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唐宗汉祖略输文采评价 > 第167章 目标 西域(第1页)

第167章 目标 西域(第1页)

聊完义父的死,我与李陵的心情都很糟糕。

这时李癸带着亲兵将我需要的物资都送来了灵堂小屋,李癸这边忙完后紧接着李庚带着李贤良来给我送饭。

送走众人,我和李陵在灵堂小屋吃了午饭,然后继续商议接下来的部署。

义父在老兵营管理了近三十年,做事面面俱到,不仅一向公平公正,也很关心伤残老兵,威望极高。早上没被选为代表的很多老兵这时也自发来到祖茔祭奠义父,我不时要出门与他们聊几句。

老兵们问我的话题都绕不开义父的死因。我只告诉他们义父一边要忙和李陵少爷交接、一边惦记着我们这边搬家,加上年纪大了,冬天的时候染了风寒,殁了。一群人哭天抢地悲痛于义父的死。他们说老天没眼,眼看我接手了老兵营、娶了媳妇、媳妇们也给他怀了孙子,他却走了。

听老兵们这么说,我也很难过,虽然义父的死因是我编的,但确实现在就是这个情况。

到未、申时分才再没老兵过来,我也才得空和李陵聊天。

“你让长安来的人千万不能透露义父的死因,不然正规部队有军规压制还好,这帮老残兵闹情绪不肯搬家我真的没辙。”我对李陵道。

李陵道:“放心,乙爷爷有交代过的。”

隔了一会儿,李陵道:“代郡那边我的正式任命己经下来了。这次老兵营迁徙文书我也拿来了。”说着李陵拿出一方刚刚被研制出来、非常稀有、只有极其重要的文书才能使用的灞桥纸,纸上用特殊的油性材料做过防水处理。

我接过纸,读起纸上的内容:“敕令陇西边防军司马李道一率辖下陇西成纪老兵营于本年三月晦日前搬离原址,交由陇西骑校尉邢道荣管理。”后面跟着大司马府、大将军府和监军御史中丞府的官印。

我冷哼一声把纸收好,道:“要我们搬家搬去哪不说,整人也没玩得这么下作的吧?好在我跟他们提前作了铺垫了,不然这帮‘老鸟人’非乱骂娘不可!”

这时,李陵突然一揖,然后跪倒在地,说:“道一叔,以后老兵营这些李家欠的债就只能拜托你了!”

我赶紧把李陵扶起来,道:“快起来!哪有主家给我们亲兵奴才下跪的道理!”

李陵起身对我说道:“其实我从小一首就把你当我叔叔一样。乙爷爷生前跟我说:李家第二代己经没人了,他一首当你是他亲儿子,也就是现在李家仅存的第二代、我的叔叔。我从小没进过军营,很多重任只能你去帮我承担起来!”

我没再拒绝,想了下说道:“年前代郡那边的很多军资李丁叔都送到了这里,加上代郡最精锐的陷阵营和车骑勇士、卫青给的物资都给了我这里,你那边怎么办?”

李陵苦笑一下,说:“放心吧,卫青己经向皇帝争取到一些额外的补偿金,理由是退伍上次编入苏建那边的募兵,补偿金数量还可以,足够代郡那边的过渡期维稳。另外,我接管李家最后五千在代郡的募兵后朝廷会发俸禄的。说起来我以后也是秩两千石的校尉。”李陵顿了一下又说,“乙爷爷说:‘朝廷会算着法让咱们家没闲钱,但是不至于逼咱们破产。把军功世家逼破产朝廷会被人戳脊梁骨的,皇帝不会那么干,让我叫你放心。’”我点点头,暗自佩服义父虽不在朝堂但对刘猪崽的心思看得一清二楚。

我突然想起那五十个车骑勇士和老兵营换编制的事情,于是让李陵这几天跟老兵营的几个管事和赵志敬、甄志炳好好聊聊具体有哪些人迁徙(包括停发俸禄)有确实的困难,然后选出其中五十个人去代郡,换这五十个车骑勇士的编制。我觉得我不正面处理这个事情效果可能更好,于是让李陵在我守孝的七天把这个事情办妥。

说完这个事情,李陵把霍去病丧礼后卫青送给义父的令牌拿给我道:“按照乙爷爷生前的吩咐,现在这个令牌可以给你了。乙爷爷生前让我过来的这一路上不要说自己是李家军,就拿出令牌说是奉大将军的命令执行机密军事任务。他说这样不会生枝节。”李陵顿了顿道,“他还说让我俩、特别是你想好后面要往哪里迁徙。”

“肯定不能去代郡啊!”我道,“不去代郡的话迁徙还和你有关系吗?”

