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我眼中杜甫的情怀 > 第四十章(第4页)

第四十章(第4页)

之后封赏功臣达二十多人,还没有受封的人日夜争功,不能决定高下,就没有办法进行封赏。高祖在洛阳南宫,从桥上望见一些将领常常坐在沙地上彼此议论。他好奇说:「这些人在说什么?」留侯说:「陛下不知道吗?这是在商议反叛呀。」「天下刚刚安定,为什么还要谋反呢?」「陛下以平民身分起事,靠着这些人取得了天下,现在陛下做了天子,所封赏的都是萧何、曹参这些陛下所亲近宠幸的老友,所诛杀的都是一生中仇恨的人。如今军官们计算功劳,认为天下的土地不够一一封赏的,这些人怕陛下不能全部册封,又怕遭到怀疑平生的过失乃至遭受诛杀,就聚在一起图谋造反。」

高祖忧心忡忡地说:「这件事该怎么办呢?」留侯表示:「皇上平生憎恨,又是群臣都知道的,谁最突出?」高祖想了想:「雍齿与我有宿怨,曾多次使我受窘受辱。我原想杀掉他,因为他的功劳多,所以不忍心。」「现在赶紧就先封赏雍齿,群臣见他都被封赏,对自己受封就会坚信不疑了。」于是高祖摆设酒宴,封雍齿为什邡侯,加紧催促丞相、御史大夫等评定功劳,施行封赏。参加酒宴的群臣都高兴说:「雍齿尚且被封为侯,我们这些人就不用担忧了。」

「观兵临江水,水流何汤汤。戈矛成山林,玄甲耀日光。

猛将怀暴怒,胆气正纵横。谁云江水广,一苇可以航。

不战屈敌虏,戢兵称贤良。古公宅岐邑,实始翦殷商。

孟献营虎牢,郑人惧稽颡。充国务耕殖,先零自破亡。

兴农淮泗间,筑室都徐方。量宜运权略,六军咸悦康。

岂如东山诗,悠悠多忧伤。」

诗中意思是:

「阅兵的场地在临近江水的长江北岸,奔流的江水是何等的汹涌澎湃。

兵阵中竖起的铁戈长矛如山林般茂密,黑色的铠甲折映着耀眼的日光。

壮威豪猛的将军们透露出奋勇歼敌的暴烈愤怒,蕴涵着纵横八方的胆略和豪气。

有谁认为那广延的江水难以渡过?我看一束芦苇之伐就可轻松穿越。

兵法的上策是『不战而屈人之兵』,不诉诸武力而谋得和平才称得上是贤良所为。

周朝的先人古公但父以岐地作为蓄积酝酿之地,武王灭商实在是要归功于曾祖父的奠基。

春秋时的谋士孟献子为晋国出计在险要的虎牢之地修筑城防,迫使郑国畏战而俯首称臣。

汉将赵充国以万人屯田开荒种地;使得先零部落没了牧野而不战自乱,四万人降服汉朝。

我们在淮河泗水之间发展农业,在徐州一带也修筑军事瞭望监察设施。

我认为这是适当使用正确的权谋和策略的方式,所以各部队能喜悦安康。

哪会向《诗经·东山》所述得胜后班师时出现的那种疲惫,那是一种绵绵难述的忧伤!」

面对曹魏大军,东吴布置军队严阵以待。当时天气寒冷,江边结冰,战船无法入江。文帝眼见长江的汹涌波涛叹息:「哎!这是上天注定要分割大江南北啊!」于是下令撤军。

不满曹魏说来就来,说走就走,丝毫不把东吴当一回事的孙韶,想要给曹魏一点颜色,派遣部将高寿率敢死队五百人,从小路进行夜袭,这下可真的把文帝吓到。高寿缴获文帝的副车、羽盖后,当然没想要跟曹魏打上一仗,赶紧撤回。

魏军战船数千艘这时全部阻塞在河面导致无法顺利撤退,有人就建议留下军队就地屯田,蒋济认为:「此地东近高邮湖,北滨准河,在水位高的时候,很容易被吴军抄掠,在这里屯田太过危险。」采纳蒋济意见的文帝,下令车驾和军队开拔。撤至精湖时,水位下降到几乎无法行驶,文帝甚至想要把船一把火都烧了,幸亏蒋济劝阻才没有烧成,文帝就将船只都留给他处理,自己走陆路回谯县。

