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天子宁有种乎兵强马壮者为之耳 > 第二百二十八章 前线形势(第2页)

第二百二十八章 前线形势(第2页)

此二人皆是蜀国降将,至于为何会出现在这里……只因皇帝任命李廷珪为水路都部署,韩继勋则为水路副部署,令其二人统帅这支水师赶赴淮南。

不得不说,世宗柴荣在用人方面颇有些“不拘一格”。

哪怕李、韩二人是归降不久的敌国将领,却仍旧力排众议委命他们以重任。不仅让他们统领这支倾力打造的水师,之前更是参与了后周水军的编练督训。

柴荣的这份心胸和魄力确实非比寻常,真正做到了不囿于出身、皆人尽其才。

当然,若以李奕俯瞰历史的“上帝视角”来看,柴荣的做法倒没什么值得惊讶的。

旧史之中,被后周俘虏的蜀国威武军节度使王环,便就在三征淮南的战役中被委以军职。

只不过在此番时空下,王环在秦、凤之战中以身殉国,因此命运之手悄然拨转,换成了李廷珪与韩继勋被俘。

李奕收敛思绪,朝二人拱手道:“李将军、韩将军,此去江南,千里迢迢,水陆艰险。官家对水师寄予厚望,专为扭转江淮水战劣势,望二位将军戮力同心,不负圣恩,扬我大周水师之威!”

李廷珪闻言,神情肃然,抱拳回礼道:“李都使放心!官家不以降臣见疑,委此重任,天恩浩荡,在下虽肝脑涂地,亦难报万一!此去淮南,必当谨遵圣命,与韩将军同心同力,驱驰战船,荡平水道。不负陛下所期!”

一旁的韩继勋亦紧跟着躬身抱拳,他的声音比李廷珪略低,却带着一股压抑不住的激动。

“蒙官家不弃,赏以高官厚爵,委以要职重任,此乃再生之德,敢不以死相报?此番必率我大周水师,为官家、为大军劈波斩浪,开出一条通途!”

李奕遂不再多言,只是静立岸边,目送着二人登上战船。

这时,他脑海却浮现起一件事——去年底,蜀主孟昶曾遣使者携国书前来东京,欲以丰厚财货赎回被俘的李廷珪和韩继勋。

但柴荣不满孟昶在文书中自称“大蜀皇帝”,同时也存了想敲打一番对方的念头,因此没有做出任何回应。

而这事稍微一琢磨,李奕便明白,孟昶主要是想赎回李廷珪,而韩继勋大概率只是个添头。

原因无他,李廷珪在蜀国的地位,绝非寻常将领可比。他乃是蜀国先主孟知祥的旧部,蜀主孟昶对其更是倚重非常,命其统领宿卫京师的捧圣控鹤军。

而在原本的历史轨迹中,后周攻取秦、凤四州之时,李廷珪领兵抵抗失败,孟昶却并没有责罚他。

反而授其以左右卫圣诸军马步都指挥使等要职。但由于引起朝野反对,迫于舆论压力,李廷珪只好自求解除。

然而,不久他又被加兼侍中、成都巡检使。继而再改任遂州、武信军节度,领本镇及保宁军都巡检使。

历史上北宋灭后蜀的那一战,孟昶命太子孟玄喆为元帅.而以李廷珪为副元帅,领兵前往剑门抵挡宋军。

孟昶对于李廷珪的这份信重足以说明一切。

只可惜,本该是蜀国“擎天巨擘”的大将,此刻却统领着周国打造的水师劲旅,即将为世宗柴荣的宏图霸业劈波斩浪。

思及此处,李奕嘴角不免涌现一抹笑意。

个人的命运还真是奇妙,充满了令人唏嘘的戏剧性……而这一切怕是也少不了他的一份“功劳”。

不多时,号角破空,缆索解落。

船舷两侧的明轮轰然击水,巨大的桨叶翻搅起层层迭迭的浊浪,推动着庞大的船体缓缓离岸。

李廷珪与韩继勋站在旗舰上,向李奕遥遥抱拳致意,他亦微微颔首回礼。

李奕凝望着船队逐渐没入晨霭,这才转身带着亲随离开了河畔,翻身上马径直朝着皇城而去。

明日一早,圣驾启行,大军开拔,兵锋直指江南。

李奕准备在午前把公事处理妥当,然后快马加鞭赶回家中,陪着妻儿安安稳稳地吃一顿饭,把这最后的半日闲暇留给家人。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