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兄,按计划行动吧。”
俞大猷抱拳领命,立即下山前往菜花山调集船队。
杨帆则与郑钦、林明国留在炮台,通过千里镜观察敌情。
“大人,倭寇水寨有一百多艘船,虽然都被我们封锁着,但。。。”
林明国有些担忧。
杨帆放下千里镜,淡淡道。
“放心,他们不敢动。我早已下令,但凡有一艘敌船离港,三十门火炮立刻将其轰成碎片!”
正说着,远处海面上已出现了俞大猷的船队。
二十艘战船排成楔形阵列,船首的“铁菩萨”火炮在阳光下泛着寒光。
“好一个铁甲舰队!”
郑钦忍不住赞叹。
杨帆微微颔首。
“每艘船十二门火炮,五十名火枪手。
这样的配置,放眼四海也无敌手。”
船队缓缓驶入历港水道,倭寇的哨塔上顿时乱作一团。
有人敲响了警钟,有人挥舞旗帜,但就是没人敢拿起武器反抗。
“看到了吗?”
杨帆指着那些惊慌失措的倭寇。
“这就是我要的效果。
他们不是不怕死,而是知道反抗必死无疑!”
俞大猷的旗舰靠岸后,一队队明军士兵迅速登岛。
倭寇们聚集在码头上,眼中满是愤怒与恐惧,却无一人敢上前阻拦。
“林将军。”
杨帆转身道。
“该你上场了。”
林明国抱拳领命,乘小船前往历港。
登岛后,他在倭寇群中随意指点,士兵们立刻将那些人拖出来押上船。
“八嘎!”
一个满脸横肉的倭寇怒吼着挣扎。
“凭什么抓我?”
林明国冷笑一声。
“就凭你左脸上的刀疤!去年在福州城外抢劫商队的,有你一份吧?”
那倭寇顿时语塞,脸色惨白地被拖走了。
码头上骚动起来,倭寇们既愤怒又恐惧,却只能眼睁睁看着同伴被带走。
这正是杨帆设计的“抽杀律”——随机抓捕部分人,让每个人都活在可能被选中的恐惧中。
杨帆站在书院中央,四周是钉死的书舍,黑暗中隐约传来囚犯不安的动静。
他眯起眼睛,感受着空气中弥漫的恐惧气息。
“杨大人,这一百倭寇就关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