模式有极其微小的改变,肉眼几乎无法分辨,但会影响重心轨迹。”徐扬解释道,语气客观,像在分析数据,“我以前…见过类似的代偿模式。”她省略了“在别的运动员身上”这个细节,避免任何可能引起不适的联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