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综影视含十年三月三十日 > 第41章 时代(第1页)

第41章 时代(第1页)

客厅里挤得满满当当,小电视屏幕上正播放着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烟花在虚拟的“鸟巢”上空绽放,映亮了每个人的脸。何雨柱端着搪瓷缸子,指尖无意识地着缸沿——这缸子还是当年工厂发的,掉了块瓷,露出底下的铁色。

“爸,您看那活字印刷!太壮观了!”儿子举着遥控器,兴奋地指着屏幕。何雨柱没应声,目光落在屏幕里缓缓展开的卷轴上,忽然想起二十多年前那个冬夜。

那时他刚穿越过来,兜里揣着皱巴巴的粮票,站在寒风里啃冷馒头,看着别人家里亮着暖黄的灯,心里发慌。他以为这辈子就得困在那间漏风的小屋里,每天数着粮票过日子,连顿热乎饭都吃不安稳。

“爷爷,您咋哭了?”孙女凑过来,小手抹掉他眼角的泪。何雨柱赶紧别过脸,用袖子蹭了蹭,笑道:“风吹的。”

旁边的许大茂递过来一瓶北冰洋,嗤笑道:“老东西,看个开幕式还哭鼻子。想当年咱们在院里吵着抢电视看女排,哪敢想咱北京能办奥运啊。”

何雨柱拧开汽水瓶,气泡“滋滋”往上冒。可不是嘛,当年院里就一台黑白电视,看场比赛得搬着小板凳早早就占位置,谁往前挤了都能吵半天。如今家家户户摆着大彩电,想看啥节目随手就能调,连小孙女都知道用平板回看首播。

屏幕里响起《我和你》的旋律,刘欢和莎拉·布莱曼的歌声飘满客厅。何雨柱忽然觉得眼眶发热——当年他总愁明天的饭钱,哪敢想有一天,能看着自家国家办这么大的盛会,看着那些肤色各异的人聚在一块儿,为同一个赛场欢呼。

“当年觉得日子难捱,现在回头看,真是一步步好起来了。”何雨柱灌了口汽水,气泡呛得他咳嗽起来,“咱国家这发展,比我当年想的快十倍都不止。”

许大茂拍着他的肩膀,难得正经:“可不是嘛,咱也算赶上好时候了。当年吵着闹着争点小利,现在看,都不如这荧屏里的光实在。”

小孙女举着国旗跑过来,举到何雨柱面前:“爷爷,红旗好看不?老师说,这是我们国家的颜色!”

何雨柱接过那面小国旗,轻轻贴在脸上,粗糙的指腹蹭过旗面的纹路。是啊,从愁一顿饭到看一场盛世盛会,从缩在漏风的小屋到挤在暖融融的客厅,他不仅熬过来了,还赶上了这泼天的好时代。

电视里,圣火在主火炬台上熊熊燃起,映得满室光亮。何雨柱看着那团火,忽然笑了,眼角的皱纹里盛着光——真好啊,没白来这一遭,生在这时代,值了。

夜色渐浓,客厅里的欢呼声还没散去,何雨柱抱着小孙女站在窗边,看远处的烟花在夜空炸开,一朵接一朵,像把星星揉碎了撒下来。小孙女的小胖手抓着他的衣角,奶声奶气地问:“爷爷,天上的花会落到地上吗?”

他笑着把孩子举高:“会啊,落到咱家门口的石榴树上,明天咱就能捡到星星果。”

第二天一早,小孙女果然拉着他往院里跑,仰着小脸在石榴树下转来转去,真捡到几颗被烟花烫出小焦斑的石榴,她举着跑回来,举到何雨柱面前:“爷爷你看,星星果!”

何雨柱的目光掠过院墙,落在胡同口那棵老槐树上。树皮上还留着他年轻时刻的歪歪扭扭的“柱”字,那时他总觉得日子长,长到看不到头,现在才懂,日子是熬出来的甜,就像这石榴,得经了夏的热、秋的凉,才能憋红了脸,甜得人心颤。

厨房传来动静,是儿子在蒸馒头,面香混着枣泥的甜气飘过来。何雨柱忽然想起第一次在西合院蒸馒头,面没发好,硬得像石头,被何大清笑了好长一段时间。现在她蒸的馒头,暄软得能弹起来,就像这日子,慢慢发起来了,鼓溜溜的,透着股热乎劲儿。

“爸,快来帮我掀锅!”儿子在厨房喊。

他应着跑过去,蒸汽“腾”地涌出来,裹着白胖的馒头,把镜片蒙上了一层雾。他伸手擦掉,看见锅里的馒头个个,像极了这些年慢慢鼓起来的日子。

窗外,小孙女还在石榴树下捡“星星果”,阳光穿过叶隙,在她身上洒下金闪闪的光斑。何雨柱忽然觉得,所谓的时代,就是一辈人捡着上一辈的“星星果”,笑着跑向下一辈,把日子串成串,亮堂堂的,永远有盼头。

