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更深的忧虑的是,今日晋升国公,下一步必然是王,然后再下一步呢?明眼人都知道会是什么目标,如果不在此时阻止,日后反对就没有任何意义了,选择此时出言反对董昭是必然的结果。
来到谯县前,不知为何荀彧将自己过去所有文书尽皆烧毁,才从许都出发。抵达后不久就收到曹操命人送来的食器,打开一看,里面是空的,心思细密的他当下就知道意思:大汉如今只剩下空架子,除了献帝之外,天下已经可以说与汉朝无涉了,匡扶汉室中兴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你还是放弃这个理想吧!隔日就发现他已然断气,享年五十。
向来对荀彧有很高敬意的曹植,知道他的死讯后非常难过,甚至写下《光禄大夫荀侯诔》:
「如冰之清,如玉之洁。法而不威,和而不亵。百僚士庶,欷沾缨。机女投杼,农夫辍耕。轮给辄而不转,马悲呜而倚衡。」
曹植的悲痛显示出一个事实:生前与儿子荀恽在隐然曹氏诸子竞争中,支持曹植,触犯了曹操去年封诸子为诸侯时,下达禁止交通诸侯、「阿党比周」的忌讳,是否因为此事激化两人之间关系恶化?
很快的,许都城里里外外,上至公卿将相,下至贩夫走卒,都知道尚书令过世的消息,当然是以忧郁而死流传的。文人世族间开始怀念他过去的事迹,像是何颙曾经称赞:「王佐才也。」「颍川荀彧,王佐之器。」
朝中官员想起过去荀彧到别人家中拜访时,流传的一句话:「荀令君至人家,坐处三日香。」这是说他为人伟美有仪容。好熏香,久而久之身带香气。汉朝熏香方式仪式多样化,例如向皇帝奏事的官员先要熏香(烧香熏衣),就是荀彧常做的事情;奏事时还要口含『鸡舌香』(南洋出产的丁子香树的花蕾,用于香口),另外还有能直接放在衣物中的『熏笼』,以及能盖在被子里的『被中香炉』。
甚至有些文人就想起荀彧当初为了建议迎奉献帝来许写的《迎驾都许议》:
「迎驾都许议昔高祖东伐,为义帝缟素,而天下归心。自天下播越,将军首唱义兵,徒以山东扰乱,未能远赴关右,然犹分遣将帅,蒙险通使,虽御难于外,乃心无不在王室,是将军匡天下之素志也。
车驾旋轸,义士有存本之思,百姓怀感旧之哀。诚因此时,奉主上以从民望,大顺也;秉至公以服雄杰,大略也;扶弘义以致英后,大德也。天下虽有逆节,必不能为累,明矣。韩暹、杨奉,其敢为害!若不时定,四方生心,后虽虑之,无及。」只是过世的现在,读起来别有感想。
甚至曹丕也想起在赤壁战前,自己曾经奉父亲命令与司马懿屯驻曲蠡,荀彧曾经奉命来劳军,正是办完就找曹丕聊天:「听说你射箭会左右开弓,真是难能可贵。」一点都没客气的曹丕说:「我不但能左右开弓,还会在马上玩儿杂耍。」荀彧微微一笑说:「这么厉害啊!」当时的情况还在脑海中,他口中的荀叔叔已经离世,让向来城府深沈的自己也不得不感伤。
当然,身为丞相的曹操,必然会将他的后事办好,甚至命尚书右丞潘勖撰写碑文:
「夫其为德也,则主忠履信,孝友温惠,高亮以固其中,柔嘉以宣其外,廉慎以为己任,仁恕以察人物,践行则无辙迹,出言则无辞费,纳规无敬辱之心,机情有密静之性,若乃奉身蹈道,勤礼贵德,动咨事间,匪云予克,然后教以黄中之叡,守以贞固之直,注焉若洪河之源,不可竭也,确焉若华岳之停,不可拔也,故能言之斯立,行之斯成,身匪隆污,直哉惟情,紊纲用乱,废礼覆经,于是百揆时序,王猷允塞,告厥成功,用俟万岁。」
操刀的也不是普通人,与潼关战后让曹操后悔当初没有听他意见,造成关中诸将叛乱的尚书卫觊,同以文章闻名于世。
不管如何,荀彧的死并没有减缓曹操东征孙权的脚步,大军持续往合肥前进。
许都这时又有一名官员辞世,死因与曹操没有关系。高诱,涿郡涿县人,少从卢植学,通经书,或许也是刘备的同窗。建安十年被征辟担任司空掾,转任东郡濮阳令。从卢植就学时曾受《淮南子》句读,兼识太义。看到天下大乱,许多书籍亡佚,担忧《淮南子》日后将无人钻研、甚至泯灭于世,于是回忆当初卢植所说,并以经传道家的言论作为参考,比较参考,为之批注。完成之初曾借给典农中郎将弁揖,但是遗失八卷,直到今年转迁河东监重新补足。
