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唐宗汉祖略输文采评价 > 第176章 做个通透的人(第1页)

第176章 做个通透的人(第1页)

在读兵法之前,对我影响最深的是老师汲黯,其次是葛谦,再就是葛履和孔安国。他们的思想与兵家都有共通之处,但也都存在差异。

从本质上讲,无论是汲黯的黄老、葛谦的纵横与修身、葛履的“齐法家”还是孔安国的儒学,他们都是在研究“道”,虽然也会在具体理论中设计“术”的范畴,但是他们的“术”都要建立在自家的“道”的基础上。兵法却不太一样,兵法说的就是赤裸裸的“术”,它对道只有一个简单而概括的总结——这个总结来自《孙子兵法》:兵者,诡道也。除了“诡道”,《孙子》还说过,兵者也是“死生之地,存亡之道”。如果换成个人角度去理解就是:当别人侵犯你的底线后你要还击保命及教训对方的道。

它比所有其它百家的道更加偏向实用主义、偏向利益取舍、偏向竞逐气力与智谋。但是其实它和任何一家的道又都不违背,因为人只有生存下来并能活得好了才有精力去研究适合自己的道与术,纵然是己经很偏向实用主义的齐法家和纵横家也要在一定的物质条件之下发挥作用,更遑论追求更高层次道的道家与儒家或墨家、法家。

在补足我知识体系的最后一环后,我复盘前秦与刘猪崽操控国家机器的方法,我得出两条不同的路径。

前秦的统一第一步靠法家定规矩;第二部是纵横家搞阴谋、阳谋的纵横捭阖分化敌对势力的关系;第三步、也是决定性的一步靠的是白起、王翦、蒙恬之流的兵家能人来一扫六合。

刘猪崽即位后的治理思路是第一步靠扶持儒家来统一各阶层思想;第二步是利用思想各异的主父偃、公孙弘、张汤等在他的操控下“既合作又斗争”(其实还是纵横家的手段),让朝廷的治理结构完全达到他想要的状态;第三步还是要靠卫青、霍去病来执行打击匈奴的初心。

通过这两个模型我可以看到:如果视法家逻辑或儒家逻辑为国家的底层逻辑(后台),让底层逻辑得到有力执行就是中枢文官集团(中台)的目标,这个目标的实现过程需要沟通、交流、合作、竞争……最终实现国家意志能被百姓执行,但是决定执行结果的是武将(前台)。

其实做企业也一样,企业的根本理念(产品根基)由后台确定,通过中台管理、宣传让客户认可、用户认同,最终通过销售前台实现销售变现。

兵法就是指导销售变现的学问。但是它不只是前台(军人或销售)的工作指南,因为中后台和老板必须了解前台的运作规律才能更好的实现最终的目标。我对自己的定位一向不是前台(我的军事才能早己被无数次打脸),但是我可以在理解兵法后做到战略上谋划在前和战术上不瞎指挥。

因此,我读兵法的角度和一般的将领不一样,我是以道心的世界观加纵横之术的方法论来融汇兵家的术,从而来实现理论知识体系的闭环和未来在西域做企业的构架闭环。

“立道本儒末、遵法典契约、行纵横捭阖、为兵者诡道、尊墨家诉求”是我完整的思想闭环,也是我日后创立的商业帝国的完整底层逻辑。当这套逻辑形成时,也意味着我己经真正变成了一个通透的人。

“通透的人”有两层基本含义,第一层是忽悠别人不被别人忽悠,这是“小通透”;第二层是洞悉世事规律不迷惘且能带领相信你的人获得财富和智慧,这是“大通透”。

在这两层通透之外,其实还有一层终极含义,那就是:让你的理念能够经久不衰,成为能血脉传承的核心价值,只有这样才能成为真正开创局面的世家始祖。

在守灵的最后一天,当回顾从李家老祖宗的遗产里学到的东西,我就很为李家可惜。我无奈的得到一个结论:让李家闻名天下的李广也是李家最终败落的始作俑者。

如果说战争和家族的经营中不能参杂太多感情因素,那李信就真的是个很好的老祖宗。能为后代想的他都想了,并且不怕后人说他是小人、说他“吃相真难看”,掰开揉碎了告诉子孙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但是哪有那么多的孝子贤孙呢?孙子李广不听他的、曾孙子李敢到死前一年多都看不懂他写的是啥,玄孙子李陵更是只能看到竹简灰。孙子李蔡确实听他的,但是气运不够,还是没能坚持到最后。如果不是棺材板结实,李信老祖估计会气得诈尸的。

