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的通知,是在一个平凡的周二早晨,像一颗精心包装的炸弹般投递到青云中学的。
当时林远正趴在办公桌上,和一杯速溶咖啡以及李浩的作文进行三方会谈。那篇作文标题是《我的理想》,开头第一句是:“我的理想是成为NBA球星,如果不行就当体育老师,反正都能打球。”
林远叹了口气,红笔悬在半空,思考是该夸这孩子有规划还是该批评他目标太单一。就在这时,办公室的门被推开了,王主任像一阵不祥的风卷了进来,手里挥舞着一份文件。
“好消息!天大的好消息!”王主任的声音洪亮得让所有老师都抬起了头——包括正在偷偷吃包子的数学老师,他差点被噎住。
林远下意识坐首了身子。根据他有限的经验,王主任的“好消息”通常意味着“又多了一件麻烦事”。
“区里下发通知,要举办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王主任扬着手中的文件,像举着一面胜利的旗帜,“这是我们学校展示教学成果的绝佳机会!”
办公室里响起一阵礼貌性的掌声,夹杂着几声轻微的叹息。有经验的老教师们都低下头,假装忙于批改作业,避免与王主任目光接触。
“这次大赛含金量很高,获奖者在评职称、评优评先方面都有加分!”王主任补充道,像在鱼池里撒下一把饵料。
几个年轻老师明显心动了一下,但看到周围老教师的反应,又迅速恢复了谨慎的表情。
王主任的目光在办公室里扫视一圈,最后精准地落在林远身上:“小林啊,来我办公室一下。”
该来的总会来。林远放下红笔,默默跟了上去,感觉自己像是被教导主任传唤的学生。
王主任的办公室永远弥漫着一股茶叶和旧文件的混合气味。他示意林远坐下,自己则慢条斯理地泡起茶来,这是他要进行“重要谈话”的前奏。
“小林啊,”王主任终于开口,递过来一杯茶,“最近你们班搞的那个‘学海争霸’游戏,很有创意嘛。”
林远接过茶杯,谨慎地回答:“还在摸索阶段,效果有待观察。”
“谦虚了,谦虚了。”王主任笑得眼睛眯成两条缝,“听说学生们学习积极性提高了不少?连李浩都开始交数学作业了?”
林远点头:“确实有一些进步。”
“所以啊,”王主任身体前倾,压低声音,“这次区里的大赛,是个好机会。展示你的创新教学方法,为学校争光。”
林远保持微笑,等待真正的重点。
“不过呢,”王主任话锋一转,“语文组只有一个参赛名额。刘老师教龄长,经验丰富,去年就拿过三等奖。你呢,虽然方法新颖,但毕竟缺乏大赛经验。。。”
林远终于明白了这场谈话的目的——王主任在给他打预防针,同时又想激励他努力争取。
“主任的意思是?”林远故意问。
王主任笑得更深了:“我的意思是,学校希望你们都能拿出最好水平!最终谁代表学校出战,还要看教研组讨论决定。不过嘛,”他意味深长地停顿了一下,“我很看好你的创新精神,这也是我们学校未来发展的方向啊。”
这话说得滴水不漏,既给了希望,又施加了压力,还避免了任何明确承诺。林远不得不佩服王主任的语言艺术。
“我会认真准备的。”林远简单回答。
回到办公室时,林远发现气氛有些微妙。几个老师看他的眼神复杂,有同情,有好奇,也有几分看热闹的意味。
刘老师正坐在自己的办公桌前,声音不大不小地打着电话:“。。。是啊,区里比赛,教研组还在讨论人选。我?我当然准备好了,教案都是现成的,去年用过,效果不错。。。”
这通电话明显是打给所有人听的。林远摇摇头,坐回自己的位置,继续批改李浩的作文。那孩子写道:“如果我当不上NBA球星,也许可以当体育记者,这样还能免费看比赛。”
林远忍不住笑了一下,批注:“思路开阔,值得表扬!但请注意,‘免费看比赛’不是职业规划的主要动机。”
午休时分,林远正准备去食堂,陈雪悄悄凑了过来。
“听说王主任找你谈大赛的事了?”她压低声音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