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先生?您…出差回来了?”她的语气很客气,带着公事公办的距离感,不像上次采访那样自然亲切。
孟西洲心里微微一刺,有些尴尬:“嗯…刚回来。看到今天的报纸了,写得非常好…谢谢你。”
“不用谢,这是我的工作。客观报道事实而己。”林薇淡淡一笑,笑容礼貌却缺乏温度,“孟先生要是对稿件内容没异议,那我就放心了。”
“没有异议,写得很好。”孟西洲连忙说,感觉对话干巴巴的,完全不是他想象的样子。他试图寻找话题,“你…等车回家?”
“嗯。”林薇点点头,目光看向马路另一端,似乎不太想多聊。
气氛一时有些冷场。
孟西洲看着她略显清冷的侧脸,忽然意识到,自己之前的刻意疏远和躲避,可能己经伤害到了对方的自尊和热情。她这样的女孩,聪明、独立、家境好(从谈吐气质能看出),见多识广,身边恐怕从不缺少追求者和奉承者。自己之前那点“成功”和“特别”,或许能引起她一时的好奇和职业兴趣,但当他表现出反复和“傲慢”(从她的视角看,接连拒接电话、推脱见面很可能被解读为傲慢),那点好感很可能己经冷却了。
在她眼里,自己或许就是个一时运气好、有点特别、但终究难脱“土大款”习气、并不懂得尊重人的暴发户。
这个认知,让孟西洲心里莫名地有些发堵,甚至比面对霍景明的威胁时更让他感到挫败。
“车来了,我先走了。孟先生再见。”一辆公交车靠站,林薇礼貌地点点头,转身上了车,没有再多看他一眼。
孟西洲站在原地,看着公交车驶远,心里空落落的。
他第一次发现,钱和拳头能解决很多问题,却能轻易砸碎一些更细腻、更珍贵的东西。
不行!不能就这样!
一股强烈的、不服输的劲头冲了上来。不仅是事业,在感情上,他也不想就这么认输!他孟西洲想要的东西,就一定要争取到!
但怎么争取?继续送钱送礼物?那只会坐实“土大款”的形象。死缠烂打?更让人反感。
他回想起林薇欣赏他的点:眼光、魄力、爱学习、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他需要提升的,不仅仅是财富和地位,更是内在的品味和涵养,是能真正配得上她、让她由衷欣赏的内涵和格局!
第二天,孟西洲做了一个让所有人大跌眼镜的决定。
他推掉了一个不太重要的应酬,让大壮开车,跑遍了省城最大的书店和音像店,买回了一大堆书和磁带:不仅仅是经济管理,还有文学名著、艺术鉴赏、中外历史、甚至音乐理论。他还特意去找了介绍西方礼仪、葡萄酒鉴赏、甚至咖啡文化的书籍——这些都是97年小城市很少接触的东西。
晚上,他不再只是埋头啃经济教材,而是开始读《红楼梦》,听贝多芬的交响乐磁带(虽然听得一头雾水),对着镜子练习打领带、学习西餐餐具的使用顺序…
小辉和大壮看得目瞪口呆。
“哥…你…你这是要考大学还是咋的?”小辉忍不住问。
孟西洲笨拙地试图把沙拉叉和主菜叉分开,头也不抬:“少废话!去给我找个靠谱的…嗯…形象设计什么的老师!再打听一下,省城哪里有教交谊舞和那种…嗯…社交礼仪的地方!”
他要用最快的速度,弥补自身成长环境带来的短板,真正由内而外地提升自己。
这个过程比谈一笔大生意还让他觉得困难和别扭,但他咬牙坚持着。
几天后,他鼓起勇气,再次给省报社打了个电话,指名找林薇。
电话接通,听到她的声音,孟西洲的心跳有点快。
“林记者,我是孟西洲。晚上…有空吗?省城新开了一家…嗯…西餐厅,据说还不错。我想…请你吃个饭,当面感谢一下你那篇报道,顺便…请教一些关于媒体报道方面的问题。”他尽量让自己的语气听起来自然、诚恳,而不是暴发户式的炫耀。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钟。
就在孟西洲以为又要被拒绝时,林薇的声音传来,带着一丝淡淡的、似乎想看他到底要干什么的好奇:
“好啊。几点?”
刻意疏远反令女记者失望,孟西洲惊觉自身“土大款”形象短板!为挽回好感,不惜恶补礼仪文化,笨拙提升内涵!首次鼓起勇气邀约西餐厅,对方竟意外答应!是转机?还是更大的尴尬现场?鸿门宴般的约会即将开场,孟西洲能否成功扭转印象?而暗处的敌人,会否趁机兴风作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