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吴国当初设置丞相的时候,众臣都推举张昭。吴王说:「如今是多事之秋,职位越高,责任愈重,这一职务对张昭来说,并非优待。」这时孙邵去世,文武官员再次推举他,吴王还是说:「孤岂不敬爱张子布?丞相负责的政务烦多,张昭性情刚烈,我若不听从他,他就会不满和怨忿,这对他并没有什么好处。」这时孙权才终于说出心里话:张昭性情刚烈,如果由他出任丞相之职,万一出现与自己意见不一致的时候,容易产生不满情绪、滋生怨恨,不利于国家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自从三月蜀汉大军开始行动后,先沿水路自成都到达南方六百五十里处的僰道,以此处为前进基地,开始分兵行动。
东路马忠军自僰道向距离东南一千里的牂柯郡进兵;中路的李恢军自驻地平夷沿小路南下益州郡,偷袭孟获的后方;由诸葛亮率领的西路主力自僰道折向西面八十多里,到达南中边境、也是之前要越嶲太守龚禄前来准备的安上一带。
高定的主力此时集结在旄牛、定筰、卑水一线,为了吸引叛军主力决战,诸葛亮在到达卑水地区后,下令暂停前进,等待叛军向卑水地区集结,期望能够一举消灭,在路上的蜀汉主力得知雍闿已经被高定部曲所杀,目标就改为高定。
得到蜀汉主力不前进消息后,高定的主力果然如设想一般向卑水地区集中,从益州郡北上增援的雍闿、孟获部队也在向这个地区前进。突如其来叛军发生内讧,高定的部将杀死前来支持的雍闿,知道情形有变的孟获下令暂停向卑水增援。
了解到已经失去叛军集结予以歼灭的机会的诸葛亮,果断下令发起突袭并顺利击败叛军。遭到突袭的高定部队撤退到西南一千里远的邛都,打算在此继续抵抗。没想到遭到随后而来的蜀汉大军击败、攻占邛都。再次战败、不肯接受招降的高定带领残部二千人继续抵抗,最后遭到蜀军全部消灭,高定本人也在此战中阵亡。
先前停止增援的孟获军早在高定邛都兵败时,就向益州郡老家撤退,为了赶紧平定,诸葛亮下令大军展开追击。
一如预料,在攻入南中益州郡一带孟获根据地的李恢,遭到强大部族武装包围。在孤军深入、又失去蜀汉大军消息的情况,这时兵力少于对方一半以上,对南人说:「官军粮草将尽,想谋划退还,不过我们曾责骂过守地乡里,就算现在能回军,也没办法回到北方,所以想回来与你们等人一起谋反,诚心相告。」当地人轻易相信也是南中人的他所说,围困开始松懈。就趁放松戒备的时候发起反击,一举将原本占有极大优势的敌军击败,**平益州南部地区,占领前往支持高定的孟获根据地,切断退路。
右路的马忠军顺利在牂柯郡击败朱褒后平定叛乱,准备与李恢军会合。另一方面诸葛亮大军到达后数战皆胜,斩杀高定。与其他两军声势相连,准备迎战收纳雍闿残部的孟获。
六月,吴王任太常顾雍为丞相,平尚书事。他为人沉默寡言,举止稳妥,吴王曾赞叹:「顾君不说话则已,话即能抓住要害。」每次设筵饮酒作乐时假使他在场,大臣们都怕酒后失态被看到,不敢放开酒量尽情喝,知道这情形的吴王对于这情形也曾说:「顾公在座,使人不乐。」可见大臣和吴王多么忌惮他。刚兼任尚书令的时候,被封变阳遂乡侯;拜领爵位后回到官邸,家人也不知道已被封侯,从旁人处听说后都很吃惊。
似乎不想让还在准备南征东吴事宜、暂时待在家乡谯县的文帝专心,在建业北方正北方八百多里、也在濡须北面一千多里的利成郡发生变乱。此地是建安三年曹操下令从东海郡中分出设置利城郡,治所设在利城县,等于是在曹操手中才新成立的行政区域,这里不仅靠近东吴,也紧邻大海,盐产自不用说,是相当富庶的地区,这样地方发生叛乱自然非同小可。
令人意外的是掀起叛乱竟然是军队中最下层的士兵蔡方等人,而不是将领阶层。随后叛军杀死太守徐质,推举同郡人唐咨为首领。这下就惹怒皇帝本人,派出屯骑校尉任福、步兵校尉段昭、时任青州刺史的王凌、徐州刺史吕虔前往讨伐。其中王凌是因为三年前曹仁大败那场战役中,因功封为宜城亭侯,加封建武将军。转任青州刺史时整理法度,重建当地战乱过后失序的情况。
