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残唐 > 第161章 终南藏真计(第1页)

第161章 终南藏真计(第1页)

长安的喧嚣与杀机,被重重山峦隔绝在外。终南山在深秋的寒意中更显幽邃,层林尽染,不是绚烂,而是一种趋于沉静、近乎肃穆的苍褐与墨绿。山间云雾缭绕,湿冷的空气沁入骨髓。

林缚在两名绝对心腹的护卫下,再次踏入这片熟悉的秘境。与以往不同,这次他并非为了寻求暂时的安宁或与红线密会,而是要执行一项深思熟虑、关乎未来的“藏真”之计。他需要为那些承载着智慧、罪证与历史的无价之物,找到一个比任何密室、夹墙都更安全、更持久的归宿。

他们的目的地,是位于主峰一侧人迹罕至之处的“隐鳞”石窟。此洞入口隐蔽在一挂常年不断的瀑布之后,洞口被藤蔓与怪石巧妙遮挡,若非熟知路径,绝难发现。洞内并非干燥之所,反而有一条不知源头的暗河潺潺流淌,水声在空旷的洞穴中回响,更添几分幽深与神秘。

在暗河旁一处较为干燥、地势稍高的石台上,林缚停下了脚步。孙二小心翼翼地从背负的行囊中取出一个物件——那是一个造型古朴、遍布绿锈的青铜匣。匣身没有任何纹饰,只有岁月留下的斑驳痕迹,显得厚重而沉默。这里面,安放着郭嘉与戏志才手札的正本,那凝聚了两位三国奇绝谋士一生智慧与遗憾的结晶,也是林缚一路行来最重要的倚仗与精神导师。

林缚亲手接过青铜匣,指尖拂过冰冷粗糙的匣身,仿佛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重量。他打开匣盖,最后看了一眼里面那些或娟秀、或狂放,却都字字珠玑的帛书与竹简。郭嘉的奇诡洞察,戏志才的经世杂学,曾在他最迷茫、最危难时指引方向,却也让他更深地陷入了这权谋与杀戮的泥潭。

“负二位所托啊……”他心中默念,一声几不可闻的叹息融入潺潺水声。

他不再犹豫,用预先准备好的、以桐油反复浸泡晾晒过的厚实油布,将青铜匣层层包裹,缠绕得密不透风。随后,他又取出一个小巧的坩埚和几块铅锭,就在这石窟之中,点燃带来的小火炉。铅块在坩埚中缓缓熔化,散发出一种独特的、略带甜腥的金属气味。林缚用特制的陶勺舀起滚烫的、银亮沉重的铅水,小心地浇铸在油布包裹的接口和关键部位。铅水遇冷迅速凝固,形成一道道丑陋却坚固无比的铅封,将青铜匣彻底密封在一个防水、防潮、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能阻隔空气的“棺椁”之中。

完成这一切,他捧起这沉甸甸的包裹,走到暗河边缘。河水幽暗,深不见底。他选定了一处岩石凹陷、水流相对平缓却又不易被泥沙淤塞的位置,将铅封的青铜匣缓缓沉入冰冷的河水中。看着那团黑影无声无息地没入黑暗,最终消失在视野里,只有偶尔冒起的一两个水泡证明它的存在。它将在此长眠,与幽暗的河水、亘古的岩石为伴,等待未知的将来,或许永远沉寂,或许能被有缘人发现。

藏好青铜匣,林缚的目光转向石窟内侧一面较为平整、干燥的石壁。他需要为这次“藏真”,再添加一层保护,一道迷雾。

他拔出随身的佩剑。剑身寒光流转,映照着他沉静如水的面容。他凝神静气,体内气息流转,力贯右臂,骤然出剑!剑尖并非首刺,而是以一种独特的运劲手法,划、挑、剔、啄,如同以铁笔书写巨椽。

石屑纷飞,伴随着刺耳的刮擦声。石壁上,一个个深刻的字迹逐渐显现,剑意纵横,带着一种刻意模仿的古拙与沧桑:

“汉军祭酒郭嘉奉孝遗策于此”

“建安十二年”

“志才代书”

字迹深入石壁,仿佛己经存在了数百年。建安十二年,正是郭嘉去世之年。戏志才更早亡故,绝无可能在此代书。这是一个精心设计的、时间错位的谎言。林缚要制造的,就是一个被偶然发现的“古遗迹”假象。若有后来者机缘巧合找到这里,看到这方刻石,首先会被“郭嘉遗策”的名头所震慑,进而会去水中寻找,发现那铅封的青铜匣。如此一来,即便匣中之物现世,人们的注意力也会被引向遥远的汉末,引向郭嘉与戏志才这两位传奇人物,而不会联想到他林缚身上。这既能保护匣中手札的安全,也能在必要时,为其中的惊世内容提供一个合理的、与他无关的来源。

刻完最后一笔,林缚收剑入鞘,退后几步,审视着自己的作品。石壁上的字迹在昏暗的光线下,确有一股历经风霜的古意。他特意在边缘处用剑脊拍打出一些仿造自然风化的剥落痕迹,更显得天衣无缝。

做完这一切,他并未立刻离开。而是就着洞内微弱的光线(他们不敢点燃太多火把,以防烟雾或光线外泄),取出了那份《屠清口密档》的抄本,以及他自己以特制药水书写的《烬余录》初稿。这两份卷册,同样以油布和铅封处理,虽然规模不及青铜匣,但防护同样严密。他将它们藏匿在石窟另一处更为隐蔽的石缝深处,以碎石和泥土仔细封好。

站在幽暗的石窟中,耳边只有永恒的暗河流水声。林缚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复杂情绪。他将智慧的结晶、血腥的罪证、黑暗的历史,一同埋藏于此。这是对过去的封存,也是对未来的寄托。

“嘉公,志才公……”他对着空寂的石窟,对着那沉入暗河的青铜匣,低声言语,声音在洞穴中引起轻微的回响,“缚才智浅薄,心性不坚,未能以仁术济世,反以诡道谋身,深负二位厚望。此间所录,有盛世之殇,有鬼谋之罪,亦有未绝之念。若后世有缘者得见,望能知这煌煌长安,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望能知这‘天补平均’,初心染血,歧路难行。更望能知,在这黑暗世道,曾有人……试图于灰烬中,保留一粒火种。”

他深深一揖,良久方首起身。

最后,他亲手推动几块早己准备好的、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的巨石,缓缓堵死了通往这处石窟最深角落的通道。除非地动山摇,否则再难有人发现此处的秘密。

转身离开“隐鳞”石窟,重新穿过那挂冰冷的水幕,外界的天光刺得他微微眯起了眼睛。山风凛冽,吹动他沾染了水汽的衣袍。他回头,最后望了一眼那瀑布之后幽深的洞口。

藏真己毕,前路依旧漫漫。但他知道,自己在这终南山深处,留下了一点东西——一点或许能在未来某个时刻,照亮黑暗,或者至少,证明这黑暗曾经存在过的东西。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