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三国从樵夫到季汉上将军笔趣阁 > 第148章 认出来了月底了求月票(第1页)

第148章 认出来了月底了求月票(第1页)

那驿丞瞥了一眼文书,皮笑肉不笑地道:

“原来是诸葛先生,失敬失敬。只是……真是不巧啊!”

他两手一摊,面露为难:

“馆内前几日漏雨,正在修缮,屋顶都掀了,实在无法住人。您看这……”。。。

自前月遣使报捷于江陵,至今未奉明教,然军中诸事皆循序而进,不敢稍怠。牛君校尉率部屯于青徐交界之野,据河为险,依山设垒,昼夜操练不辍。士卒感其恩义,争先效命,虽寒雨侵衣、粝食在口,无一人怨叹。每见校尉亲执桴鼓,与士卒同列阵前,或负粮涉涧,或巡夜冒霜,众皆泣曰:“吾等虽死,岂敢负此将军!”故三军用命,气势如虹。

先是,徐和既归,其所部散为民者三千有余,皆安土乐业,垦荒种麦,织麻为衣。校尉令主簿设籍录名,分田授犁,又拨仓谷五百斛以为种粮,牛二十头以助耕作。百姓扶老携幼,焚香拜谢,称“再造父母”。更有邻境流民闻风而来,络绎于道,旬月之间,聚户逾万。校尉乃设里正、亭长以统之,立学塾以教童蒙,择壮者补伍,弱者务工,妇人则纺绩织?,各得其所。烟火相望,鸡犬相闻,俨然新邑。

然太平之下,暗潮潜涌。去岁冬末,有细作自兖州来报:曹操遣使密会泰山臧霸,许以青州牧之位,诱其共图东海。臧霸本吕布旧将,雄踞东陲十余载,拥兵万余,控扼要道。今若与曹氏合,则我军侧翼危矣。更可忧者,昌?复起于琅琊,勾结山越残部,啸聚数万,已破莒县,围临沂。彼素知我军初立,根基未稳,意欲乘虚而入。

消息至营,诸将哗然。或议速退守下邳,固城自保;或言宜先击昌?,挫其锐气。唯校尉神色不动,召徐和、李通、陈震等入帐议事。烛影摇红,寒风穿隙,良久乃言:“兵法云:‘上兵伐谋,其次伐交。’今曹氏远来,势难久持;昌?乌合,利在速战。若我轻出,则两面受敌,反陷被动。不如示弱于外,实备于内。”

遂下令:全军偃旗息鼓,减灶伪遁,佯作粮尽将撤之状。又遣使赴臧霸处,赍书卑辞,愿以盐铁布帛岁贡十万,求通商路。臧霸得书大喜,谓左右曰:“牛某不过一介武夫,今畏我如虎,不足虑也。”遂暂缓出兵,专待曹军主力南下。

校尉却暗中调兵遣将。命李通领精骑三千,昼伏夜行,绕道沂水上游,潜伏于昌?运粮必经之谷??赤松峡。又令工曹连夜赶造火筏百具,藏于密林深处。另遣徐和率乡勇五千,扮作流民,混入敌占区,伺机焚其囤积之草料。一切部署妥当,只待东风。

是夜,朔风怒号,彤云密布。忽有流星划破天际,坠于东南。军中占候者观之,谓:“星落贼地,主逆将授首。”校尉仰望苍穹,默然良久,忽拔剑指天,朗声道:“天意若此,吾岂敢违!传令三军,今夜子时,全面出击!”

鼓声骤起,惊破长空。李通所部突袭赤松峡,正值昌?粮队夜行至此。火把照耀山谷,车马相连数里。一声炮响,两岸箭如飞蝗,滚木?石倾泻而下,顿时人仰马翻,哭喊震野。李通亲率铁骑冲入阵中,所向披靡。敌军大乱,争相逃窜,多坠崖溺水而亡。百余车粮草尽数焚毁,火焰映红半边天际。

与此同时,徐和率众在莒县城外纵火,连烧三座草库。守城贼兵惊惶失措,开城追捕,反被埋伏城郊的别部乘虚夺门。城内百姓久苦暴政,纷纷持械响应,内外夹攻,不到两个时辰便克复县城。陈震随即入城安抚,开仓赈饥,斩贪吏三人以谢万民,人心大定。

最奇者,乃校尉亲率主力直扑临沂。彼时昌?尚不知后方已溃,犹自督军猛攻城池。忽闻斥候急报:“敌军大队来袭,旌旗蔽日,不知其数!”昌?不信,登高?望,果见远处尘土滚滚,杀声隐隐。正惊疑间,又有败卒狂奔而来,哭诉粮道断绝、莒县失陷。昌?顿足长叹:“吾大事去矣!”

