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零点,一场名为“心碎”的数据雪崩,如约而至。
谢臻的诱饵终端在同一时刻,向晟煊集团的监控系统释放了积压了整整一周的全部虚假行为档案。
【深夜痛哭。wav】,一段被AI判定为“极度悲伤,伴有压抑性抽泣”的三十秒音频。
【未命名联系人】,一个被反复拨打、却始终未被保存的号码,通话记录长达二十七次,每次都在接通前一秒挂断。
【浏览器历史记录】,搜索词条触目惊心:“如何挽回一个偏执爱人”、“长期精神压抑的自我疗愈”、“S07航班空难幸存者名单”。
每一条数据,都像是一把沾着剧毒的尖刀,精准地捅向顾晟那套引以为傲的情感监控模型。
晟煊集团数据中心,红色警报的蜂鸣被系统自动静音,但屏幕上疯狂跳动的告警代码,比任何声音都更刺耳。
【警告!目标个体情感阈值突破临界点!】
【警告!检测到高度自毁倾向行为模式!】
【警告!综合评估:目标濒临心理崩溃!】
陈工面无表情地站在主控台前,看着AI给出的最终诊断。
他身后的几位年轻工程师已经是一片死寂,空气中弥漫着技术人员面对无法理解的异常数据时特有的焦躁。
“主管,需要立刻上报给顾总吗?AI建议启动一级紧急干预预案。”一个实习生颤声问道。
“核查源文件完整性。”陈工的声音冷得像服务器机房里的冷气。
他亲自操作,将那段名为【深夜痛哭。wav】的音频导入声谱分析软件。
波形图展开,每一个代表抽泣的峰值都显得那么真实,足以让任何一个听到的人心头发紧。
但陈工的目光,却锁定在了音频中几段间隔极短的背景底噪上。
他放大,再放大。
找到了。
在1。7秒、8。2秒和23。5秒的位置,三段底噪的相位波形,出现了完全一致的重复痕迹。
这不是人类情绪失控下的自然录音。
这是剪辑,是拼接,是精心地、冷静地、将早已录制好的素材进行编排的结果。
这是一场表演。
一个可怕的念头瞬间击穿了陈工的认知——从那本不该存在的日记本开始,到那场被精准预报的雨,再到此刻这场数据雪崩,所有他们观测到的“失控”,全都是被设计好的。
他们以为在看一部纪实片,实际上,却是在欣赏一出对方亲自导演并主演的舞台剧。
而他们,包括顾晟在内,都是台下被愚弄的观众。
陈工的指尖在键盘上悬停了片刻,他没有点下“上报漏洞”的按钮,而是悄无声息地将整套“崩溃”数据包,连同他刚刚做好的《行为建模漏洞分析报告》,打包加密。
他从内部通讯录里,精准地找到了几个名字——都是由他亲自带教、如今已是集团技术骨干的徒弟。
“Ctrl+V”,匿名发送。
他什么都没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