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岭南地区保存最完整特点最鲜明的清末民间建筑 > 第五十九章 纺织与冶铁分会(第2页)

第五十九章 纺织与冶铁分会(第2页)

支持派,大多是年轻媳妇和家里比较困难的人。

井台边,团练什长张勇的妻子张二嫂,一边搓洗衣服,一边对旁边几个妇人说:“一天能挣三十文钱,还管两顿饱饭,这种好事上哪找?在家閒著也是纳鞋底,还不如去呢!”

王寡妇低声附和:“是啊,光靠抚恤给的那点田,帮人缝缝补补,日子过得紧巴巴。虽然饿不死,但孩子连块新布头都摸不到。”

反对派,则主要是一些老人和思想保守的妇女。

村东头陈家大院里,陈三爷拄著拐杖,对几个老妇人嘆气:“荒唐!女人家拋头露面去工坊?跟那些外乡来的匠人、粗手大脚的兵士混在一起?像什么样子!陈家是翰林门第,这简直是丟尽了脸面!”

李婆婆抱著小孙子,一脸担忧:“都去工坊了,孩子谁管?扔家里饿著?还是满村子乱跑闯祸?”

爭论从井台边蔓延到院子里,甚至不少家庭內部也吵了起来。

有的丈夫支持妻子去挣钱,婆婆却死活不同意。

有的丈夫不同意妻子去,妻子就说你不让去,那我和孩子就一起饿死算了。

……

陈邦彦面带忧色地向陈子壮匯报了村里的爭议,特別强调“孩子没人照顾”是最大的反对理由。

陈子壮听完,由於前世工作的经验,他一点也不惊讶:“阻挠在『孩子身上,那解决就要从孩子入手。传令,立刻在纺织坊旁边的空地上,动工修建『沙贝蒙学堂,凡是进工坊的女工的孩子,还有村里所有五到十岁的小孩,不分男女,都可以免费来上学。学堂的建设,工程营优先调二十个士兵和匠人,三天之內先搭起能遮风挡雨的简易棚子。桌椅板凳,先从库房调旧的用,或者请村里的木匠赶紧做一批简单的条凳和书桌。孩子中午那顿饭,学堂包了。让司务司拨款,可以请可靠的村妇负责买米买菜!”

他喝了口茶,继续说:

“再请三四个稳重的妇人,由司务司付工钱,专门负责照顾学堂孩子的起居、分发饭菜、维持秩序。学堂的厨房,工程营立刻在棚子旁边再搭一个简易灶房。”

这道命令用最快的速度传达了下去。

免费、管饭、还有专人看管,这陈子壮前世在乡村工作中屡试不爽的“三板斧”,很快让很多家庭打消了顾虑。

顾虑一消,报名的人马上就多了起来。

登记点设在村里祠堂前的空地上。

二十个女工的名额,消息传出不到半天,就被闻讯赶来的团练家眷们抢报一空。

张二嫂、王寡妇这些“支持派”都如愿报上了名。

更让人意外的是,紧接著来登记孩子入学的队伍排成了长龙,不光是女工家的孩子,很多不是女工家的村民也把自家到了年纪的孩子送过来。五十多个名额一下子就被报满了。

望著窗外登记点拥挤的人潮,陈子壮把书院所有的学生都召集起来。

“沙贝蒙学堂刚办起来,五十多个孩子正等著启蒙学知识。”陈子壮有些高兴地说,“『爱护自己的孩子,也要爱护別人的孩子,教化育人的责任,书院的学生义不容辞。”

他知道教学不能光靠义务来推动:“从今天起,所有书院学生,不管是文院还是武院的,都要轮流去蒙学堂教书。每天轮值半天,记『教化分一分。攒够十分教化分的人,可以获得和我单独见面討论学问半个时辰的机会!”

这话一出,讲堂里瞬间沸腾了。张家玉、陈邦彦这些核心学生都满脸欣喜,新生像冯继业、李振纲他们也激动不已。能得到翰林山长亲自指点,是极大的荣耀和机会。李振刚甚至心想,得到翰林一句点评,或许前途就更海阔天空了吧?

大家个个摩拳擦掌,纷纷表示一定会尽心尽力,教好那些小孩子。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