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杜甫眼中的三国是哪三国 > 第三十一章(第4页)

第三十一章(第4页)

从前孔子的文辞,人们可以和他交流,至于他编纂《春秋》的时候,连子游子夏这样的人都不能改动一句话。除了这些文章没有毛病的,我还没有见过。可能只有拥有像南威那样的美貌,才可以谈论什么是淑媛;具备龙泉剑那样的锋利,才可以谈论如何割断东西。刘修的才能比不上文章的作者,但是喜欢挑剔人家的文章,指摘人家的缺点。从前田巴诋毁五帝,蔑视三王,在稷下学宫挑春秋五霸的毛病,一天就能让一千人心悦诚服,但是遭到鲁仲连的一通反驳,便终身闭口不再说话。刘修的辩才,还不如田巴,如今像鲁仲连那样的人,也不难找到,可不能逞能!人们各有喜好,像兰、茞、荪、蕙的芬芳,是众人喜欢闻的,但是海边上有喜欢追着臭味跑的人;《咸池》、《六茎》的音乐,是众人都喜欢听的,但是墨翟却有指责它们的议论,怎么能一样看待呢!」

他的《子虚赋》偶然间被汉武帝读到,非常惊叹,犬监官杨得意刚好是他的同乡,于是向上呈报,汉武帝召他作《上林赋》,《子虚赋》与《上林赋》是汉赋的顶峰,铺陈的描写达到了极致,渲染奢侈的帝王生活,极大满足汉武帝的虚荣心。

刘修,字季绪,刘表之子。当时的人都说:「刘季绪的文才赶不上作者,却好毁谤别人的文章,批评其得失。」

田巴,战国时期著名学者,齐国辩士。相传其辩于徂丘,议于稷下,一日服十人。世间称口才敏捷之人为田巴。

稷下学宫,又称稷下之学,由战国时期田齐桓公所兴建。稷下位于齐国国都临淄稷门附近。齐宣王之时,在稷下扩置学宫,招揽天下名士,不论是儒家、道家、法家、名家、兵家、农家、阴阳家等百家之学,会集于此,自由讲学、著书论辩。

鲁仲连,简称鲁连。战国齐国茌平人,游说名士。曾就学于稷下学宫,终生不愿出仕。他的游说技巧卓越,曾有著名的「义不帝秦」辩论。

五帝分别是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等五位贤能帝王。三王是指燧人、伏羲、神农等三位上古王者。茞、荪都是古书上的一种香草,蕙是兰花的一种。《咸池》相传是黄帝所作,《六茎》则相传是颛顼所作。

曹植在这封信中引用众多古籍,显见学养之深,绝不是仅靠天才文采临场发挥而已。

这年夏天异常闷热,酷暑难忍的曹植作《大暑赋》纪念这个难忘的夏日:

「炎帝掌节,祝融司方,义和案辔,南雀舞衡。映扶桑之高炽,燎九日之重光。大暑赫其遂蒸,元服革而尚黄。蛇折鳞于灵窟,龙解角于皓苍。遂乃温气赫戏,草木垂干,山溯海沸,沙融砾烂。飞鱼跃渚,潜鼋浮岸。鸟张翼而远栖,兽交逝而云散。于时黎庶徙倚,棋布叶分,机女绝综,农夫释耘。背暑者不群而齐迹,向阴者不会而成群。于是大臣迁居宅幽,绥神育灵。云屋重构,闲房肃清。寒泉涌流,玄木奋荣。积素冰于幽馆,气飞结而为霜。奏白云于琴瑟,朔风感而增凉。」

一开始运用神话传说,形容炎热之酷烈。其次渲染书写自然界草木沙石的融化焦烂,再而提到人们寻求凉爽的迫切心情,最后他认为「安神」、「养灵」可以助凉,这是「心静自然凉」的说法,也可以说他心想这个炎热天气,任何人为趋暑方式都会显得徒劳无功:

去年投降的五斗米道天师、随魏军北返邺城的张鲁这时病逝,曹操给他的谥号是原侯,下令葬于邺城,儿子张富继承爵位。曾在曹操攻入汉中时。刘备接受黄权的意见,担任护军率部准备迎接逃亡巴中的张鲁,阎圃劝说北降:「协助以成大事,应该托付曹操;如果不这样,就西结刘备来归附。」听完后愤怒的说:「我宁愿为曹公的附属,也不为刘备的座上客!」张鲁投降后,使黄权无法完成任务,只得转移目标攻击三巴。

入主益州后,负责辅佐的诸葛亮治理强调严刑峻法,遭到很多人怨恨叹息。一日法正对他说:「以前汉高祖入函谷关,约法三章,秦地的百姓感恩戴德。如今您借助权势的力量,占据一州的地方,刚刚建立国家,还没有施加恩惠、进行安抚,况且从外来的客与本地的主关系来说,客人的姿态应当降低,希望您能放宽刑律和禁令,适应当地人的意愿。」