除了我之前悟到的大爷因为有“惭愧心”而不是合格的将才、不能封侯外,读完兵法后,我终于看到了更深层的东西。

首先,就战法本身而言,大爷做得都不够好。在我亲历的三场战役中,前两次都是跟着大爷的,他的部下确实氛围很好,但是战斗力有点拉胯。相比第三场漠北之战霍去病的部队,太业余了。

也许是义父十年如一日的给我灌输的“李家军是朝廷最精锐的部队”洗了我的脑,当时的我并没有意识到,只觉得是霍去病凭借特权地位搞到了好装备。但事实上,霍去病练兵治军确实是真的严谨,李胖虎曾经告诉过我:他们分队训练都是真打,怒目相对死磕不放,只要不打残打死就行。

大爷练兵都是微笑着捋着胡须说:“小子,好好练哦,当年你爹跟我的时候可比你能耐。”具体哪里比你能耐、怎么才能长能耐,大爷从来不说的,因为在他眼里,二代、三代们都会自然而然的变得有能耐,把他爷爷李信说的“别指望二代三代都是王贲、王离,他们可靠,但是不能攻坚”的话完全抛在脑后。就像程不识说的:“李广治理军队太懒散了,要吃大亏的哦!”当然,大爷只当程不识是怼他玩,根本听不进去,因为他也经常怼程不识的。

其次,除了对部下的二代、三代心太软,大爷也是个很不会算账的人。战争的本质就是利益的争夺,其实整个天下的治理、很多事件的背后都是利益分配和重组的话语权。

景帝时期,七个贵胄不满利益分配的话语权不够,于是借着“清君侧,请诛晁错”的幌子造反,但是景皇帝吓得杀了晁错他们也没停下脚步,因为幌子底下是要你下台,我们重新瓜分利益。刘彻的灭外戚、用推恩令搞皇族、搞盐铁酒专卖、加赋税、统一物流和物价、给富豪征税以及动辄找大臣麻烦但是可以出“议罪银”脱罪,背后的目的都是搞钱,因为搞钱才能打仗,搞钱才能造长城和在新疆土上搞基建、搞钱才能让他过得更爽。

但是大爷就惨了,每次吃了败仗一上头就散尽家财抚恤烈属,把朝廷该干的事情加倍干了。但是皇帝不会领情的,他只会觉得你是标买人心,图谋不轨,再加上己经坐实的收养孤儿和刘彻有耳闻的“篆体密文”,老李家混到今天真不是我去找霍去病麻烦的锅,而是无论如何都会发生的事情。

二大爷当然是通透的,所以元朔元年喝完酒他和大爷打了起来,还闹了分家。现在复盘,如果不是分了家,估计李家真的败得更早。

那么大爷是不是真的一无是处呢?当然不是。他几十年如一日的善良成为将领中的另类,但是却是士兵和百姓心目中的大好人。“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说明了一切。

在百姓和官兵眼中,李广就是一个自身业务过硬、武艺超群还特别善待部下的人,以至于他即使散尽家财也要让伤残老兵和孤儿过得好。大爷的最大价值就是真的出于本心的善良了几十年,所以他取得了不可替代的口碑,以至于是一个“造神”的最好人选。

看不透世道本质的大众是多数,当他们真心喜欢一个人、敬仰一个人的时候是可以众口铄金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其实在龙城战役中,大爷的表现最差,败完了大部分家底、险些被俘虏,回来后还被“议罪”、撤职了,首捣黄龙的是卫青。但是“龙城飞将”之名却安在了大爷头上。所以真相不重要,老百姓觉得才重要,在老百姓觉得的基础上再做文章,进一步宣传、引导,大爷就是大汉战神的存在!

我决定一定要做这个事情,与恩情或仇恨均无关,因为我需要整个“战神之后”的名头来做挡箭牌,去暂时抵御刘猪崽的黑手。从今天起,他就是我亲大爷、不,是我亲爹!我就是“飞将军”李广的第二代传人,不再是又怂又菜的无名小卒!

“大爷,如果你泉下有知,觉得杀了我的族人还蛮愧疚的,那就把你的好名声送给我,让我能带着你们的希望和我想让九个老婆一堆娃活下去并获得滋润的初衷走下去吧!”

多少年后,当我回忆起这次彻底开窍、看穿了利益是驱动一切的本质而公平正义、道德文章只是普通人的枷锁的经历时,我很庆幸自己是一个有“初心”的人。我并没有彻底唯利是图、彻底黑化——我不会像刘彻最后那样泯灭亲情对妻儿下手、也不会违背对义父的承诺而放弃肯定是累赘的那群人,而是决定用最不择手段的方式去完成发自本心的最淳朴目标。也正因此,成就了我精彩的下半生。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