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杜甫眼中的三国人物 > 第二十三章(第1页)

第二十三章(第1页)

第二十三章

草堂的杜甫得到消息:去年史思明遭到儿子史朝义背叛杀死,安史叛军终于快要日暮黄昏,因这场战乱致使官运蹉跎的自己,自然是非常高兴,只是河清海宴的那一日何时才会到来?徘徊在房中的杜甫又吟诵起好友李白的《赤壁歌送别》: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君去沧江望澄碧,鲸鲵唐突留余迹。一一书来报故人,我欲因之壮心魄。」

似乎看到好友说:「两条英雄好汉在此处激烈战争,一决雌雄。顿时间,赤壁的江面上楼船遮天盖地。漫天的烈火把云海都映烧得通红,那是周瑜用火攻把曹操击败。你马上就要高飞远走,到那个世外桃源游山玩,你也会看到那场大战留下的残酷遗迹。你要详细地把你看到的一切写信来告诉我,我想我肯定会被你的描述而壮怀激烈,万分感动。」

想到这边也吟起自己的《悠悠赤壁》:

「悠悠回赤壁,浩浩略苍梧。帝子留遗憾,曹分屈壮图。」

望着窗外的河水,杜甫又陷入沉默。

几日后带着大军抵达江陵的曹操,接见荆州的降将,这人是大将南阳人文聘。长年统兵驻扎在外,刘琮曾经想与他一起投降。他却说:「我的职责是保卫荆州,如今无法保全,应该等待定罪而已!」

直到曹军到江陵时他才来拜见。曹操就问:「你为什么来得这么晚呢?」他说:「从前我不能辅佐刘荆州尊奉朝廷;他死后我经常想据守汉水,保全荆州的疆域。活着不辜负于孤弱的刘琮,死去无愧于地下的故主刘表。无奈我身不由已,这是大势所趋,到了今天的地步,心中实在悲哀羞愧,没有脸早来相见!」说着说着就泪流不止,使曹操也感到感伤,为了表示敬重,没有直呼名字,改喊他的表字:「文仲业,你是真正的忠臣!」不仅以厚礼相待,更让他统率原来部队,担任暂时无法上任的江夏郡太守。

为了更大的争取荆州人心,知道只接纳襄阳城内官僚是不够的曹操,起用许多不愿为刘表所用之人。首先征辟韩暨为丞相曹属,裴潜参预丞相府的军事,和洽、王粲担任丞相掾属,委派司马芝为菅县县令,另外封王粲为关内侯,以此收服人心。

和洽,字阳士,汝南郡西平人。袁绍在冀州时,曾派遣使者去征辟家乡汝南郡的士大夫到冀州来,他认为冀州地势平坦,民风强悍,英雄豪杰所争夺的地方,不如荆州地势险要,民风柔弱,易于安身依靠,拒绝袁绍改去荆州投奔刘表。刘表用上宾的礼节接待,他却对别人说:「我所以不去投奔袁绍,就是为了躲避争夺之地。对于乱世中昏庸的君主,不可过于亲近,我再久留下去,会被奸人的谗言所中伤。」离开襄阳后渡江南下搬到武陵居住。

韩暨,字公至,南阳堵阳人,秦朝末年将领、也曾在刘邦手下的韩王信后代。祖父韩术官至河东太守,父亲韩纯官至南郡太守。同县豪族陈茂曾经诬陷中伤父兄,差点害他们被判处死刑。韩暨假装对此没有反应,暗地存钱与找寻死士,终于成功杀掉陈茂,用他的人头祭祀父亲,韩暨也因此事而出名。

日后不论是举孝廉还是司空征召都不应命。为了怕惹麻烦于是改名换姓,隐居于鲁阳山中。当时山民结党作贼,四处抢掠。他买牛和酒宴请首领,陈说安危利害,山民听从他的建议解散,乱事就此绝迹。为了躲避袁术的征召迁到山都山上。日后刘表以礼辟命,又逃到孱陵边界居住,虽然得到当地人们敬爱,但使刘表愤恨在心。为了怕连累当地居民,只好应命出仕担任宜城县长。

裴潜,字文行,河东闻喜人。因战乱而逃到荆州,得到荆州牧刘表以宾礼接待。私下却和相熟的王粲与司马芝说刘表不是能称霸天下的人,却据地安守,必然很快会失败,就前往长沙郡避难。