“按照乙爷爷生前最后一次和丁爷爷通信后的意思,代郡也未必是李家军的长久之地。”李陵叹了口气道,“丁爷爷的信说苏建现在身体很差,不知道还能罩着我们多久。乙爷爷想让我征求你的意见,老兵营是留在大汉境内还是出去。”

听了李陵的话,我仔细想了想,有点被点醒的感觉。作为北境边防军,我们肯定不能往内地迁徙,我原本对迁徙朦胧的打算是等和郦东泉会合后商量一下在河西之地或者仍归属陇西的秦长城西面、北面金城县方向找个合适地方落脚。要既能开垦耕种,又方便接应西域贸易,老兵们迁徙的还不太远。但是听了义父有引导性的问话,我有了新思路。

目前老兵营的身份很尴尬,让迁徙但不明确位置、没说让我们退伍但也不安排明确身份。整个陇西、北地和河西地区都在作行政区划调整,我们去哪里应该都不会被欢迎,更不可能给我们安排大量耕地,以解决我们这些人的粮食安全。主动放弃职业军人的身份去朔边地方和中枢肯定都欢迎,但是那样就更只能任凭刘猪崽拿捏,而且朔边后身份要么是役卒、要么是退伍当老百姓。当老百姓要正常缴税、买高价的盐,所有铁器、兵刃也得交公;做役卒基本上就是服劳役建设城池、道路,运气不好还得去修长城,虽然有饭吃但是无余力养活老兵,所有铁器、兵刃同样也得交公。如果我们就这么保持编制然后从事西域贸易还是有麻烦,首先有被要求转商籍的风险,其次装备、兵刃同样是麻烦,甚至有可能被刘猪崽抓到把柄找整建制的汉军来歼灭我们。

所以综上,其实我们在大汉是呆不下去了,只能出国!这时我想起了当初师父汲黯在说提起刘猪崽百亿国帑安置“五属国”的时候的那句话:“这也是‘猪崽子’心里一个喜大好功的坎儿,哪天你利用好了,说不定能得到很多好处!”

我想:如果我们去西域安顿下来,然后再改头换面以“胡商”身份派人来大汉做生意,同时有郦东泉、贡辅这些“壳”,是不是反而更加有利发展?

我没有立即跟李陵表达这个想法,而是道:“那么如果离开大汉,我义父生前有没有建议我们去哪里?”

“有一个地方,他也不算建议我们去,只是说我们走投无路的话可以去。”李陵道,“他说在匈奴漠南,有个叫‘范夫人城’的地方,那里是不肯归汉的秦人的聚居之地。他还说你很快会知道,那里有些人跟我们老兵营的人有血缘羁绊。”李陵顿了顿道,“丁爷爷的信里也说:自从匈奴王庭去了漠北,漠南地区的秦人活跃度逐步提高,霍去病和赵破奴同意李绪出塞建城也有让他招募秦人归汉的意思。后来乙爷爷还告诉我:其实当年大汉初建之时,李信老祖只带了一小半前秦边防军归汉,大部分边防军及家属都留在了阴山南麓地区,河南之地归汉前估计又北迁了,大概率是去了范夫人城和那里的秦人会合了。

“我们去投靠这拨人合适吗?”我道,“虽然李家是前秦边防军出身,毕竟当汉臣己经接近一百年了。现在混不下去了过去,虽然可能有碗饭吃,但是是不是忒憋屈?而且这一去是不是投降匈奴就说不清了。我一去,你也得立即去,还得把长安的亲人都带去。”

“乙爷爷生前也是这么说的。如果我们确定去,你这边一开拔,我就要申请李家军去朔方驻扎,然后让我妈和细君也随军。那时候,小禹和小娥只能交给大将军保护。”李陵顿了顿道,“其实我不想那样。无论如何,我们李家从来没想过要去投降匈奴!”

面对李陵的表达,我点了点头。这时的我当然想不到李陵的结局会是一语成谶。这时的我还是希望他做个志在保家卫国、思想单纯的将门虎子,有朝一日像他的爷爷一样顶天立地、名声西海,纵然遭到皇家的算计慷慨赴死时也能“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如果你也不想去匈奴,那就只能去西域了!”李陵道,“乙爷爷说,如果你确定去西域,那么我就正常去代郡。现在河西之地的汉军还是归大将军管辖的,有他的军令牌在手,行军应该出不了大麻烦。不过如果是这样,乙爷爷让我提醒你:过玉门关的时候,不能拿卫青的令牌——至少你不能。”

我细思量了一下义父的深意,旋即点点头——我们不但要出玉门关,还得搞出点动静坐实我们出了玉门关去了中立的西域地区。不然刘猪崽还是会找借口污蔑我们投靠了匈奴,然后以此为借口掀桌子,把李家彻底铲除。

确定了迁徙的目标是西域,我又复盘了和李陵商议的要点,觉得可能还是会有点问题:从“老兵营”驻地到玉门关长达三千里,中途我还要去山丹军马场搞马,扶老携幼没个几个月是到不了的。这么长时间即使有卫青的令牌,刘猪崽不可能完全掌握不了我们的行踪,如果他有心给我们使绊子,我们估计根本坚持不到出玉门关。那么怎么才能顺利走完这段路呢?我想到了一个办法——让刘猪崽以为我们要去范夫人城,这样他就不会阻止我们行军,而是等我们到了匈奴境内再借口我们投敌,对李家下死手!

于是我立即有了计划:来个反间计——让营地里的两只苍蝇发假情报给刘猪崽。

眼见天色将暗,我让李陵先回营地,我让他明天中午带着李己、赵志敬他们一起来找我,我要跟他们商量利用“绣衣使者”卧底传假情报的事情。我还让李陵带话给小花:让李贤良给我送饭的时候顺便把我箱子里的西域地图带过来,我正好看下地图商量一下去西域后适合定居在哪里。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