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咦!
白马寺在小雪节气之日,有一场译经道场!
一代高僧‘释怀’和尚,开坛辩经弘法,公开邀请国子监的儒家子弟进行一场??儒释论道!
国子监那群酸儒怕是要坐不住了,定然会赴约,跟那和尚辩经论道!
洛阳不少达官贵人,皆会前往道场听。
我们可去一观?"
“李兄,这和尚什么来头,很有名?”
顾知勉一听很多达官贵人会去,顿时竖起耳朵,书卷一合,眼中精光闪动。
这可是结交洛京贵人圈的好机会!
“那是自然!”
李潘将邸报往案上一拍,茶盏里的水纹都跟着颤了三额:“我自二十岁中举,至今已经三次赴京赶考。
前两次来洛京,都曾经听这释怀和尚开坛,辩经论道!
此人极为厉害,辩经论道几乎没有对手,乃是常胜将军!
洛京的达官贵人,很多都信这释怀和尚。
之前,国子监道家士子,跟他辩经论道,惨败而退。
国子监有位专修农家的进士,更是被他辩得当场吐血三升,回家后一病不起,休养了半年,方才回神!
这次开坛,他向国子监的儒家士子发起邀战,打算舌战群儒!”
“哦,是么!”
江行舟一笑接过邸报,目光在“儒释论道”四个大字上微微一顿。
纸页间墨香浮动,却掩不住字里行间的刀光剑影。
大周的诸子百家、三教九流,融合为【文道】??靠诗词、经义文章施展文术,以才气驱动文术施展!
不过,虽百家合一!
可诸子道统之争,何曾停歇?
但是各个诸子依然流传至今,依然在争各家的道统地位高下,试图令本家成为文道的主流。
这场辩经,说是谈玄论道,实则是释门向儒门亮出的又一道战帖。
“闲来无事,自然要去看看热闹!”
江行舟忽的轻笑,指尖在“国子监士子”五字上轻轻一敲。
纸面漾开细微涟漪,惊起一缕才气微光。
他想要尚书省开一场“大儒辩经”,没有达成!
这位佛家的释怀和尚却在白马寺开坛,成功挑起一场“儒释论道”,吸引满城的瞩目!
这份心思,恐怕跟自己想要来一场“大儒辩经”,有异曲同工之妙!
而且,
这释怀和尚很狡猾!
专门挑每三年一次的春闱之前,小雪节气,开坛辩经??
一旦胜出,他的名气也将随着众赴京赶考的数千上万名举子们,散完大圣朝的各道府县。
释怀和尚只需赢下这样一场辩经论道,即能名满大周!
而不需要前往大周各道,到处辩经,增长名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