虽然不赞成,诸葛亮还是仔细的回答:「您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秦因为暴虐无道,政令苛刻,造成人民对它的怨恨,所以一介草民大呼一声,天下就土崩瓦解。汉高祖在这种情况下,才能因为采用宽容大度的政策获得很大成功。刘璋胡涂软弱,从其父刘焉那时起,刘家两代人对蜀地的恩惠,全靠典章和礼仪维系上下的关系,互相奉承,德政无法顺畅施行,刑罚失掉威严。蜀地官员专权甚至为所欲为,君臣之道渐渐败坏。如果给予高官表示宠爱,一旦官位无法再提升时,就会遭到臣下轻视;假使顺从臣下的要求施加恩惠,也会有不能再加荣宠之时,届时臣下对上态度就会轻狂怠慢。今日蜀地之所以会落到破败地步,全部都是由于这样的原因所引起。我现在要做的就是树立法令的威严,让法令能够被顺畅的执行,百姓就会知道我们的恩德,并非从小恩小德所致;用爵位限定官员的地位,因功加爵的人才会觉得荣耀,并非要挟求爵就可得到。一旦荣耀和恩德相辅相成,上下之间有既定的规矩,治国的主要原则,才能清楚的显示出来。」

擅长书法的钟繇,无论篆、隶、真、行、草等体都为人称道,笔法古朴、典雅,字体大小相间,整体布局严谨、缜密。

除了是蔡邕书法的第二代传人,少年时跟随刘胜学习了三年的书法,日后又参考曹喜、刘德升等人的书法。可以说他的笔法,是集前人之大成,刻苦用功,努力学习的结果。

九月,魏公对儿子们下《百辟刀令》:

「往岁作百辟刀五枚,适成,先以一与五官将,其余四,吾诸子中有不好武而好文学者,将以次与之。」

百辟刀是曹操为宝刀起的名字,辟,取辟除不祥的意思,除了指名一把优先给长子五官中郎将曹丕外,令中还提起『诸子中有不好武而好文学者』,除临淄侯还有其他人吗?虽然给了长子面子,但是也没有对曹植放弃希望。五把中一把则给了饶阳侯曹林,另外两把就当做自己的佩刀。

为了答谢厚爱,曹植作了《宝刀赋》献给父亲:

「建安中,家父魏王,乃命有司造宝刀五枚,三年乃就,以龙、虎、熊、马、雀为识。太子得一,余及余弟饶阳侯各得一焉。其余二枚,家王自杖之。赋曰:

有皇汉之明后,思潜达而玄通。飞文义以博致,扬武备以御凶。乃炽火炎炉,铄铁挺英。乌获奋椎,欧冶是营。扇景风以激气,飞光鉴于天庭。爰告祠于太一,乃感梦而通灵。然后砺以五方之石,凿以中黄之壤;规员景以定环,掳神思而造像。垂华纷之葳蕤,流翠采之(火养)晃。故其利:陆斩犀革,水断龙角;轻击浮截,刃不瀸流。逾南越之巨阙,超西楚之太阿。实真人之攸御,永天禄而是荷。」

赋中提到的乌获,战国时期秦国勇士。力大无穷,可以举起千钧之重,与任鄙、孟说等人得到秦武王的信任。日后做到大官,享年八十余岁。

欧冶,即欧冶子,春秋末期至战国初期越国人。铸剑鼻祖。曾为越王允常铸五柄宝剑:湛卢、巨阙、胜邪、鱼肠、纯钧;为楚昭王铸三柄名剑:龙渊、泰阿、工布。女儿名为「莫邪」,「干将」为女婿。「干将莫邪」这二把剑就是女儿女婿所铸成。相传「越王勾践剑」也是他亲手所铸造。

告祠于太一,是源自汉武帝时代。太一,又作太乙、泰一,就是北极星,更成为汉朝民间信仰的最高神明。武帝时,方士谬忌上奏中建议祀祠太一,说太一位阶在五帝之上。汉武帝按照建议将太一立祠,最初只是祠官主祭,自己并未参与。后来汉武帝开始将太一列入国家正祀之中,以郊祀之里祭祀太一,成为护佑国家的天帝。汉代天子原本所祀最高神是「皇天上帝」,汉武帝为了登仙,改将太一作为国家祀典的最高神祇来祭祀。

十月,除了下达训练命令,更实际去操演兵卒的魏王,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就是为了报去年趁自己身在汉中无法分身、江东趁机袭击合肥之仇,没有多久就宣布再度南征江东。

十一月,魏国大军到达谯县时,朝廷发生一件事情:受封在诸葛亮家乡琅琊国为王十一年的刘熙,知道曹操点起大军准备南征江东,已经到达谯县,误以为要来攻灭自己,想要南越长江投靠江东。想要逃亡之前,遭到知情、怕会受到牵连的臣下向魏王举报,在琅琊国内遭到逮捕下狱,不日就在狱中遭到处死。

刘熙为何会逃跑?琅琊国内议论,应该是早先与江东有私下往来,情况已经被曹操得知,为了怕在这次南征途中被顺手除掉,才想抢先逃亡,没想到遭到身边的近臣出卖。

去年在合肥,虽然靠着张辽的英勇奋战挫败江东,减少自身损失、达到取胜的目标才是在谯县的魏王心理所想;最好的方式当然就是破坏对方内部和谐,看上合肥南方将近九百里距离的鄱阳,若使合肥东面四百里远建业城中的孙权,必须要分心关注南方,对于支持前线的兵力,自然就会减少。

虽然屡屡遭到镇压,江东境内的山越民,从孙策到孙权执政,一直都是心头大患,曹操于是派人从谯县秘密派人潜入江东到鄱阳,找到当地的宗帅尤突,授给印绶让他起兵造反。

接受印绶的尤突,自然是高兴万分,只要有一点机会能够摆脱江东统治,山越民绝对不会放过,于是化民为贼,起事之后,附近的陵阳、始安、泾县的山越民也起兵相互呼应,一时江东后方骚乱四起,与即将再度兵临合肥的魏军,形成南北呼应的情势。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