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教育学人,如何做到既有解构,又有构建;既有破题又有立论;既严格遵循该学科特有的概念、知识和逻辑体系又不局限于学科空洞无物的纯理念;既不因学科太年轻而高谈阔论“理念”与“外域理论”造成习惯性仰视,又不因冥顽执守“国情”与“本土经验”而坐井观天,对如我一样刚刚迈入高等教育研究领域并期望做出一点微薄贡献的后辈学者来说,无疑既是一种严峻的挑战,又需要鼓起无比的勇气! 选择“大学理性”作为本书的研究主题,确实得感谢我的硕士生和博士生导师周作宇教授。2003年上半年“非典”肆虐,我的硕士论文答辩被迫推迟到九月中旬。正当论文顺利答辩完成之际,由于一个极其巧合的契机,我于当月确定要调动到当时由李椒元先生担任社长、张耀铭先生担任主编的《新华文摘》工作,担任教育学科的专栏编辑。近10年来,《新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