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风口边境村寨的晒谷场上,老周蹲在青石板上,指尖划过账本上歪歪扭扭的字迹。泛黄的纸页边缘卷得像波浪,每一页都记着密密麻麻的名字——外来商贩的籍贯、停留时长、甚至挑货的扁担上有几道裂缝,都被村民用炭笔描了下来。
“周叔,这都什么年代了,还记这玩意儿?”灯明踩着露水走来,军靴碾过场边的碎石,“所里刚配了智能监控,人脸识别比这靠谱多了。”
老周没抬头,用袖口擦了擦沾着墨汁的手指:“智能的好是好,可山里信号时断时续,遇上雷雨天就成了摆设。”他翻到其中一页,指着“草药商李老三”的记录,“你看这个,上周三来的,说要收天麻,可账本上记着他每天都往黑风口的方向绕,昨天突然就不见了。”
灯明凑过去细看,记录旁还画了个简笔画:一个戴草帽的人,背着鼓鼓囊囊的背篓,脚边画了个歪歪扭扭的信号塔。“这画的是……”
“他总在信号塔下打卫星电话。”老周的指尖点在画纸上,“村里的王猎户说,那背篓看着沉,走路却轻飘飘的,不像是装着草药。”
正说着,村支书气喘吁吁地跑过来,手里举着个破手机:“灯明警官!县里刚发的协查通报,说有个境外黑客可能藏在咱们这一带,特征是……戴草帽,背黑色背包,经常在信号塔附近活动!”
灯明的目光猛地落在账本上“李老三”的记录上,与通报特征完全吻合。他掏出对讲机:“立刻封锁黑风口所有便道!重点排查戴草帽的外来人员!”
老周慢悠悠地合上账本,封面用红漆写着“平安账”三个字:“这账本啊,是十年前严正明的人第一次来村里后,大家伙儿凑钱买的。那时候就觉得,把眼睛看到的记下来,心里踏实。”他指着晒谷场边缘的石墙,上面用石灰水写着“见生人要问,遇怪事要记”,字迹被雨水冲刷得有些模糊,“这是比监控更可靠的防线。”
灯明突然想起冰如在机房说的话——“系统再精密,也查不出人心的鬼祟”。他看着老周账本上那些笨拙却认真的记录,突然有了个主意。
三天后,全县边境村寨都收到了一个蓝布封皮的本子,封面上印着“邻里安全台账”,扉页印着填写说明:“外来人员要记清,车辆特征别漏行,可疑举动画下来,遇事就找警务室”。灯明带着队员挨村培训,教村民用最简单的符号记录信息:三角形代表可疑车辆,圆圈代表陌生面孔,波浪线代表异常行踪。
“婶子,您看这个。”灯明在账本上画了个简笔画,一个人对着信号塔打电话,旁边画个问号,“遇到这种情况,就这么记,我们一看就懂。”
山坳村的张婶接过账本,指尖在封面上:“这比手机强,停电也能用。”她从针线笸箩里拿出个布套,小心翼翼地把账本套上,“我儿子在城里念大学,说现在都用电脑记账,可我觉得,这手写的字,带着人气儿。”
培训到第五天,意外发生了。大松坡村的台账记录:有个“修电视的”连续三天在村东头的信号塔下徘徊,每次都背着个沉重的工具箱,却从没进过谁家修电视。记录人是个叫小石头的放羊娃,还在旁边画了个工具箱的特写,箱子锁扣上有个特殊的十字标记。
灯明看到记录时,心脏猛地一跳——那个十字标记,和“希望号”实验室里发现的黑客工具锁扣一模一样。他立刻带队赶往大松坡,刚到村口就被放羊娃拦住:“叔叔,那个修电视的往老林子跑了,他说要去‘找信号好的地方’。”
老林子深处有座废弃的微波站,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建的,如今成了信号盲区里的“信号高地”。灯明带着队员悄悄摸过去,远远就看到一个人影正趴在微波站的发射塔上,手里拿着个笔记本电脑,屏幕在树林里泛着幽蓝的光。
“就是他!”灯明打了个手势,队员们呈扇形包抄过去。那人似乎察觉到动静,猛地合上电脑想跑,却被脚下的藤蔓绊倒,工具箱摔在地上,里面滚出的不是维修工具,而是一套便携式卫星接收设备。
“李老三,不对,应该叫你汉斯吧?”灯明捡起工具箱,看着锁扣上的十字标记,“国际刑警通缉的‘幽灵黑客’,没想到躲在这山沟里。”
汉斯挣扎着抬头,眼神里满是难以置信:“你们怎么会发现我?这里的信号……”
“我们不用信号。”灯明晃了晃手里的台账记录本,封面上的“平安账”三个字在夕阳下格外醒目,“我们有人,有这些记在纸上的眼睛。”
押解汉斯下山时,老周正在晒谷场教村民们核对台账。张婶指着本子上的记录,对隔壁的王大娘说:“你看你记的这个‘收山货的’,背篓带子断了一根,我早上看见他往黑风口去了,得让灯明警官留意着。”
汉斯路过晒谷场时,目光落在那些低头记账的村民身上,又看了看墙上“见生人要问”的标语,突然低声说:“我攻破过十七个国家的安防系统,却败给了一本本手写的本子。”
灯明把汉斯塞进警车,回头看到老周正把新的记录贴在墙上——用图钉按好的纸页上,有村民画的可疑车辆、陌生面孔,还有孩子们涂鸦般的“安全小贴士”。风吹过晒谷场,纸页哗啦啦地响,像无数双眼睛在眨动。
“这些台账,我们打算扫描存档,和智能系统对接。”灯明对老周说,“电子的查趋势,手写的抓细节,双保险。”
老周笑了,眼角的皱纹挤成一团:“好啊,就像山里的路,有宽的大马路,也得有窄的羊肠小道,这样才走得稳当。”他从怀里掏出个新账本,递给灯明,“这个给你,城里的社区也能用得上。毕竟啊,人心这东西,有时候还得靠一笔一划地记着,才不容易走歪。”
警车驶离村寨时,夕阳正把晒谷场染成金红色。灯明翻开那本新账本,扉页上老周写了一行字:“防线不在机器里,在人心里”。他想起冰如修复系统时说的“裂痕也是光照进来的地方”,突然明白,无论是代码还是账本,真正能守住安全的,从来都是那些愿意为守护而认真记录的人。
县城的警务室里,灯明把汉斯的作案工具和台账记录放在一起拍照存档。照片里,冰冷的电子设备旁,那本蓝布封皮的台账显得格外温暖。他拿起笔,在新的台账上写下:“今日无异常,村民安好”,字迹虽然笨拙,却带着一种踏实的力量。
窗外的月光洒进来,落在账本上,像给那些手写的字迹镀上了层银边。灯明知道,这条手写的防线,会和智能系统一起,在边境的群山里,守护着一个个平安的夜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