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归来的喧嚣与暗流并存的局势,让江瑾辰的精神持续处于紧绷状态。尽管他努力维持着表面的冷静,但眼底深处那抹不易察觉的疲惫,还是被最亲近的人捕捉到了。
这个周末,他接到了一通意外的电话,来自母亲。
“瑾辰啊,最近是不是特别忙?听你声音都哑了。”母亲的声音带着一如既往的关切,“明天周末,回家吃个饭吧?你爸念叨你好几次了,说买了条很好的野生黄鱼,非要等你回来清蒸。还有,你小姨也从老家过来了,给你带了些自己晒的笋干。”
母亲的话语平常而温暖,带着家常烟火气,与他平日里处理的那些国际风云、商业暗战仿佛是两个世界。
江瑾辰下意识地想找理由推脱,公司的事情千头万绪,“GaiaVision”的推进、潜在的政经风险、供应链的隐忧……哪一件都不让人省心。
但话到嘴边,他又咽了回去。他忽然意识到,自己己经很久没有好好回家吃一顿饭了。那种被最纯粹的亲情包裹的感觉,或许正是他现在最需要的充电。
“好,妈,我明天回去。”他听见自己这样回答。
电话那头的母亲立刻高兴起来,连声说好,又絮絮叨叨地叮嘱他别买什么东西,人回来就好。
第二天傍晚,江瑾辰开车回到父母家。熟悉的楼道,熟悉的饭菜香,开门是母亲喜悦中带着嗔怪的脸和父亲从报纸后抬起的、故作严肃却难掩开心的目光。
小姨果然也在,拉着他的手嘘寒问暖,说着老家的变化和亲戚们的琐事。
饭桌上摆满了家常菜,正中是父亲精心烹饪的、冒着热气的清蒸黄鱼。没有山珍海味,却是他记忆里最温暖的味道。
席间,父母和小姨默契地没有过多追问他的工作,只是不停地给他夹菜,聊着家长里短、电视里放的电视剧、小区里的趣事。这种琐碎而真实的日常,像温暖的潮水,慢慢冲刷掉他积压的疲惫和紧绷感。
父亲偶尔会问一句:“最近……没什么大事吧?”语气随意,眼神里却藏着不易察觉的担忧。
江瑾辰咽下口中的饭菜,笑了笑:“还行,爸,就是忙点。能应付。”
父亲点点头,不再多问,只是给他倒了杯黄酒:“那就好。再忙也得吃饭。做事和吃饭一样,急不得,一口一口来。”
母亲在一旁附和:“就是!你看你,好像又瘦了。在外面吃的肯定没家里好。”
小姨则笑着说:“瑾辰现在是大老板,管着那么大公司,肯定辛苦。不过再忙也得注意身体,你看你爸,以前忙起来也这样,现在落下胃病了吧?”
这些朴素甚至有些唠叨的关怀,在此刻却有着奇异的治愈力量。它们提醒着江瑾辰,无论他在外是叱咤风云的CEO还是身处漩涡中心的创业者,在这里,他永远只是父母的孩子,可以暂时卸下所有重担,安心地吃一顿饭。
饭后,他陪父亲在阳台上下象棋。父亲棋艺很臭,却下得极其认真,每一步都思考良久。江瑾辰也不催促,耐心地陪着。
夕阳的余晖洒在棋盘上,也洒在父亲花白的头发上。
“爸,”江瑾辰忽然开口,声音很轻,“有时候会觉得,路好像越走越难了。”
父亲捏着棋子的手顿了顿,抬起眼看了他一下,然后缓缓将“车”推过楚河汉界。“哪条路不难?”父亲声音平静,“你觉得我当年下岗那会儿,路不难?觉得你妈起早贪黑摆摊供你上学那会儿,路不难?”
他放下棋子,目光看向远处渐渐沉落的夕阳:“人啊,只要还想往前走,就没有容易的路。觉得难,说明你在走上坡路,说明你没停下来。”
父亲收回目光,重新看向他,眼神里是历经岁月沉淀下来的平和与坚韧:“累了,就回家歇歇脚。吃饱了,睡一觉,天塌不下来。但只要方向没错,脚底下踩得稳,就别怕难。”
江瑾辰看着父亲,心中仿佛被注入了一股沉静而坚实的力量。他没有再说什么,只是点了点头,专注地看着棋盘。
这一刻,什么AetherCapital,什么政治暗流,什么国际标准争夺,似乎都暂时被屏蔽在了这方小小的阳台之外。
这里只有棋子落盘的轻响,父亲平稳的呼吸,和家里传来的母亲与小姨收拾碗筷的轻声交谈。
这是一场微不足道的家宴。却也是一次至关重要的能量补给。
离开父母家时,夜色己深。母亲给他塞了满满一袋洗好的水果和小姨带来的笋干。
坐进车里,他看着窗外父母家窗口温暖的灯光,深吸了一口气,感觉胸腔中那股因连日奔波博弈而产生的滞涩感,似乎通畅了许多。
他拿出手机,给刘亦菲发了一条信息:「刚吃完家里的饭。充满了电。」
很快,回复到来:「家的频率,最稳定。晚安。」
江瑾辰笑了笑,发动了汽车。
前方的路依然充满挑战,暗流并未消失。
但他知道,无论走多远,身后总有那么一盏灯,一张饭桌,能让他找回最稳定的“频率”,获得重新出发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