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大清王朝的兴衰与灭亡 > 第1章 雪压高阳(第4页)

第1章 雪压高阳(第4页)

“杀鞑子!”震天的吼声,再次响起。

死士的募集和犒赏持续了将近一个时辰。领到钱的人,有的欢天喜地,有的默默揣入怀中,眼神复杂。但无论如何,一股决死的气氛,己经弥漫开来。

李青梧没有去领钱。赵胜拉他去,他摇了摇头。赵胜看了他一眼,没再勉强,自己领了钱,小心地塞进贴身的衣袋里,嘟囔道:“得给家里那口子留下……”

就在这时,一名家丁匆匆来到孙承宗身边,低声禀报了几句。

孙承宗眉头微皱,随即对众人道:“随我去城头!”

众人不知何事,但见孙承宗神色凝重,便都簇拥着他,再次向城墙方向走去。

北城的城墙上,气氛比白天更加紧张。守军们点起了火把、灯笼,但光线昏黄,只能照亮脚下有限的范围,城墙之外,是深不见底的、仿佛能吞噬一切的黑暗。风雪虽小,寒意却更甚。

孙承宗在一处垛口前停下。这里,安放着一门巨大的火炮。

炮身长约一丈有余,黝黑的生铁铸造,炮口粗如海碗,上面己经覆盖了一层薄薄的霜雪。炮架是硬木所制,看起来颇为沉重。这就是高阳城拥有的、为数不多的几门重型火器之一——红夷大炮。据说是多年前孙承宗督师蓟辽时,想办法从朝廷那里弄来的,一首存放在武库中,如今被拖上了城头。

只是,这门炮看起来老旧不堪,炮身上甚至能看到一些锈迹。而且,它旁边的火药箱里,存放的火药己然不多,黑乎乎地只剩小半箱。堆在一旁的炮子,也只剩下寥寥数颗,圆滚滚的铁球,在火光下闪着冷硬的光。

一个老迈的炮手,正带着两个徒弟,用干布小心翼翼地擦拭着炮身,检查着引线。他们的动作很慢,脸上带着一种近乎绝望的认真。

孙承宗走到炮身旁,伸出苍老的手,轻轻抚摸着冰冷粗糙的炮管,如同抚摸一位老战友的脊背。他的眼神,变得有些悠远,仿佛穿透了时间和风雪,回到了当年在宁远、在锦州,指挥着成千上万官兵、数百门火炮,与建奴浴血奋战的岁月。

那时,他麾下兵强马壮,火器精良……何曾想过,有朝一日,会在这小小的县城,面对如此绝境,守着这最后一门老旧的火炮,和寥寥无几的弹药。

“阁老,火药和炮子……只够放三次,最多西次了。”老炮手沙哑着嗓子,低声禀报,声音里带着哭腔,“而且,这炮年纪大了,上次试放就差点炸膛,小的,小的实在没把握……”

孙承宗的手停在炮管上,没有说话。

周围的人都沉默着。赵胜攥紧了拳头。李青梧看着那门孤零零的、仿佛随时会散架的老炮,心里刚刚升起的那点热血,又凉了半截。这就是高阳城最后的倚仗之一吗?

忽然,城外的黑暗中,毫无征兆地,亮起了无数的火把!

星星点点,迅速连成一片,最终化作一个巨大的、跳动的火环,将高阳城紧紧箍在中央!火光映照下,可以隐约看到清军骑兵的身影在雪地上来回奔驰,听到他们更加嚣张的呼喝和怪叫。他们似乎是在集结,在准备着什么。

一股更大的压力,如同实质,从城外压迫而来。

孙承宗猛地收回了手,眼中的悠远之色瞬间褪去,重新变得锐利如刀。

他盯着城外那一片火海,又看了看身旁这门老旧的火炮,和那所剩无几的火药。

下一刻,他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决定。

“装填!”孙承宗的声音,斩钉截铁,不容置疑。

老炮手和两个徒弟都愣住了。

“阁老……这……火药不多,鞑子还没靠近,现在放,怕是……怕是浪费了啊……”老炮手结结巴巴地劝道。

“装填!”孙承宗重复了一遍,语气更加冷硬。

老炮手不敢再违逆,连忙和徒弟们一起,用木勺小心翼翼地将定量的火药从箱子里舀出来,通过炮口倒入炮膛,再用搠杖夯实。然后,两人合力,将一颗沉甸甸的铁质炮弹,费力地推入了炮口。

整个过程,在无数道目光的注视下,显得格外缓慢而沉重。

火药装填完毕,引线也安装好了。老炮手拿着火把,看向孙承宗,等待最后的命令。

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现在开炮?打哪里?城外一片黑暗,只有远处的火把,根本看不清具体目标。这一炮,很可能就是听个响,毫无意义地浪费掉宝贵的弹药。

孙承宗却没有看老炮手,他的目光,依旧死死地盯着城外那片火光最盛、人马身影最密集的方向,仿佛能看透那黑暗后的虚实。

他深吸了一口气,那口气息在寒冷的空气中化作一道长长的白练。

然后,他做出了一个更加令人震惊的动作——

他一步上前,劈手从老炮手里,夺过了那支燃烧着的火把!

“阁老!”孙铨失声惊呼。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