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双世遗是什么意思 > 夏朝局隐妥协 少年承责系姻缘(第1页)

夏朝局隐妥协 少年承责系姻缘(第1页)

大魏三十三年夏,平城的暑气裹着世家联姻的红帖,压过了景家嫡女遇刺的余波。卢氏宗祠内,宗老攥着写有“长孙文华”的婚书,望着阶下习鲜卑礼的卢芳淑,喉间发紧——汉家女嫁鲜卑贵胄,是妥协也是自保,若不拴住长孙家,卢氏在平城的根基迟早要晃。同日,太原王氏朱门内,家主摩挲着拓跋嫣然送来的狼头纹玉佩,对嘟囔“胡俗难适”的儿子叹道:“世家子弟的婚事,从不由喜好,只论利弊。”

太极殿上,烛火映着崔浩玄色官袍的褶皱。他攥紧《道德经》,指腹将“道法自然”四字磨得发亮,面对满朝“联姻利国”的附和,仍上前一步:“若靠姻缘换安稳,道教失势、佛教被鲜卑贵族垄断,汉制根基何在?民生为本,非联姻可代!”满殿寂静里,他的声音像逆风而立的烛火,孤勇得有些扎眼。

朝堂之外,崔恬蹲在景林珏遇刺的树林里,指尖摩挲着刺客遗落的羽箭——黑漆箭杆刻着汉式缠枝纹,显是刻意混淆身份。他想起景家工坊里那些待发的曲辕犁,想起景定国帮着清点账目时的认真,心口揪紧:若查不出幕后之人,景家再遇危局怎么办?卢文宣劝他“联姻要紧,别揪着刺客不放”,可他摸了摸袖中景定国托他带的农具草图,还是攥紧羽箭:总得查个水落石出,才算对景家有个交代。

疏影院内室,烛火跳了跳,孟贞姬正对着账册核对工坊的粟米出入,素银簪的流苏垂在纸页上。门帘轻掀,郑家家主正妻王禾凝提着锦盒进来,鬓边玉簪衬得她端庄持重,寒暄过后,目光落在炕边伏案的少年身上。

十二岁的景定国正低头整理农具图纸,指尖沾着桐油,却不见半分孩童嬉闹。北魏男子十四岁成家,他早已知晓世家子弟的宿命——自姐姐遇刺、父亲远在怀朔,他便主动接过工坊的账目,跟着匠人学辨木料,连夜里都在琢磨滑轮的改进法子。

“定国这孩子,倒比同龄人务实得多。”王禾凝的目光落在图纸上,语气带着世家主母的考量,“我家立缘懂桑麻、会理账,若两家结亲,往后景家工坊的桑麻事宜,郑家可助一臂之力;怀朔那边若需粮草周转,郑家也能搭把手。”

孟贞姬捏着账册的手猛地收紧,纸页边缘被攥得发皱。她望着儿子清瘦却挺直的脊背,心口发酸——十二岁本该是跟着师傅学武读经的年纪,却要为家族姻缘考量。可转念想起景林珏遇刺后,工坊匠人人心惶惶,怀朔军粮转运需世家帮衬,又哑了声。

“伯母,”景定国突然抬头,放下手中的炭笔,眼神里没有半分孩童的懵懂,只有超出年龄的沉稳,“立缘妹妹若懂桑麻,改日我可带她去看工坊的胡麻田——今年用了姐姐改良的浸种法,长势比去年好三成。”他早听管家说过,郑家在平城周边有百亩桑田,若联姻能让景家农桑事业稳些,能让母亲少些忧心,他便认。

王禾凝眼中闪过赞许,从锦盒里取出一卷《氾胜之书》注本:“立缘也爱读农书,这是她批注的,你先看看,往后你们聊桑麻、论农具,定有话说。”

景定国接过注本,指尖触到纸页上细密的批注,忽然想起父亲临走前拍着他肩膀说的话:“定国,景家的男儿,要懂担当。”他低头摩挲着注本封面,心里清明——在这胡汉交织的平城,在这世家浮沉的乱世,他没有资格做娇养的少年,唯有早早扛起责任,才能护着母亲、等着姐姐醒来、盼着父亲从怀朔归来。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