吕虔,字子恪。任城国人。初平三年曹操担任代理兖州牧时,听说他有勇有谋,任命为从事,带领自己的家丁镇守湖陆城。
当时襄贲校尉杜松的部下灵母等人作乱,与徐州的昌豨勾结,曹操命他接替杜松。到任后招诱以酒宴款待灵母与跟随的首领、党羽数十人,暗中安排壮士埋伏在两侧。等众人喝醉后,让伏兵将他们全部杀死,随即安抚余部,在没有刀兵相向的情况下平定。
日后任命为泰山郡太守,此地依山连海,天下大乱时百姓大多躲藏起来或四处流窜,情况不只是如此,连袁绍任命的中郎将郭祖、公孙犊等数十人落草为寇各占山头,百姓深受其害。率领家兵到泰山郡赴任后,施行恩惠、讲求信用,让郭祖等人都愿意出来投降,连躲藏在山中百姓都返回故乡定居从事生产。他从中挑选强壮的人补充到军中,泰山郡从此有精兵来源,各州郡中名列第一,丝毫不逊于天下闻名的丹阳兵。
当时济南有徐和率领黄巾军残党流窜,所到之处不仅劫持县令官吏,还攻打城邑。得知情形后率兵与夏侯渊一同前去攻打,历经前后数十次交战,斩首俘虏数千人。曹操再派他总督青州各郡的部队讨伐在东莱地区为恶的贼寇李条等人,卓有战功。曹操下《举泰山太守吕虔茂才令》:
「夫有其志,必成其事,盖烈士之所殉也。卿在郡以来,禽奸讨暴,百姓获安,躬蹈矢石,所征辄克。昔寇恂立名于汝颖,耿建策于青、兖,古今一也。举茂才,加骑都尉,典郡如故。」
他的意思是:「有志向,必定要成就事业,这是英烈之士所献身追求的目标。你在泰山郡以来,捕捉奸人讨伐贼寇,百姓获得安宁。你亲自冒着矢石,每次出征必能取胜。过去寇恂在汝水、颍水之间扬名,耿弇在青州、兖州献策,古今都是一样的。」于是被推举为茂才,加任骑都尉,仍然管辖泰山郡。在泰山郡十数年立有威德恩惠。
曹操提起两人,其中寇恂在汝水、颍水之间扬名是指:建武七年时接替朱浮担任执金吾。次年随刘秀征讨隗嚣,这时颍川盗贼群起让刘秀不得不引军退还,随后对他说:「颍川迫近京师,应早日平定。想起来只有你能平定群贼。」寇恂回答说:「颍川剽悍轻捷,听说陛下远征陇、蜀,所以狂悖狡猾之徒乘机作乱罢了。如果听说陛下南向,盗贼们必定惶惧归降。我愿率精锐以为前驱。」之后随刘秀南还颍川,盗贼全部归降,刘秀没有任命他担任郡守,但是当地百姓纷纷要求他留下,见此情形后把他留在长社,负责镇抚官吏人民并接受后续的归降者。
那另外一位呢?耿弇,字伯昭,挟风茂陵人,光武帝云台二十八将第四位。
当时齐王张步定都于剧县,耿弇攻克济南郡后进逼此地。知道情况的齐王派弟弟张蓝率领精兵二万驻守临淄西北四十里远的西安,驻守临淄城内有各郡太守率领的万余兵力。进军处在二城之间的画中后,他见西安城小而坚固,张蓝部下多是精兵,易守难攻,相反地临淄城虽大而易攻,决定采取声东击西策略,对外扬言五日后将兴兵攻打西安。得知消息的张蓝下令日夜警戒严守。到了四日后的半夜,却命诸将赶到临淄城下。
此时护军荀梁等人认为应该速攻西安。他摇头:「西安听说我们要攻,日夜作足准备;我们出其不意攻打临淄,一天就能拿下此城。攻下此地后就能把西安孤立,张蓝没有援助之下,必定逃亡而去,这就是击一而得二的良计。若先攻西安,一时不能破城,屯兵在坚城之下,死伤必多,即使能攻下,假使张蓝趁此机会率军援助临淄,合并兵力、坐观虚实,我军则陷入深入敌地、后面粮草供应不上的情况,不用十日我军就会不战疲弊。诸君的意见,不见得合适。」说完下令进攻临淄,不到半天便城破,听到的张蓝率部逃归剧县。
随后命令不得妄自侵掠后,下令追击抵达剧县城外,下令必须等到张步来到才发起进攻,以激怒对方。张步听到后大笑说:「以尤来、大彤十多万兵马,我都能够打败,更何况是远来疲劳又少兵的耿弇,有什么可怕呢!」与兄弟张蓝、张弘、张寿及大彤大帅重异等人率兵到临淄大城东面。见到这个情形后他选择先出淄水,与重异相遇,故意示弱让他气焰更加张狂,然后撤回小城后在城内布下防御。张步于是直攻他的营地,随后与刘歆等大战。
