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大猷皱着眉头,环视四周被木板封死的门窗。
“黑漆漆的,连个透气的地方都没有。”
杨帆嘴角勾起冷笑。
“俞将军放心,这才刚刚开始。”
郑钦摸了摸鼻子,嗅到空气中飘散的汗臭和恐惧。
“杨兄,你这招在大同府用过?”
“不错。”
杨帆负手而立。
“白莲教那些硬骨头,最后都在这黑暗里软成了泥。”
周希哲知府擦了擦额头的汗,赔笑道。
“杨大人手段高明,下官佩服。只是。。。这些倭寇凶悍异常,万一。。。”
“没有万一。”
杨帆打断他,声音冷得像冰。
“黑暗会消磨人的意志,孤独会摧毁人的理智。三天后,他们会求着交代。”
俞大猷和郑钦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好奇和不安。
杨帆不再多言,转身走向书院大门。
“走吧,明日再来。”
次日傍晚,三人在山房落座。桌上摆着几样简单菜肴,一壶温酒。
郑钦忍不住先开口。
“杨兄,现在可以告诉我们你的计划了吧?”
杨帆慢条斯理地夹了一筷子鱼肉,细嚼慢咽后才开口。
“第一招,你们已经看到了——黑暗。”
俞大猷放下酒杯。
“单靠黑暗就能让这些亡命之徒开口?”
“当然不够。”
“所以还有第二招——利益。”
郑钦皱眉。
“利益?”
“从明日起,每个看守都会告诉囚犯两件事。”
杨帆压低声音。
“第一,如果别人交代而他不交代,他将被判处极刑,甚至凌迟处死。”
俞大猷倒吸一口凉气。
“第二。”
杨帆继续道。
“如果他主动交代自己和他人罪行,刑罚可减半;若能检举足够多的人,甚至可以被释放回家。”
郑钦猛地站起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