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深吸一口气,出列,跪倒在地,声音清晰而平稳。
“父皇,五弟李佑,年少狂悖,受奸人蛊惑,犯下弥天大错,其罪……确实深重。”
他先定了性,承认了李佑的罪行。
随即,他话锋一转,语气带着恳切。
“然,儿臣恳请父皇,念在骨肉亲情,念在五弟终究是父皇血脉,留他一条性命。”
“儿臣以为,可废其王爵,削其宗籍,贬为庶人,终身圈禁于别所,令其反思己过,了此残生。”
“如此,既明正了法典,亦全了父皇慈爱之心,更显我皇家……非是刻薄寡恩之辈。”
他说完,额头触地,伏身不起。
殿内再次陷入沉默。
长孙无忌眼帘低垂,仿佛在研究地板的纹路。
房玄龄捻着胡须,眉头微蹙,似在沉思。
岑文本则目光低垂,面无表情。
没有人附和李承乾,也没有人出言反对。
为谋反的皇子求情,本身就是一个极具风险的举动,尤其是在皇帝态度不明的情况下。
他们都在等待,等待皇帝的反应。
李世民看着伏在地上的长子,眼神复杂。
他欣慰吗?有一点。
李承乾能在这种时候站出来为兄弟求情,言辞恳切,顾及了法理与亲情,展现出了储君应有的一份仁厚和担当。
这证明他这个太子,确实在成长,在改变。
但是,这丝欣慰很快就被更强烈的怒火和决绝所覆盖。
谋反!
这是他李世民心中绝不可触碰的逆鳞!
玄武门之事是他一生都无法真正释怀的痛和阴影。
任何形式的“以下犯上”、“兄弟相残”的苗头,都会引发他最深层的警惕和暴怒。
李佑的行为,不仅仅是造反,更是对他这个父亲、这个皇帝权威最赤裸裸的挑衅和背叛!
不杀,何以震慑天下?
不杀,何以警示其他皇子?
不杀,他李世民威严何存?
他需要鲜血来洗刷这份耻辱,需要用李佑的人头来再次明确——皇权,不容侵犯!
“太子仁厚,朕心甚慰。”
李世民缓缓开口,声音平稳,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寒意。
“然,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法度,乃国之根基。谋反大逆,若因亲情而宽宥,则国法何在?”
“朝廷威严何在?日后若有效仿者,又当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