十二月,鄱阳郡山越首领彭绮聚众数万人,自称举义兵为曹魏讨伐东吴,攻打周边郡县。曹魏大臣中有人认为可以通过这件事伐吴必有所获。文帝询问中书令意见,孙资说:「番阳的在地大族,前后数次起事,每次都是人数不多,加上见识浅陋,很快就被击败溃散。文皇帝也曾详细分析过吴国形势,说我军在洞浦杀吴军民一万人,缴获千余艘战船,在数日之间,吴军又把人和船聚集到一起;江陵被围数月,孙权仅靠一千几百名士兵驻在江陵东门,吴地并未因此发生动乱;这是他们法纪严密,上下共相维护的明显证据。以此推论彭绮起事,恐怕不会成为孙权的心腹之患。」

吴国方面当然很快应对,派出周鲂担任鄱阳太守,与解烦、胡综两人连手前往镇压。

周鲂,字子鱼。吴郡阳羡县人。年少时好学,被推举为孝廉,历任宁国县县长、奋威将军长史,转任怀安县县长。当时钱塘盗贼大头领彭式等聚众作乱,被任命为钱塘国侯相,不到一个月,斩杀彭式及党羽等人,因功被提升任丹阳郡西部都尉。

回到谯县的文帝动身前往梁,途经雍丘下诏召见弟弟曹植《诏雍丘王植》:

「皇帝问雍丘王,先帝昔常非于汉氏诸帝积贮衣被,使败于函箧之中,遗诏以所服衣被赐王公卿官僚诸将,今以十三种赐王。」不晓得是不是顾念兄弟之情,抑或是纯粹因为父亲遗命,将曹操遗留下来十三件衣物赐给曹植。

为了要表示对文帝赐衣的恩德,也要为文来感谢《自诫令》:

「令:吾昔以信人之心,无忌于左右,深为东郡太守王机、防辅吏仓辑等任所诬白,获罪圣朝,身轻于鸿毛,而谤重于太山。赖蒙帝主天地之仁,违百寮之典议,赦三千之首戾,反我旧居,袭我初服,雨之施,焉有量哉!反旋在国,扌建门退扫,形影相守,出入二载,机等吹毛求瑕,千端万绪,然终无可言者。及到雍,又为监官所举,亦以纷若,于今复三年矣,然卒归不能有病于孤者,信心足以贯于神明也。昔雄渠李广,武发石开;邹子囚燕,中夏霜下;杞妻哭梁,山为之崩。固精诚可以动天地金石,何况于人乎!今皇帝遥过鄙国,旷然大赦,与孤更始,欣笑和乐以欢孤,陨涕咨嗟以悼孤,丰赐光厚,訾重千金,损乘舆之副,竭中黄之府,名马充厩,驱牛塞路,孤以何德而当斯惠?孤以何功而纳斯贶?富而不吝,宠至不骄者,则周公其人也。孤小人尔,深更以荣为感,何者?将恐简易之尤,出于细微,脱尔之愆,一朝复露也。故欲循吾往业,守吾初志,欲使皇帝恩在摩天,使孤心常存人地,将以全陛下厚德,究孤犬马之年,此难能也。然孤固欲行众人之所难。《诗》曰:「德如毛,人鲜克举之。」此之谓也。故为此令,着于宫门,欲使左右共观志焉。」

这时洛阳传来令文帝加紧赶回的消息:自小好友夏侯尚病重。去年文帝将他的爱妾处死后,精神状态就一直恍恍惚惚,经常去坟头看望,不久之后就传出病重的消息,让文帝打从心中懊悔不已,更对夏侯尚的正室没有好脸色看。赶紧下令将他从驻地移回洛阳休养,派最好的医生照料,无奈医术只能治身,无法医治他失去爱人的心痛,病况每日愈下,甚至连起床都没办法了。

文帝回到洛阳,赶紧到他家一看,昔日英姿勃发的姿态完全消失,只剩下一副形容枯槁的模样,任凭文帝如何自责,夏侯尚只是无神的看着屋顶,不发一语,随侍在旁的医生提醒让他静养,文帝才挥泪离去,没想到这一离去就是天人永隔,隔日夏侯尚随即过世,这对他来说或许是个解脱,如果生不能成为比翼鸟,死后但愿成为连理枝。

知道消息的文帝除了自责处死他的爱妃,导致好友死亡外,只能下《赠夏侯尚诏》追思:

「尚自少侍从,尽诚竭节,虽云异姓,其犹骨肉;是以入为腹心,出当爪牙,智略深敏,谋谟过人。不幸早殒,命也奈何!赠征南大将军昌陵侯印绶。」即使如此,追赠这个职位对于已经逝去的人来说一点意义也没有,只是文帝自己安慰自己罢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