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隆盛百货 > 1603锦衣卫的计划(第3页)

1603锦衣卫的计划(第3页)

1864年京都打仗,街区烧得乌烟瘴气,城市面貌一塌糊涂。

维新派看着老京都一堆门阀贵族,守旧得很,改革难上加难,觉得不搬家改革迈不开步。

大久保利通、伊藤博文这些人琢磨着,那个地方,避开这些守旧派,于是开始了迁都的考虑。

最开始被认为是符合迁都的地方其实是大阪

当时的大阪商业发达,钱袋子鼓,迁过去改革能让财政得到充足的保障。

只不过,守旧派坚决反对。

最后多次反复谈判、妥协,于是最后把搬迁的地方定在江户。

江户这地方可不一样,地理优势得天独厚。

关东平原阔达,紧靠东京湾,交通方便,商贸繁荣。

而且,德川家康在那儿建了幕府,二百多年过去,江户已经坐稳了了全国政治经济的头把交椅。

虽然比大阪稍微远点,但这次京都的保守派没有反对,因为这里曾经是幕府控制最为严密的区域。

迁都过去,也有利于保持江户的稳定,避免幕府势力死灰复燃。

于是,在倒幕成功后,江户城改名东京城,天皇和改革派领袖一窝蜂去了东京。

这也是倭国将幕府时期称为江户时代的原因,因为那时候京都是名义上的首都,但国家政治中心却在江户。

值得一说的是,幕府时期府曾经退出文治政策,全国建立寺子屋,也是日本乡村小学的前身。

政策推出后,江户城里就建了一千多所,全国两万多家,家家户户的孩子都能入学识字,极大的提高了倭国的文化教育。

江户时代,倭国的国民整体识字率说全球最高的,远超同时期的欧洲国家。

这或许也是明治维新能够大获成功的原因之一。

这项政策,其实和现在魏广德在大明用牙行换帖银资助的众多学堂类似,都是在普及基础教育,提高全民识字率,为朝廷政令推广做前期铺垫。

京都城西北高雄山下,有一片沿山脚而建连绵屋舍。

附近很大的区域被清空,戒备森严。

屋舍外围建立了木栅栏,日夜有倭军巡逻队四处巡逻。

这里,就是倭国各大名捐赠火药的囤积之地。

倭军的各部队都已经从京都城北面官道西进,逼近明军防线,随行火器部队也携带了大量火药,但依旧有大批辎重滞留后方,需要缓缓向前线输送。

火药的特性,让这类物资运输时都是小心翼翼,一般都采取单独重兵押运的方式,以保证安全。

倭国毕竟缺少硝石,自制火药因为原料原因困难重重,所以对这批火药的保护自然很是上心。

此时,营区里却有数道身影避开巡逻队,在其中一间营房里碰头。

“这里的引信都分配好了,各人按照计划,午时末营门混乱时,把他们放进分配的仓库里引燃。

所有引信放置完毕,无论什么结果,立即向南面突,小树林里会有人接应我们。

我再提醒大家一句,过时不候,自求多福。”

“明白。”

“明白。”

一群蒙面人身材都很矮小,只是他们此时却用大明官话对话,一下子也暴露出他们的真实身份。

在大明,这群人确实算矮子,不过来到倭国,他们居然已经是魁梧奇伟的强壮汉子,所以很容易就能混入军中。

身材高大,孔武有力的汉子,不管在哪国,参军其实都是最好的归宿。

按照计划,就在今晚,会有十余骑突袭此处营地,引发营地骚乱。

而他们就是借机脱离各自队伍,进入库房引爆火药。

危险,他们都知道,但这是军令,他们只能执行。

至于万一不出来,真的就是自求多福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