他登上王宫观看,亲自率精兵从侧面突击并大破张步。混战中飞矢射中他的股部。次日早晨勒兵出战。这时陈俊对他说:「剧贼兵强盛,可暂时闭营休养士卒,以等待皇帝到来。」他反驳:「天子将到,臣子应杀牛洒酒以等待百官的到来,反而还要以贼虏来麻烦君上吗?」随即出兵大战,自清晨至黄昏,再次大破张步军杀伤无数。得知张步兵困将退的消息后,派人设置左右两翼伏兵等待时机。深夜时张步如预料撤退,两翼伏兵奋起纵击,一路追到巨昧水,八九十里的路上死尸相连,收获辎重两千多辆。张步回剧县后兄弟各自分兵散去。
没有多久唐咨等人抵挡不住,逃往海上辗转投靠东吴而去。
七月,文帝下令立东阳武国,封皇子曹鉴为东阳武王。
文帝又追念起张辽和李典在合肥大战立下的功劳,下《诏赐张辽李典子爵》:
「合肥之役,张辽、李典以步卒八百人,大破十万贼军,自古用兵,未有如此。使贼至今夺气,可谓国之爪牙矣。其分辽、典邑各百户,赐一子爵关内侯。」让张辽长子张虎继承爵位。
知道孟获为当地人所信服的诸葛亮,就想生擒他。大军渡过泸水与孟获军交战,成功将他俘虏,诸葛亮特意带他到营阵观赏,问觉得蜀军如何,他就回答:「我之前不知你军虚实,所以才战败。现今蒙赐观看营阵,原来只是如此,必定可以胜利。」
诸葛亮的心思虽都在北伐曹魏上,也知道南人叛乱问题严重,不能仅用武力征服,想到马谡提出的『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方针,要他彻底心服口服。于是就向孟获一笑,将他放走约定再战。经过七次擒纵后,诸葛亮仍然继续放走。这次他及其他夷人开始反思,不再离去:「公,真是天上的神威,南人不再反叛了。」蜀汉大军移到滇池,终于成功平定南中。为了预防短时间又叛乱,利用南中迷信的习俗,命人刻下《石刻誓文》:
「碑即仆,蛮为汉奴。」意思就是这碑文如果倒下,南中蛮族就世代为奴,这对于当地人有足够的约束作用。
八月,文帝留郭皇后在谯县,自己打算领军从先前筑好的水路进入淮河,再走水路到达徐州。出发前本为扬州人的蒋济认为水道会有阻塞,不利行军,作《三州论》表示淮湖纤远,水陆异路,劝谏文帝三思,当然结果可想而知:拒绝。
诸葛亮到南中后向朝廷上奏:「永昌郡吏吕凯、府丞王伉等人,在边陲之地对朝廷尽忠不变,已有十多年,雍闿、高定在东北方面威逼他们,他们坚守正义不与叛军交往。为臣没有料到永昌地区风俗竟是如此敦厚正直!」任命吕凯担任云南太守,封为阳迁亭侯。
接到命令正要出发的吕凯,遭到南中叛乱分子的杀害,死在前往云南的路上,知道消息的诸葛亮深为惋惜,当初同守永昌的府丞王伉想起往事:
当初他和吕凯一起率领并激励官民,关闭四境抵御叛军。雍闿多次发布檄文到永昌劝诱吕凯。他回复檄文说:「上天降下丧乱,奸雄乘势四起,天下切齿痛恨,万邦为之悲悼,臣民无论老少,莫不思竭筋力,肝脑涂地,解除国难。想到将军您家世代受到汉朝恩惠,我以为您应当亲自招集人马,率先行动,向上报答国恩;在下不负先人,以求功劳着于竹帛,千载史册留名。哪里想到您反倒向吴国俯首称臣,背本就末!从前舜勤勉地为百姓劳累,死于苍梧之地,史籍赞美他,以至流芳千古。他身葬江南,何等可悲!周文王、周武王承受天命,到周成王才大功告成。先帝龙兴立汉,海内望风归附,朝臣聪敏,上天降下安康。可是将军您却看不到盛衰的记载,成败的征兆。譬如野火燎原,人行冰河,一旦火灭冰消,您还有什么能依靠呢?
雍闿是汉高祖时代武将雍齿的后裔,秦二世元年,随刘邦起兵反秦,被委以重任。打败秦军后,命他驻守丰邑。他向来轻视刘邦。来年经魏国人周巿诱反献出丰邑投靠,顿时惹得刘邦大怒,历经二次攻打丰邑却没有办法攻下,只好转进薛地而去,后来是跟项梁借兵才打败他。由此可见雍齿是一个有才能的将军。刘邦对他非常痛恨,日后隶属赵国后再降刘邦。
汉高祖六年正月时封赏功臣时,刘邦说:「出谋划策于营账之中,决定胜负在千里之外,这就是子房的功劳。让张良自己从齐国选择三万户作为封邑。」张良辞谢说:「当初我在下邳起事,与主上会合在留县,这是上天把我交给陛下。陛下采用我的计谋,幸而经常生效,我只愿受封与陛下相遇的留县就足够了,不敢承受三万户。」刘邦顺从他的意愿封为留侯,与萧何等人一起受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