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人。献帝西迁时,来到长安去拜访名士蔡邕。当时蔡邕家里宾客盈坐,听说他在门外,慌慌张张出来迎接,甚至把鞋都穿反了。当时他只是个十五六岁、身材弱小的孩子,在场众人对这样行为感到惊讶。蔡邕表示︰「这孩子才学广博,我比不上。我要把家里的藏书文章都送给他。」王粲本来想要投靠刘表,刘表因为他容貌不佳、气质柔弱及不拘小节这些理由拒绝任用。刘表死去后,劝继承位置的刘琮投降曹操。

司马芝,字子华,河内温县人。年少时因后汉末年时局混乱与母亲到荆州避乱,在南方居住了十多年,一直躬耕守节。族弟司马朗当时已是名声卓著,边让的弟子杨俊认为他的能力更胜司马朗。这些逃避或是不被刘表任用的名士,陆续投到曹操手下,不能不说刘表用人格局与曹操还是有相当的差距。

做完这些事情后又想到郭嘉,又作《与荀彧书追伤郭嘉》给人在许都的荀彧:

「郭奉孝年不满四十,相与周旋十一年,险阻艰难,皆共罹之。又以其通达,见世事无所疑滞,欲以后事属之。何意卒尔失之?悲痛伤心!今表增其子满千户,然何益亡者?追念之感深,且奉孝乃知孤者也。天下人相知者少,又以此痛惜。奈何奈何!

追惜奉孝,不能去心。其人见时事兵事,过绝于人。又人多畏病,南方有疫,常言『吾往南方,则不生还』。然与共论讨,云当先定荆,此为不但见计之忠厚,必欲立功分。弃命定事,人心乃尔,何得使人忘之!」

完成江陵的善后,准备从此地出发的曹操将顺长江东下,这消息很快就传到刘备众人与鲁肃所在的樊口。如果从江陵顺水路东向七百余里就能抵达的这里,已经不安全了,再继续没有作为,很快就会遭到曹操攻打。诸葛亮赶紧建议:「形势危急,请求奉命去向孙将军求救。」与鲁肃一起去前往江东。从樊口出发的两人,花了四天顺着长江水道往东南走四百余里,终于抵达柴桑。

孙权已经按照鲁肃出发前的建议,从吴郡转到前线柴桑。忽然有信从江陵送到,拆信一看,是曹操寄来:「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意思是:「最近我奉天子之命,讨伐有罪的叛逆,军旗指向南方,刘琮降服。如今我统领水军八十万人,将要与将军在吴地一道打猎。」信中意思就是自己将会挥军取下江东,要孙权考虑献地求降,或是与自己一战,最后还说不管选择为何,江东都会是属于自己的。面对来自长江北岸、挟带强大军事力**裸的恐吓,面对此危机赶紧召集部属,把这封书信给他们看,无不惊惶失色。

张昭与秦松等人表示:「曹操是豺狼虎豹,挟持天子以征讨四方,动辄以朝廷的名义来发布命令。今天我们如果进行抗拒,显得名不正而言不顺。将军可以作为抵抗的长江天险。现在他已经占有荆州的土地,刘表所训练的水军,包括数以千计的蒙冲战船,已经落入他的手中,如果把全部船只沿长江而下,辅上步骑水陆并进,长江天险已经是他与我们共有,并非是我方独有的屏障,敌我势力又无法相提并论。依我们的愚见,最好是迎接他投降朝廷。」张昭等人的话一说出口,孙权心中不乐意了,你是我哥哥署命的托孤重臣,怎么就这么轻易说出投降的言论!

附和张昭的秦松,字文表,广陵人。建安元年击败严白虎后,自领会稽太守的孙策,延聘张昭、张纮、秦松、陈端等人作为谋主。之后秦松随军破刘勋、黄祖。孙策死后,秦松继续辅佐孙权,和张昭、周瑜等人都算是两代老臣,这时候劝说投降,实在颇令人心寒,就让众人退下。

才刚和诸葛亮抵达柴桑的鲁肃,听到张昭等人这般言论,知道自己的发言份量没有他们大,趁孙权离席的时候追到房檐下,知道意思的孙权,握着他的手说:「你想说什么?」鲁肃说:「刚才我观察众人的议论,只是想贻误将军,不足以与他们商议大事。像我鲁肃这样的人可以迎降曹操,唯独将军却不可以。这是为什么呢?我如果迎接曹操,一定会把我交给乡里父老去评议,确定名位,至少还能担当下曹从事,也能乘坐牛车,有吏卒跟随,闲暇与士大夫们结交,步步升官,最后当上州、郡的长官也不是奢望。反观将军如果以江东降服,还能有今日的排场吗呢?希望将军能早定大计,不要听那些人的意见。」孙权叹息说:「张昭、秦松等人的说法,太让我失望了。只有你阐明的策略,与我想的一样。」鲁肃建议召回在鄱阳练兵的主战派周瑜,询问他的意见,孙权随即派出快马前往迎接。

