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岭南地区保存最完整特点最鲜明的清末民间建筑 > 第九十六章 乡谊问候(第1页)

第九十六章 乡谊问候(第1页)

李老爷原本半眯著的眼睛一下子睁大了,眼中闪过一道精光,立刻站起身,脸上堆起真诚的笑容,快步走下台阶迎了过来。

“哎呀,福管事,有失远迎,有失远迎啊!”李老爷一把扶住正要行礼的陈福,上下打量著他,语气十分亲热,“陈公他身体还好吗?还硬朗吧?一別这么多年,老夫很是想念他啊!快,快请上座!阿兴,上茶!上最好的凤凰单丛!”

陈福被让到李老爷下手边的座位坐下,陈庆、陈玖则恭敬地站在他身后。厅堂里几位广东籍的官员和士绅也都围了过来。

一位身材微胖、穿著酱色团绸袍的中年人满脸堆笑,抢先开口:“福管事辛苦了!陈公品格高尚,去年那份奏疏,真是令人敬佩!咱们岭南的父老乡亲,没有不佩服的!不知陈公近来在老家,还在操持什么事情?”

陈福心想,这人看起来像是个钱捐了官的商人,言行举止都带著商人的气息。

旁边一位面容清瘦、留著三缕长须,像是读书人的中年人则显得更谨慎些,只是拱手道:“福管事远道而来,实在不容易。京城气候乾燥,饮食还习惯吗?陈公一切安好,便是我们家乡的福气。”

角落里,一个穿著深青色直裰、脸色有些阴沉的官员却只是冷眼旁观,等別人都说完了,才不紧不慢地接了一句:“陈公的性子是刚烈的。京城这地方水很深,福管事这次来,想必是身负重任吧?”

李老爷將这一切看在眼里,呵呵一笑,端起茶碗抿了一口,稳稳地接过话头:“陈公心繫家乡,又刚正不阿,实在是我们岭南人的榜样。福管事千里奔波,一定很辛苦。这京城地面,鱼龙混杂,会馆就是咱们广东人在京的家。福管事有什么需要,儘管开口,老夫和各位同乡,自然会尽力帮忙。”

那阴沉的官员听了,鼻子里轻轻哼了一声,不再说话。

客套话说完后,李老爷使了个眼色,方掌柜会意,对陈庆、陈玖说:“两位小哥一路辛苦了,让伙计带你们去偏厅吃点岭南点心,歇歇脚吧。”

陈庆、陈玖知道他们有要事要谈,恭敬地告退了。

厅堂里只剩下李老爷、方掌柜,还有两位看起来与李老爷关係很近、在会馆里很有分量的稳重士绅。

气氛一下子变得严肃起来。

李老爷放下茶碗,看向陈福:“福管事,这里都是自己人。陈公派你千里迢迢来京城,是为了什么事?如果有什么难处,不妨直说。”

陈福深吸一口气,站起身,对著李老爷和几位士绅郑重地行了一礼:“不敢隱瞒李老和各位乡贤。小人这次来,確实是肩负著老爷的重託。”

“老爷有几封亲笔信,需要当面交给几位朝中的大人。”他谨慎地只说了两个名字,“一位是东阁大学士钱龙锡钱老大人,一位是礼部左侍郎、天启朝的老臣徐光启徐大人。”

他抬起头,目光恳切:“事情关係到在岭南推广实学、兴办新式书院,还有一些关乎地方百姓生活安稳的紧急事务。老爷深知,这种信件,如果按照常规途径投递,要么石沉大海,要么经过多人转手,很难保证安全送达。小人身份低微,在京城人生地不熟,更没有门路能直接见到这些大人物。恳请李老和各位乡贤,给小人指条明路,帮助小人完成主人的命令,不辜负老爷的託付。”

说完,他又深深地行了一礼。

厅堂里一片安静。

钱龙锡、徐光启,都是朝中位高权重的重臣,府邸门禁森严。

方掌柜和两位士绅都面露难色,皱紧了眉头。

李老爷沉默了很久,才缓缓开口:“钱公是当朝阁臣,地位极高,寻常的拜帖,连他家的门房那关都过不去。徐老大人虽然以清流著称,但年事已高,现在多半是闭门谢客的状態。”他抬眼看向陈福,眼中精光一闪,“不过,老夫倒是想起一个人,或许是个转机。”

他停顿了一下,似乎在斟酌用词:“通政司右参议,王应华王大人,也是咱们广东同乡。他为人性情耿直,有古代君子的风范。去年陈公那份议论时政、直指朝廷积弊的奏疏震动朝野,別人都避之不及,只有王大人在某次清议场合,当眾称讚陈公『风骨凛然,直言之声震动天下,是我们读书人的榜样!这句话虽然简短,但足以看出王大人对陈公的敬重之心非同一般。”

李老爷的目光变得锐利起来:“如果能得到王参议的引荐,凭藉他在通政司任职的便利,或许能为福管事敲开钱、徐二位大人的府门,增加一分希望!”

一丝希望的光芒在陈福眼中亮起,但立刻又被他压了下去。

他沉声问道:“李老见识深远!只是小人一个布衣管事,怎么能贸然去拜见王大人?恐怕连他家的府门都进不去。”

“福管事考虑得是。”李老爷捋了捋鬍鬚,“这件事不能操之过急。老夫身为会馆的值年,与王大人也算有几分同乡的情面。不如这样。”

他看向方掌柜和另外两人,几人默契地点了点头。

“由老夫出面,以粤东会馆值年的名义,先向王大人府上递一份普通的『乡谊问候拜帖,隨信送些家乡的薄礼。方掌柜,我记得库房里还有几筐新到的岭南佳果和两罐陈年陈皮?一併送去。拜帖里只说会馆同仁问候同乡贤达,並顺带提一句:『听说南海沙贝陈公府上的管事陈福在京城,仰慕大人清名,或许有关於家乡桑麻农事之类的事情,想当面请教。”

李老爷看向陈福:“这样,既不会显得唐突,又点明了你的身份和来意。王大人如果念及陈公的情分,或者对家乡事务还有关心之意,自然会有回应。这是『投石问路,最稳妥不过。”

陈福心领神会,再次深深行了一礼:“李老考虑得太周全了,恩情如同再造!小人静候佳音!”

拜帖和土仪由会馆里体面的伙计送了出去。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