《淮南子》为何在他眼中如此重要?首先并非是一人所著,而是集各家之言,成于许多人的手笔,内容广博,对政治、哲理、天文、地理、自然、养生、军事都有所论述,融合先秦诸子的思想,以道家老庄为主,采纳儒家和阴阳家的观点,修正先秦道家的无为政治的想法,发挥天人感应的论述,可说是汉初各派学术思想的总汇精华,为诸子百家中杂家的代表著作。运用辞赋的笔法,文字浪漫诡奇,还站在诸侯王的立场,反对汉朝大一统和中央集权的政策,可说是在董仲舒独尊儒术的风气下,留下文人省思的可能,只是这时辞世引起的注意远不及荀彧的影响。
邺城内,一位与丞相掾王粲、已经辞世的孔融等人其名的大文人过世。
阮瑀,字符瑜,陈留尉氏人。年轻时拜蔡邕为师。得到他的指点,文章写得十分精炼,当时人尽皆知。曹操闻听他的才能,基于同门与搜罗人才的双重心理,征召他出来任官,没想到阮瑀竟然不应命;因为屡次征召,不得已匆忙中逃进深山的阮瑀,让不甘心征召失败的曹操,心想没有我不能用的人,于是命人在山中放火,这才把他从藏身之处逼出,勉强接受征召。
虽然接受征召,屡次表示辞官意愿的阮瑀,在一次大宴宾客时,曹操把他安排在乐队之中,想挫挫他的傲气,没想到阮瑀还精通音律,即兴抚弦弹奏:『奕奕天门开,大魏应期运』。歌词中一面歌颂统一天下的事业,另一面表达自己愿为他效忠。听完后的曹操大为高兴,让他担任司空军谋祭酒官。自此曹军中檄文多出于他和陈琳的手笔。
去年出征关中也随军出征,曹操让他代笔写一封书信。骑在马上沈吟片刻后,挥毫点就上呈。文笔功力也很深厚的曹操,当下提笔本想作些修改,看完之后竟然不能增损半字。
同样受到蔡邕赏识、也是邺城中的大文人的王粲,知道他离世的消息,悲伤之余回忆起他在邺城学习乐府民歌,自制新辞有感而发写下的《驾出北郭门行》:
「驾出北郭门,马樊不肯驰。下车步踟蹰,抑折枯杨枝。顾闻丘林中,叫叫有悲啼。借问啼者谁:何为乃如斯?亲母舍我殁,后母憎孤儿。饥寒无衣食,举动鞭捶施。骨消肌肉尽,体若枯树皮。藏我空室中,父还不能知。上冢察故处,存亡永别离。亲母何可见,泗下声正嘶。弃我于此间,穷厄岂有资?传告后代人,以此为明规。」
想到这里,就想起阮瑀曾说过这首诗的想法:
「驾车出了北门外,马因负重不肯前驰。下车犹豫徘徊不前走,抬手折下枯杨枝。回头听见丘林之中,传来噭噭的悲啼。借问啼哭的人,『为什么你这样伤悲?』『亲母舍弃我离开人世,后母很憎恶我这孤儿。挨饿受冻缺衣少食,动不动就挥动木棍子。骨头消减肌肉殆尽,身体就像枯树干皮。把我藏在空屋子中,父亲回来也不能晓知。上墓地察寻生母的坟茔,母子一存一亡永分离。亲生的母亲怎可见到,泪水涕流声音哑嘶。舍弃我在这里,穷困哪有限止?』记下它传给后代人,以它作为教训戒规。」
同为丞相府中操刀檄文,也同担任司空军谋祭酒的大文人陈琳,想起这位过世的同事生前曾作的《止欲赋》:
「夫何淑之佳丽,颜洵洵以流光,历千代其无匹,超古今而特章,
执妙年之方盛,性聪惠以和良,禀纯洁之明节,后申礼以自防,
思桃夭之所宜,原无衣之同裳,怀纡结而不畅兮,魂一夕而九翔,
出房户以踯躅,睹天汉之无津,伤匏瓜之无偶,悲织女之独勤,
还伏枕以求寐,庶通梦而交神,神惚怳而难遇,思交错以缤纷,
遂终夜而靡见,东方旭以既晨,知所思之不得,乃抑情以自信。」
曾在丞相府中,王粲问起他这首赋的想法,阮瑀轻声的说:
「驾车出了北门外,马因负重不肯前驰。下车犹豫徘徊不前走,抬手折下枯杨枝。回头听见丘林之中,传来噭噭的悲啼。借问啼哭的人,『为什么你这样伤悲?”“亲母舍异我离开人世,后母很憎恶我这孤儿。挨饿受冻缺衣少食,动不动就挥动木棍子。骨头消减肌肉殆尽,身体就像枯树干皮。把我藏在空屋子中,父亲回来也不能晓知。上墓地察寻生母的坟茔,母子一存一亡永分离。亲生的母亲怎可见到,泪水涕流声音哑嘶。舍弃我在这里,穷困哪有限止?』记下它传给后代人,以它作为教训戒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