隔日,抵达后接受安排待在馆舍,在鲁肃的引荐下,诸葛亮才得以得以拜会。孙权对诸葛谨的弟弟也相当有兴趣,宾主寒暄过后,诸葛亮说:「天下大乱,将军在长江以东起兵,刘备在汉水以南召集部众,与曹操共同争夺天下。现在曹操基本已经消灭北方的主要强敌,接着南下攻破荆州,威震四海。在曹操大军面前,英雄无用武之地,刘备逃到这里,希望将军量力来加以安排。如果将军能以江东的人马,与占据中原的曹操相抗衡,不如及早与操断绝关系;如果不能,为什么不早点解除武装,向他称臣?现在将军表面上服从朝廷,心中犹豫不决,事情已到危急关头而不果断处理,大祸马上就要临头。」

本来孙权心情很好,听到这般辛辣的言论,顿时火气就上来大声说:「假如像你说的那样,刘备为什么不服从曹操?」诸葛亮缓缓的说:「田模不过是齐国的壮士,还坚守节义,不肯屈辱投降;何况刘备是皇室后裔,英雄才略、举世无双,士大夫们对他的仰慕,如同流水归向大海。如果大事不成,这是天意,怎么能再居于曹操之下呢?」听完孙权更是勃然大怒:「我也不能把全部吴国故地和十万精兵拱手奉送,受曹操的控制。我的主意已定!除刘备以外,没有能抵挡曹操的人,不过刘备最近战败后,怎么有办法担当这项重任呢?」话里面的意思就是,你刘备已经是败军之将,想要抵抗还是听我的吧!

明白孙权话中意思的诸葛亮,心想不能直接反驳他,就用另外的方式表达己方的实力并不弱于江东,企图说服与己方联合:「您说的没错,不过刘豫州的军队虽然在长阪大败,现在陆续回来的战士和关羽的水军加起来也有一万精兵,刘琦集结江夏郡的战士,也不下一万人。曹操的军队远道而来,已经疲惫。听说在追赶我们的时候,曹纯的虎豹骑一天一夜奔驰三百余里,这正是所谓『强弩射出的箭,到了力量已尽的时候,连鲁国生产的薄绸都穿不透』。《兵法》以此为禁忌,更说『必定会使上将军受挫』。出生北方的人并不善于进行水战,荆州地区的人民不得已归附,只是在他军队的威逼之下,并非心悦诚服,可以从跟随刘豫州南下的庞大人群得知一二。如今将军如果能命令猛将统领数万大军,与刘豫州齐心协力,一定能打败曹军。曹操失败后,必然退回北方,这样荆州与东吴的势力就会强大起来,与北方的曹操形成鼎足三分的局势。成败与否的关键,就在于今天!」

听到曹军兵锋并非无敌、依然是有取胜机会的孙权非常高兴,即使如此还是没有当场答应,留诸葛亮在馆舍中等候自己与群臣讨论的结果。

从鄱阳赶回的路上,知道张昭力主投降,加紧赶路回到柴桑的周瑜,衣服也来不及换就去晋见。眼见众人仍在讨论是否降曹,看到周瑜来了,孙权连寒暄都免了,直接问他的意见。周瑜当场分析两军的胜败关键:「曹操虽然名义上是汉朝的丞相,实际却是汉朝的贼臣。将军以神武英雄的才略,凭借父、兄的基业,据有江东,统治的地区广达数千里,久战精锐的士兵成千上万,江东英雄乐于效力,理当模行天下,为汉朝清除邪恶的贼臣。何况曹操自己前来送死,怎么还要说投降,这实在是太过荒谬。」

接着说:「请允许我为将军分析:如今北方尚未完全平定,虽然马腾全家被召去邺城,形同人质,马超、韩遂驻兵函谷关以西,依然是曹操的后患。再者北方军队舍弃他们习惯的鞍马,操起船桨,企图与生长在水乡的江东人来决一胜负,这是非常愚蠢的行为。现在正当寒冬,战马缺乏草料的给养。中原地区的士兵远道跋涉来到长江地区,必然会不服水土疾疫横行。这些都是用兵的大患,曹操却无视这些问题,轻易贸然行事。将军打败曹操就在今天。我周瑜请求率领精兵数万人,进驻夏口,保证能为将军击破曹操。」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