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铁柱继承了家传的手艺,在铁器锻造上颇有火候,但因不善钻营,家境一直清贫。
在将作监也始终是个埋头干活的普通匠人,未能获得“直官”之类的管理职位。
唐代将作监的工匠体系庞杂。
除少数技艺高超的杰出匠人可享受官员待遇外,绝大多数匠户地位低下,生活困苦。
他们不仅要完成官府的徭役性劳作,往往还需自行设法弥补生计。
赵家便是这庞大底层匠户的缩影。
赵小满,作为赵铁柱的独子,自出生起,他的名字便注定要登记在匠籍之上。
未来几乎必然要接过父亲的工具,成为一名官匠。
他们的境遇转变发生在约大半年前。
太子李承乾开始涉足工部及将作监事务,推行了一系列旨在提高效率、鼓励实务的政令。
其中一条,便是打破部分资历限制,擢拔有真才实学的工匠担任基层管理职务。
正是在这股风潮下,技艺扎实、为人本分的赵铁柱被太子属官发现,破格提拔为将作监丞。
虽品阶低,却意味着身份的改变和俸禄的增加,对赵家而言,无疑是天大的恩惠。
而赵小满,也因其在工匠手艺上展现出的、远超同龄人的灵性,从而获得了跟随东宫属官读书识字的机会。
这个属官,便是李逸尘。
李君羡仔细核对了时间线,赵铁柱的提拔、赵小满开始跟随李逸尘学习,都与太子开始着力经营工部、显德殿听政的时间点吻合。
这更像是一系列由太子主导的、旨在培养自身势力的政治举措中的一环。
李逸尘在其中,扮演的似乎只是一个“教书先生”角色。
尽管初步判断李逸尘嫌疑不大,但皇帝的旨意必须执行彻底。
李君羡决定亲自见一见这个赵小满。
他并未选择在将作监或赵家,而是命人将赵小满带到了他所在衙署的一间偏室。
这里气氛肃穆,与匠作营的嘈杂迥异,能给人无形的压力。
赵小满被带进来时,脸上带着显而易见的茫然和一丝不安。
他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粗布短褐,手上还有新近劳作留下的痕迹。
他以为是被召来制作什么紧急或特殊的工具,甚至偷偷打量了一下屋内的陈设,看是否有准备好的材料。
当他发现只有李君羡和两名面无表情的属官时,稚嫩的脸上露出了困惑。
李君羡并未穿着显眼的官服,而是一身深色常服。
但久居上位的气度和衙署特有的威压,让赵小满本能地感到了紧张,小手不自觉地攥紧了衣角。
“你便是赵小满?”
李君羡开口,声音平稳,却自带一股审察的意味。
“是……是,小人赵小满。”
赵小满连忙低下头,声音有些发紧。
“不必惊慌。”
李君羡语气稍缓。
“今日唤你来,非为工事。听闻你在跟随东宫的李司议郎读书识字?”
赵小满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警惕,但很快又垂下。
“回……回贵人话,是。蒙太子殿下恩典,李师不弃,教小人认字。”
“都读了些什么书?”
李君羡问得随意,目光却紧盯着赵小满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