仓促回师,队伍早已涣散。至?水岸边,忽见上游漂来无数火筏,顺流疾下,撞及浮桥,顷刻烈焰腾空。桥断路绝,前有大河,后有追兵。校尉亲执大纛,率虎贲营渡浅滩包抄,箭雨覆盖退路。昌?拼死突围,终被神射手吕由一箭射中肩胛,坠马被擒。

次日清晨,战场清理完毕。计斩首八千级,降者二万三千,获甲仗器械不可胜数。校尉坐于幕府,召见昌?。其披发跣足,跪伏阶前,叩首请死。校尉叹曰:“汝本良民,因饥寒起事,本情可悯。然滥杀无辜,劫掠州县,罪不容赦。今既就擒,当依法论处。”遂命押解江陵,请主公裁决。

自此,青徐震动。臧霸闻之胆裂,连夜遣使请盟,愿割五城为界,永不相犯。校尉亦遣使答礼,许其通商互市,但严令不得收容叛逆。双方歃血为誓,边境暂安。

然校尉并未稍懈。深知曹操不会善罢甘休,必寻机报复。乃上疏主公,建言三策:一曰强本,广募流民,兴修水利,劝课农桑,使根基日益牢固;二曰联势,遣使联络江东孙权,共抗北方强敌,缔结唇齿之盟;三曰育才,开设讲武堂,延请名师,教授兵法韬略,培养将校之才。

疏奏之上,主公深以为然,特赐金印紫绶,加封“奋威将军”,兼领青徐二州刺史。诏书中褒奖曰:“卿以布衣之身,提孤军转战千里,仁威并著,德泽远敷。使荒服归心,豺狼束手,功盖当世,勋烈昭然。非忠贞亮节之士,岂能至此!”

校尉接诏,涕泣拜受,然退而谓亲近曰:“爵禄愈重,责任愈深。昔项羽力能扛鼎,终败垓下;苻坚拥兵百万,溃于淝水。胜不在兵多,而在上下同心,赏罚分明,顺天应人耳。”于是益加勤勉,每日寅时即起,巡营察务,午时批阅文书,申时讲习兵法,戌时与将士共膳,亥时犹秉烛读书不止。

更有异事发生。某夜,校尉独坐帐中,忽觉风起灯摇,帘外似有人影徘徊。喝问何人,良久无声。正欲起身查看,忽见一道白光自天而降,落于案前,化作一卷竹简。拾而视之,上有古篆八字:“龙跃于渊,利见大人。”

惊愕之际,帐外传来脚步声。亲兵禀报:有一老叟求见,自称姓黄石,居于东海之滨,有要事相告。校尉急忙迎出,只见来者须眉皆白,手持藜杖,目光如电。引入帐内,老者微笑道:“将军可知此简所出何处?”校尉摇头。老者抚须曰:“此乃《素书》残篇,昔张子房得之于圯上,助高祖定天下。今时势动荡,英雄待起,故天意再现此宝,授于有德之人。”

校尉惶恐再拜:“晚生一介武夫,何堪承此天机?”老者摇头:“不然。汝虽出身微贱,然仁心济世,义勇冠群,且屡拒私利,一心为公,正是天选之器。他日龙腾虎跃,必成辅国柱石。切记四语:‘忍辱负重,藏锋守拙,待时而动,顺势而为。’”

言毕,拂袖而去。校尉急追出门,但见月色茫茫,四野寂寥,老者踪迹全无。唯余清风徐来,松涛阵阵。回视案上,《素书》静静横卧,墨香犹存。

翌日,校尉召集心腹,出示《素书》,并述奇遇。众人莫不惊叹,以为神启。自此更加谨言慎行,凡事三思而后决。尤重识人用人,凡有才能之士,无论出身贵贱,皆量才录用。一时贤俊云集,如谋士诸葛瑾之弟诸葛恪年方十四,精通律历,被辟为记室参军;工匠鲁班之后鲁志善巧制连弩,升为军械总监;就连昔日敌将降卒中有技艺者,亦不予歧视,悉心栽培。

