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妇孺。。。那些孩子。。。他们也是人啊!”
朱翊钧看着这个年轻的读书人,心中既感慨又欣慰。
吕坤的反应,正是大明士人该有的骨气。
他拍拍吕坤的肩膀。
“放心,我最终没有选择那条路。”
吕坤抬头,眼中含泪。
“真的?”
“真的。”
朱翊钧点头。
“因为我发现,这种模式虽然来钱快,但最终会反噬自身。你看——”
他指向街边一家钱庄,窗口前排着长队,商人们正在兑换银票。
朱翊钧走近观察,惊讶地发现这些银票竟大多是官营钱庄发行的。
“官营钱庄的银票。。。”
朱翊钧喃喃自语。
“居然在这里流通得这么顺畅。”
吕坤不解。
“这有什么问题?”
“问题大了。”
朱翊钧眉头紧锁。
“官营钱庄本是为便利大明商业而设,如今却被这些跨国海商利用。如果这种贸易继续扩张,官营钱庄的流水将被他们占据大头。到时候。。。”
“会怎样?”
朱翊钧声音低沉。
“到时候,官营钱庄就会变成他们的贸易银行,甚至控制大明的经济命脉。
更可怕的是,如果大明的纺织业被倭寇和严家控制。。。”
吕坤倒吸一口凉气。
“那朝廷岂不是要被这些商人牵着鼻子走?”
朱翊钧点头。
“正是。所以海禁绝不能简单放开,必须有一套完整的制度约束。”
两人正说话间,一队武装护卫押送着十几个被绳索捆绑的妇女从街上走过,朝普渡记方向而去。
路人们熟视无睹,甚至有人上前与护卫讨价还价。
吕坤别过脸去,不忍直视。
朱翊钧则仔细观察着每一个细节,将这些画面深深烙在脑海中。
“走吧。”
朱翊钧最终说道。
“看得差不多了。我们去戚继光的军营看看,心里就有底了。”
吕坤如释重负,立刻跟上朱翊钧的脚步。两人离开喧嚣的历港街道,向码头走去。
夜海如墨,渔船随着波浪轻轻摇晃,发出吱呀的声响。
朱翊钧躺在狭窄的船舱里,双手枕在脑后,眼睛盯着低矮的舱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