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天子宁有种乎兵强马壮者为之耳 > 第二百二十八章 前线形势(第1页)

第二百二十八章 前线形势(第1页)

二月中旬,江淮前线传回奏报,周军先锋部队已抵达颍上,与驻守此处的张永德部会师。

南唐方面早前亦有动作,国主李璟遣永安节度使许文稹为西面行营应援使,领兵万余人驰援寿、濠等州。

驻守定远的后周徐州节度使武行德,探听到了南唐许文稹部的动向,意图分兵阻击但未果。

许文稹率军直抵濠州,旋即沿淮水逆流而上,意图增援寿春。

此部援军行至紫金山下扎营结寨,与寿州城内的南唐守军遥相呼应,对淝水河畔的围城周军形成夹击之势。

幸而南唐援军尚且谨慎,未敢有轻举妄动,仅是隔淝水与周军对峙。

面对骤然变化的形势,身为庐、寿等州都招讨使的李重进,遣人上奏告急,称麾下数千禁军恐难抵挡,希望朝廷能火速派兵支援。

柴荣立刻召宰相近臣们商议,并且很快做出了部署——

命侍卫马军都指挥使韩令坤、龙捷左厢都指挥使慕容延钊、控鹤左厢都指挥使赵匡胤,率先锋军半数兵马驰援李重进。

调殿前马步军都指挥使张永德、虎捷右厢都指挥使张令铎,率部自颍上向涡口方向挺进,对南唐东线施加军事压力,以牵制唐军的行动。

与此同时,在东京这边,自二月上旬起,随驾出征的禁军各部便已按序次第开拔。

几乎每日,都会有部队从东京离开,随行的役卒丁壮押送着粮草辎重车仗,浩浩荡荡的沿官道向南逶迤而行。

虽说是皇帝亲率禁军马步精锐出征,但数万将士连同后勤保障队伍,其队列之绵长,足以延伸上百里有余。

如此规模的大军,自然不能一窝蜂的出发。

唯有直接拱卫天子銮驾与随行中枢重臣的数千殿前诸班直,才堪称名副其实的“随驾”亲军。

其余各部主力虽名义上隶属“御驾行营”,实则行军路线与时间,皆由以皇帝为核心的御前中枢统一部署调度,他们将在指定地点与御驾会合,而非始终与天子仪仗同行。

就在御驾起行的前一天,一支由上百艘战船组成的水师,准备沿东京城外的蔡水向南而行。

……

这日清晨,天光微熹,晨雾未散,蔡水河畔却已是旌旗猎猎。

李奕一身公服,亲自来到码头,为即将启程的大周水师送行。

自去岁冬,朝廷下令督造战船,并开凿金明池以习练水战,至今已造大小舟船数百艘,终是练成了一支可观的新锐水师。

此刻,河面上泊满了大小舟舰。

除了先前已分批南下的船只人马,此番整装待发者,计有大小战船百余艘,专司水战的精锐士卒逾千人。

更见各船吃水颇深,舱内满载着兵甲利器与粮秣辎重,肃杀之气弥漫河岸。

这支水师的核心,正是经由李奕的建议,改良过的十余艘新型战船。

它们体型较传统船式更为宽大坚实,船舷两侧的木质明轮在晨光映照下泛着冷硬的光泽。

此设计专为克服江淮水网密布、传统战船机动不足的劣势,借以扭转中原王朝在与南方水战中的不利局面。

放眼望去,船帆尚未尽数升起,高耸的桅杆如林般刺破薄雾,甲板上兵士肃立,刀枪在晨曦中闪烁着寒光。

李奕伫立在岸边,目光掠过这森严的船队。河风裹挟湿润的水汽扑面而来,卷动着他宽大的袍袖。

片刻后,李奕收回远眺的视线,转向身侧肃立的两员大将。左边一人乃是左千牛卫大将军李廷珪,右边一人则是右骁卫大将军韩继勋。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