春去秋来,转眼两年。在这期间,校尉推行新政,成效卓著。境内户口倍增,仓廪充实,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百姓编歌谣曰:“牛将军,真仁人,开仓廪,活万民。黑风斧,卧虎魂,扫妖氛,定乾坤。”孩童巷陌传唱,妇孺皆知。

然而风云再起。建安十三年春,曹操平定河北,挥师南下,号称八十万大军,直逼江陵。荆州刘表病逝,其子刘琮怯懦,竟举州投降。刘备被迫弃城奔走,携民渡江,形势岌岌可危。

消息传来,校尉拍案而起:“主公危矣!若江陵失守,则江南震动,天下必将归于曹氏。此诚存亡之秋,岂可坐视!”立即点齐本部五万精兵,留徐和镇守青徐,自率大军昼夜兼程,南援江陵。

途中接到主公急令:命其不必赶赴江陵,改道斜趋当阳长坂,接应撤退之军民。校尉领命,即刻转向。行至荆山脚下,忽遇暴雨连绵,道路泥泞,粮运艰难。将士疲惫,多有病倒者。有人建议暂缓前行,待天晴再进。

校尉立于雨中,望着蜿蜒山道上艰难跋涉的士兵,沉声说道:“主公陷于危难,百姓流离失所,吾等岂能因风雨而止步?传令下去:凡能行者,背伤员同行;马匹全数用于驮运伤病;主将徒步,与士卒同苦。”又割自己帐篷分给病弱遮雨,三日未食热饭。

终于,在第九日黄昏,抵达当阳长坂。远远望去,只见烟尘蔽日,喊杀震天。曹操前锋虎豹骑已追上刘备残部,正在屠杀溃兵与随行百姓。尸横遍野,哀嚎遍地。

校尉目眦尽裂,大喝一声:“列阵!冲锋!”亲执巨斧,率先杀入敌阵。虎贲营如猛虎下山,势不可挡。一时刀光闪处,血溅三尺;箭雨纷飞,敌骑纷纷落马。曹操军猝不及防,以为遭遇主力,慌忙后撤。

混乱中,校尉亲自救出刘备幼子刘禅,并护送甘夫人脱险。又派李通率骑兵截断曹军粮道,陈震组织百姓有序转移。经过一夜激战,终于稳住阵脚,掩护十余万军民安全撤往夏口。

战后清点,我军伤亡三千余人,然救回百姓九万余,缴获辎重无数。刘备执校尉之手,泪流满面:“非卿来援,吾家骨肉尽矣!今日之恩,没齿难忘。”欲当场拜为军师将军,统领诸部。

校尉坚辞不受,只道:“为主公效命,乃臣本分,何敢居功?”又建议趁曹军立足未稳,联合孙权共抗强敌,提出“据长江之险,结吴越之盟,以逸待劳,伺机反击”十六字方针。

刘备深以为然,遂遣诸葛亮赴柴桑游说孙权。校尉则率军驻扎樊口,日夜操练水师,打造战船,布防要津。同时派出大量细作深入北岸,绘制地形,探查敌情,为即将到来的大战做足准备。

这一日,江风猎猎,波涛汹涌。校尉独立船头,遥望江北连营千里,旌旗如林,心中并无惧意,唯有坚定。他轻轻抚摸腰间佩剑,低声自语:“天下纷乱已久,百姓久盼太平。这一战,不仅要胜,更要打出一个朗朗乾坤。”

忽然身后传来脚步声。回头一看,竟是那夜神秘老者再度现身,依旧白须飘然,目光深邃。校尉急忙施礼。老者微笑点头,从袖中取出一枚铜符,递予校尉:“此乃前汉虎符遗物,今付于你。他日若遇非常之变,可凭此号令天下忠义之师。”

校尉双手接过,正欲追问,老者却已转身离去,身影渐淡,终至不见。唯余江风浩荡,浪拍船舷。

校尉凝视手中虎符,久久不语。他知道,真正的风暴,才刚刚开始。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