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重生泡刘天仙的 > 第117章 回响与暗流(第1页)

第117章 回响与暗流(第1页)

伦敦峰会上的成功发声,如同在平静的国际科技湖面上投下一颗精心打磨的石子,激起的涟漪开始持续而广泛地扩散开来。

首先反馈的是媒体。《经济学人》、《自然》杂志下属的《自然·气候变化》等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权威刊物,在会后报道中均提到了“豌豆荚”的“GaiaVision”框架,虽然措辞谨慎,但均认可其“提供了值得关注的技术路径”和“强调了开放合作的必要性”。这种来自顶级学术和财经媒体的背书,极大地提升了“豌豆荚”在国际上的技术声誉和可信度。

紧接着,合作邀约开始雪片般飞来。不再是之前那种试探性的咨询,而是来自欧洲老牌工业集团、中东主权基金旗下的新能源投资公司、甚至联合国下属机构的实质性合作意向沟通。他们看中的,正是“豌豆荚”在数据处理和优化方面的核心能力,希望能将其应用于自身的绿色转型过程中。

“瑾辰,我们好像……真的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徐浩东看着不断涌入的合作需求,兴奋中带着一丝难以置信,“这些合作伙伴的层次和规模,完全不一样了!”

江瑾辰保持着冷静:“热度来得快,也可能去得快。关键要把这些意向落到实处,做出真正的标杆案例。通知下去,成立‘GaiaVision’专项推进组,优先筛选那些最具示范效应和行业影响力的合作伙伴,集中资源,确保首战必胜。”

“明白!”

公司内部群情振奋。伦敦的成功像一剂强心针,驱散了长期被围剿的阴霾,注入了一股昂扬的斗志。大家意识到,即使面临政治阻力和不公平竞争,真正有价值的技术和愿景,依然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和盟友。

然而,就在这一片向好声中,加密通道里传来的信息,却带着一丝不容忽视的警示。

刘亦菲发来的不是祝贺,而是一份简短的情报摘要:「热度己引起注意。某些圈子讨论升温,认为‘GaiaVision’不仅是商业项目,更可能是‘技术外交’乃至‘标准争夺’的工具。警惕后续针对性举措。」

江瑾辰看着这份情报,刚刚放松的神经再次绷紧。

他立刻明白了其中的含义。“豌豆荚”在伦敦的高调亮相和获得的积极反响,很可能被某些西方战略分析家和政策制定者解读为一种“技术扩张”甚至“模式输出”,从而引发更深层次的警惕和反制。

AetherCapital之前的那些手段——供应链打压、生态绞杀、政治抹黑——更多是商业和准政治层面的。而如果被上升到“国家战略竞争工具”的层面,那将意味着“豌豆荚”可能要面对更强大的、系统性的压制力量。

这无疑是伦敦成功带来的“回响”中,最不和谐却必须警惕的“暗流”。

“浩东,”江瑾辰立刻召集核心会议,“伦敦的热度很好,但我们要保持极度清醒。立刻对所有新接触的合作意向进行第二轮‘压力测试’评估,重点排查其背景是否存在敏感政治关联,或者其合作邀约是否带有非常规的技术共享或数据访问要求。”

“另外,”他补充道,“‘GaiaVision’的推进,要更加注重‘本地化’和‘伙伴主导’。我们在技术输出时,要强调赋能当地伙伴,联合运营,避免给人留下‘技术殖民’的印象。姿态要低,但技术要硬。”

战略节奏再次进行了微调。从高歌猛进,转变为更加稳健、更加注重风险控制的“深耕细作”。

好消息是,经过严格筛选后,依然有不少优质的合作项目得以推进。一个与德国某大型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合作试点项目率先启动,旨在优化其全球工厂的能源管理系统。该项目进展顺利,初期数据反馈极佳,成为了“GaiaVision”第一个落地的海外标杆。

坏消息是,刘亦菲预警的“暗流”似乎正在成为现实。美国某知名战略智库发布了一份报告,不点名地警告“需警惕某些国家利用数字技术平台,在全球气候治理中获取不对称优势并输出其技术标准”。报告中引用的案例和技术特征,明显指向“豌豆荚”。

风声,似乎又紧了起来。

江瑾辰站在办公室的世界地图前,目光深邃。

伦敦的舞台己经登上,声音己经发出。但随之而来的,不仅是机遇,还有更深的漩涡。

他知道,下一阶段的斗争,将更加复杂和凶险。

但他己别无选择,只能沿着选定的路,更深地走下去。

--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