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民国谍战故事 > 第九十五章 迂迴(第1页)

第九十五章 迂迴(第1页)

那片刻偷閒的寧静,如同重庆晨间易散的薄雾,很快便被现实刺目的阳光所驱散。沈默深知,自己身处漩涡中心,所谓的“日常”不过是暴风雨间歇的喘息。他很快收拾好心绪,重新將全副精力投入到电讯处那看似平凡、实则暗藏机锋的工作中。魏大明的倚重与日俱增,许多涉及內部人员背景核查的通讯记录,也开始“不经意”地流经他的案头。

【每日情报系统】的冷光,再次以它独有的方式,为他揭示水面下的礁石:

【每日情报更新(194x年x月x日)】

1。【人事暗流】戴笠疑心其机要秘书周世昌与某汪偽背景商人过从甚密,但苦无实证,示意魏大明从通讯记录入手秘密调查。此任务敏感,易引火烧身。(可信度:95%)

2。【技术困局】周世昌极其谨慎,所有敏感通讯均使用一套私密的、未经备案的商用密码本,且通话时间极短,內容隱晦,常规破译难度极大。(可信度:93%)

3。【习惯漏洞】周世昌有在办公室盆栽鬆土时思考问题的习惯,其私人使用的红木书桌,右侧第二个抽屉底部,藏有一本偽装成《曾文正公家书》的密码本手抄副本。(可信度:91%)

4。【借力打力】总务处负责高层办公室绿植养护的老匠,是魏大明远房表叔,为人老实,嗜好龙井茶。(可信度:86%)

四条情报,將一个烫手山芋直接拋到了沈默面前。

调查戴笠的机要秘书?这无异於在悬崖边跳舞。成功与否,都可能面临难以预料的后果。那本藏在抽屉底的密码本,是关键证据,但如何获取而不露痕跡?老匠这条线,似乎是唯一可行的路径。

沈默沉吟良久。他不能拒绝这个任务,那等於直接承认自己“不可靠”。但他也不能真的去“调查”周世昌,那会立刻成为眾矢之的。他需要一种方式,既能向戴笠证明自己的价值和“忠诚”,又能巧妙地將风险转移或化解。

他决定採取“迂迴”策略。他没有立刻著手去破译那些加密通讯,而是首先向魏大明提交了一份报告,详细分析了周世昌近期所有经手电文的“外部特徵”——收发时间、频率、信號强度、甚至是一些无关紧要的格式细节,並指出其中几处“可能存在非標准流程”的微小异常。报告通篇没有指控,只有客观的技术描述和概率分析,结论是“存在进一步核查的技术必要性”,將皮球巧妙地踢回给了魏大明和戴笠。

这份报告既体现了他的尽职和专业,又避免了直接触碰核心敏感点。

魏大明將报告转呈戴笠。戴笠的反馈很快下来:继续深入,但要绝对保密。

拿到了尚方宝剑,沈默知道,必须拿出点“真东西”了。关键就在於那本密码本副本。

他找到了老匠。没有威逼,没有利诱,只是在他给魏大明办公室更换盆栽时,“恰好”遇到,閒聊了几句,並“顺手”送了一小包上好的西湖龙井茶叶给这位“老师傅”,感谢他平日对处里绿植的悉心照料。老匠受宠若惊,连声道谢。

几天后,沈默“偶然”提起,自己书房里一盆心爱的兰长势不好,想请老师傅得空去帮忙看看。老匠欣然应允。

在沈默那间简陋的宿舍里,老匠一边摆弄著兰,一边和沈默閒聊。沈默状似无意地感嘆:“这重庆的天气,东西容易受潮发霉。我有些旧书都不敢放在抽屉底,得时常拿出来晾晒。听说周秘书那边也有些珍本,可別糟蹋了。”

老匠不疑有他,顺著话头说:“周秘书?他那个红木桌子倒是好,就是右边第二个抽屉有点卡涩,上次我去浇水,看他开合费劲,还说要找总务的人来修呢,里面好像也塞了些书本册子……”

无心之言,却印证了系统的情报。

沈默心中有了底。他需要一个机会,一个能让他“合理”且短暂地接触到那个抽屉的机会。

机会很快来了。周世昌奉命短期出差南京。在其离开后的第二天,沈默以“核查处內高层办公室通讯线路安全”为由(这个权限是戴笠默许的),带著工具和记录本,进入了周世昌的办公室。

他像模像样地检查了电话线和接口,记录著数据。然后,他“尝试”打开那个右侧第二个抽屉,果然有些卡涩。他拿出隨身带的少量石墨粉,小心地吹入锁孔和轨道,假装润滑。在反覆开合测试的过程中,他凭藉系统赋予的精准操控力,用一根特製的细铁丝,极其快速地从抽屉底的缝隙中,將那本薄薄的、偽装成家书的册子勾了出来,迅速塞入袖中。整个过程不过两三息之间,流畅自然。

回到自己办公室反锁房门,他快速翻阅了密码本,並用微型相机拍下关键页,然后將册子原样放回一个准备好的、外观相似的空壳里。下一次“检修”时,再如法炮製换回去即可。

密码本到手,破译周世昌那些加密通讯便不再是难事。沈默很快整理出了几段关键的通话记录,內容涉及向那位汪偽商人泄露部分军统外围人员的调动信息,以换取经济利益。

证据確凿!

但沈默没有立即上报。他仔细权衡后,选择了一种最稳妥的方式——他將破译出的关键信息,混杂在一大堆经过刪减、模糊处理的“技术分析报告”中,提交给魏大明。报告中,他依然避免直接指控,而是用技术语言描述“监测到特定密码本与可疑外部信號存在关联,並解析出涉及人员信息的交易內容”,並附上了无法追踪来源的录音片段(经过技术处理)。

他將“发现罪行”的过程,包装成了一次“技术监控的意外收穫”。

魏大明看到报告,惊出一身冷汗,不敢怠慢,立刻面呈戴笠。

戴笠的反应如何,沈默不得而知。他只知道,几天后,周世昌从南京返回后便被直接带走,再无音讯。而魏大明再次找到他时,眼神中除了欣赏,更多了一丝难以言喻的敬畏。

“沈老弟啊,”魏大明压低了声音,“这件事,你处理得很好。老板很满意。以后……这类事情,恐怕还要多倚重你。”

沈默谦逊地低下头:“为处座分忧,是沈某的本分。”

他知道,自己又一次在钢丝上安然走过。不仅除掉了戴笠身边的一个隱患,更关键的是,他再次证明了自己无可替代的“工具”价值,並且是以一种看似不粘锅、只专注於技术的方式。

他在军统內部的地位,变得更加特殊和超然。虽然官职未变,但某种无形的、基於恐惧和依赖的权威,已悄然建立。

他坐在电讯处,听著窗外传来的、不知哪家公馆的留声机播放的绵软歌声。

指尖在冰冷的电台外壳上轻轻敲击。

无声的电码,带著洞悉一切的冷静:

“借刀杀人,祸水东引。”

“技术为盾,巧妙周旋。”

“此身虽微,已可搅动一方风云。”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