2020年腊月二十九的风跟刀子似的,何雨柱裹紧棉袄站在院门口,看着手机里弹出的疫情新闻,眉头拧成了疙瘩。转身回屋时,脚步顿了顿——他忽然想起空间里还囤着不少口罩和消毒液,那是前阵子托朋友多买的,本想年后给饭馆员工发福利,现在看来,派上用场了。

“爸,社区群说口罩紧缺,咱家还有吗?”儿子隔着门板喊。何雨柱应着“有”,转身进了储物间,借着翻找的动静,悄悄从空间里往外挪物资。不一会儿,纸箱就在墙角堆成了小山。

“张奶,给您口罩!”他先给隔壁张奶奶送去两包,老太太颤巍巍接过,眼里潮乎乎的,“你这孩子,总是想着我们。”何建设摆摆手,又往对门跑——李婶家开小超市,刚才在群里说进货的口罩在路上被截了,正急得团团转。

“建设!”李婶开门时眼圈还红着,看见他手里的纸箱,一下子就哭了,“可算来了!我家那口子昨天去进货,到现在还没回……”“别慌,没事的婶子。”把一半口罩塞进她手里,“我这儿还有,不够再跟我说。”

回院时,正好撞见院里的人在搭消毒点,他干脆把剩下的消毒液全搬了出来,“这玩意儿劲儿大,稀释了再用啊!”小伙子们没理会何建设,在院里喊着感谢柱爷,何雨柱笑着骂“少贫嘴,干活儿”,心里却热乎得很。

晚上何建设给饭馆员工发消息,让大家别担心物资,他明天就送过去。转头看向何雨柱忽然指着墙角:“爸,您啥时候买了这么多口罩?”何雨柱随即笑道:“早买了备着的,快睡,明儿还得早起呢。”

夜里,手机在枕头边震动,是社区群的消息,有人拍了张何建设搬物资的照片,配文:“咱们院的何师傅儿子,真是及时雨!”下面跟着一串“感谢”“好人有好报”的回复。何雨柱看着,悄悄把手机调成静音,窗外的月光落在纸箱上,泛着柔和的光。

天刚蒙蒙亮,何雨柱就骑着三轮车往饭馆赶。车斗里码着分好的口罩和消毒液,用帆布盖得严严实实。路过胡同口的早餐摊,张大爷探出头喊:“柱子,今儿咋这么早?”

“给伙计们送点东西。”他笑着点头,脚下蹬得更起劲。到了饭馆后门,几个住得近的员工己经在等了,见他来都围上来:“柱哥,您可算来了!昨天抢不到物资,我们都快急疯了。”

何雨柱跳下车,掀开帆布:“都别慌,口罩每人两包,消毒液按比例稀释着用,每天早晚各消一次毒。”他一边分物资,一边叮嘱,“这阵子别堂食了,全做外卖,咱们少赚点没关系,都平平安安的比啥都强。”

正说着,手机响了,是社区主任打来的:“柱子,你那儿还有多余的口罩不?咱社区的志愿者快断供了。”何雨柱想都没想:“有!我这就给您送过去一半!”

送完社区,又拐去趟医院——前几天帮他修过冰箱的王师傅在这儿当护工,昨天打电话说缺防护用品。何雨柱把最后两箱口罩塞给王师傅时,对方红着眼圈拍他肩膀:“你这哪是及时雨,是救苦救难的活菩萨啊!”

忙到晌午才往家赶,路过超市看见抢菜的人排成长队,他忽然想起空间里还有不少新鲜蔬菜,都是之前囤着给员工改善伙食的。当下掉转车头,回院后把菜全搬出来,挨家挨户敲门:“张婶,给您捎了把青菜”“李叔,这萝卜挺新鲜的”……

一圈跑下来,三轮车空了,他额头上却冒了层薄汗,心里却敞亮得很。刚进院,就见儿子举着手机跑过来:“爸!社区群里都在夸您呢!说您是咱院的‘后勤部长’!”

何雨柱接过手机,屏幕上刷着满屏的感谢,忽然觉得,这忙忙碌碌的日子,比守着饭馆算账本,要实在多了。傍晚时,他坐在院里抽烟,看着窗台上儿子摆的小盆栽,叶子上还沾着下午的露水,忽然明白——所谓担当,从不是喊出来的,是把别人的难处放在心上,能搭把手时,就绝不往后退。

这时,隔壁林婶隔着墙喊:“柱子,你家还有多余的姜不?炖肉缺一块!”

“有!我给您送过去!”他应着起身,脚步轻快得像踩在棉花上。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