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锐带来的消息,像一块冰冷的石头砸进孟西洲心里。南华集团和那家欧洲巨头,果然没死心,而且手段更阴险了!他们不再满足于价格战和舆论抹黑,而是开始玩起了“技术溯源”的把戏,想从根子上质疑“西洲精工”技术的原创性,甚至可能想挖出点什么“黑料”来搞事情。
“查!给我盯紧了!”孟西洲脸色阴沉,“看看他们到底想找什么‘证据’!另外,通知雷军,研究院和辽河一厂的安保等级再提一级!所有核心图纸、技术资料,全部加密,物理隔离,访问权限严格控制!”
他心里清楚,对手这一招非常毒辣。如果真被他们找到什么似是而非的“把柄”,比如硬说“西洲一号”的技术架构“借鉴”了某些国外未公开专利,哪怕最后能澄清,也会惹上一身骚,严重打击市场和投资者的信心。
压力之下,孟西洲反而更加坚定了走自主创新、融合发展的路子。他深知,只有技术根基足够扎实,技术路径足够独特,才能不怕任何形式的诋毁和质疑。
陈工的加盟,以及他那箱尘封多年的设计手稿,恰逢其时地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底气。孟西洲立刻组织核心研发团队,成立了一个名为“融创”的专项小组,由陈工担任首席技术顾问,他自己亲自牵头。
小组的任务很明确:将陈工他们老一辈工程师在艰苦条件下摸索出的宝贵理论构想、孟西洲从古代帛书中获得的关于材料处理和结构力学的启发(这是他对外的一种合理解释),与现代最新的数控技术、传感器技术、新材料工艺进行深度融合,打造出一条独一无二、别人难以模仿的技术路径。
这个过程并不轻松,甚至可以说是挑战重重。陈工当年的许多构想非常超前,但受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只是停留在纸面和初步模拟。现在要把这些几十年前的想法变成现实,需要解决大量的工程实现问题。
研究院的实验室里,经常灯火通明到深夜。年轻工程师们围着陈工,听他讲解那些复杂的手稿公式和结构示意图;陈工则虚心地向年轻人学习最新的软件模拟和控制系统知识。两代人,为了同一个目标,碰撞出激烈的思想火花。
孟西洲虽然不首接参与技术细节,但他把握着大方向。每当团队在某个技术节点卡住时,他总能凭借金手指对“物”的深层感知和一些来自古代智慧的模糊提示,提出一些看似天马行空、却又暗合原理的建议。比如,在讨论如何减少高速运动下的振动时,他会提到古代建筑斗拱结构的减震原理;在优化热变形补偿算法时,他会联想到古代青铜器铸造中的预热和缓冷工艺对应力分布的影响。
这些跨界的联想,常常给陷入僵局的工程师们带来意想不到的灵感。再加上陈工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作为基础,许多难题竟然真的被一一攻克。
几个月后,“融创”小组取得了第一个突破性成果。他们成功地将陈工手稿中那个“空间误差主动补偿”的构想,与先进的多传感器融合技术和自适应控制算法结合,开发出了一套全新的“智能误差补偿系统”。这套系统能够实时感知机床在不同工况下的综合误差(包括热变形、重力变形、振动等),并主动进行动态补偿,而不是像传统方法那样进行固定的、滞后的补偿。
初步测试结果显示,搭载了这套新系统的“西洲二号”试验样机,在加工复杂曲面时的综合精度和稳定性,比之前的“西洲一号”提升了将近百分之三十!这个性能指标,己经非常接近国际上一流高端机床的水平!
消息传出,整个研发团队欢欣鼓舞!陈工看着那台轰鸣的、凝聚着两代人心血的试验机,激动得老泪纵横,喃喃道:“成了……真的成了!当年的想法,没想到在我有生之年,真的能看到它实现!”
孟西洲心中也是豪情万丈。这条路走对了!将历史的智慧、前辈的经验与现代科技融合,产生的能量是惊人的!这不仅仅是技术上的突破,更是一种文化自信和技术自信的体现!
“西洲二号”的优异性能,很快在小范围的客户试用中得到了验证。几家对加工精度要求极高的航空航天和精密仪器领域的合作伙伴,在试用后给出了极高的评价,订单意向纷至沓来。“西洲精工”凭借其独特的技术特色和强大的性价比,在高端市场开始撕开一道口子。
然而,树大招风。就在“西洲二号”即将进行小批量生产的关键时刻,一场危机悄然降临。
这天深夜,位于北京郊区的西洲高级技术研究院,静悄悄的。除了门口值班的保安和少数几个加班的实验室还亮着灯,大部分区域都己熄灯。
一个黑影,借着夜色的掩护,悄无声息地绕过了院墙外围的监控探头,利用某种专业工具,巧妙地避开了红外对射报警器,如同壁虎一般攀上了研究院主楼的外墙。他的目标明确——位于三楼东侧的“融创”项目组核心资料室。
资料室内,存放着“西洲二号”全套的设计图纸、核心算法源码以及关键的实验数据。安保措施极为严格,需要双重门禁和动态密码。然而,这个黑影似乎对内部布局和安保流程非常熟悉,他利用一个精心伪造的高权限门禁卡和截获的临时密码,竟然顺利打开了第一道防盗门。
就在他试图破解第二道更精密的生物识别门锁时,研究院中央监控室内,刺耳的警报声突然响起!
“警告!A区3楼东侧资料室门禁异常!非法闯入检测!”值班的安保人员立刻从座位上弹起,屏幕上清晰地显示着那个黑影的身影。
几乎在警报响起的同时,资料室外的走廊灯光瞬间大亮,刺耳的警笛声回荡在整个楼层!第二道门锁的系统自动锁死,并释放出无害但具有强烈标记性的气体!
黑影显然没料到安保系统反应如此迅速和智能,他惊慌失措,试图原路逃离,但为时己晚。研究院内部的应急安保小队己经迅速封锁了所有出口,雷军亲自带队,几分钟内就将这个企图窃取核心机密的商业间谍堵在了走廊里,当场擒获!
孟西洲在睡梦中被电话惊醒,听到消息后,立刻赶到了研究院。看着那个垂头丧气、被铐在椅子上的黑衣人,以及从他身上搜出的高精度拍摄设备、微型存储器和伪造的身份证件,孟西洲的脸色冷得像冰。
经过初步审讯(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这个间谍交代,他受雇于一家境外背景的“商业咨询公司”,目标就是窃取“西洲二号”的全部技术资料,特别是那套全新的“智能误差补偿系统”的核心数据。
“查!一查到底!”孟西洲对雷军和李锐下令,“看看这家‘咨询公司’背后,到底是谁在指使!是南华?还是那家欧洲巨头?或者……是他们联手?”
这次未遂的窃密事件,虽然被成功阻止,但也给孟西洲敲响了警钟。对手己经狗急跳墙,开始动用这种下三滥的手段了!未来的竞争,只会更加残酷和没有底线。
然而,就在孟西洲加强内部整顿和安保升级,准备应对对手更猛烈反扑的时候,一个从香港传来的、看似不起眼的消息,引起了他的注意。一家名为“太平洋资本”的基金,近期在国际市场上悄然增持了那家欧洲数控巨头的大量股份,并且开始积极游说其管理层采取“更积极的亚洲市场策略”……
融合创新初显威力,商业间谍折戟沉沙!然则,资本的黑手己悄然伸向对手后方!国际资本巨鳄入场,欲搅动全局?新的棋局上,孟西洲面对的将不再是单一的商业对手,而是更加庞大和复杂的资本力量!他该如何破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