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种就是死契,生死都由主家说了算。
还有一种就是家生子,就是由签了死契的下人成亲生出来的孩子。这些孩子长到五六岁,经过管事培训一段时间后,再安排在主家干活儿。
这种家生子只有经营好几代的大家族中才有。毕竟人生孩子,孩子再养大需要时间。大松县城里一般的富户家里用的下人大多都是活契居多。
村里在城里做下人的丫头、小子基本都是签的活契。一个月具体给多少工钱,每家都不相同。
村里牛二郎的堂妹牛小花在县城章家干活儿,据说是那家小姐身边比较得脸的丫头,一个月有二百文工钱。
据说章家老太太上上个月过六十大寿,家里的下人们每个人都额外发了两个月工钱,女的外加一对银耳钉,男的是一套衣服。
空间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用,这个家又穷得很。。。。。这个身体原本底子就差,如今又流了这么多血。。。。。想到这些,苏文君只觉得自己的头更疼了。
此时的她不仅感觉头疼得更厉害了,还有些晕和恶心想吐的感觉。村里的医疗条件比末世还不如,估摸着自己得在床上躺好几天了。
。。。。。。。
苏文君躺在榻上连喝了好几天的苦药汤子,她这头晕、恶心想吐的症状才慢慢消失。
这期间,除了原主的堂姐苏小桃和原主的二伯娘唐巧巧来看过她之外,就没见过苏家的其他人,包括原主的亲爹。
原主的这些血脉亲人,真是连外人都不如。
因为村里跟胡杏花交好的几个妇人,都拿了一两个鸡蛋来看望苏文君。
头晕、恶心想吐的感觉一消失,苏文君便慢慢的下地活动。
只是这身子的底子太差,又流了不少血,躺了好几天,也只是最多走到院门口的桃树下便没力气再往前走了。
苏老三家一排三间屋子。
中间是堂屋,用来待客、吃饭。堂屋的左右两间是卧房,左边这间苏招福夫妻俩住,右边这间是姐妹几个住。
灶屋搭在右边卧房的旁边。
灶屋再往后院的方向是茅房和牲口棚。
家里养不起大牲口,牲口棚就充当了柴房。
堂屋里的陈设非常简单,除了一张八仙桌外加四条长条高凳之外,便什么都没有了。
哦。。。也不全是!
左边的角落里还堆着几排箩筐、木犁、锄头、扁担等农具。
等于说这间堂屋除了充着客厅、饭厅之外,还担任了杂物房。
可谓是‘身兼数职’的一间房。
院墙是成人大拇指粗的木棍儿扎成的篱笆墙,面积大约围了两百来个平方的样子。
大门外的左右两边各种了一株桃树。
据说在院门口种桃树能挡煞,所以村里人家家户户的院门口都种得有桃树。
土墙茅草顶、篱笆墙,嗯。。。。。标准的农家小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