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重生封神记 > 祂的名字(第1页)

祂的名字(第1页)

将那面古镜——或者说,将寄居于镜中的碧云——带回玉泉山这件事,杨戬未曾对任何人提及。它成了他心底一道静默的界域,一个只存在于他房间角落的、不起眼的秘密。

那面镜子被他安置在靠墙的多宝格最底层,混迹于几卷旧书与一方闲置的砚台之间,寻常得不会引来任何多余的视线。碧云似乎也安于这般安排,她只在那扇门扉紧闭,确认四下无人时,才会自镜中悄然显形。杨戬从未在房间之外的任何地方——无论是晨雾弥漫的庭院,还是烛火通明的讲经堂——捕捉到她的半点踪迹。

若仅是如此叙述,这听起来便像是一个孤魂被悄然收留,于寂静一隅默默度日的故事,底色难免带着几分凄清与冷寂。

然而,唯有杨戬知晓,那被“魂魄”、“镜灵”这类冰冷词汇所定义的碧云,本身是一个何等生动、温柔,乃至夺目的存在。

在他这间算不上宽敞,陈设也一贯以简洁实用为主的居所内,碧云以一种春风化雨、不着痕迹的方式,悄然重塑了此方天地的细微肌理。她并非以神通法力干预什么,只是在她偶尔现身的短暂时刻里,用她的方式浸润着这片空间。

杨戬会发现,书案上那些散乱的典籍不知何时已被归置得整齐有序,按着他翻阅的习惯微妙地排列;砚中的余墨总被及时洗净,笔架上那支常用的狼毫,笔锋也被打理得格外顺滑。有时,他会于不经意间瞥见窗台上多了一小瓶清水,里面插着几枝带着露水的、不知名的素雅山花,为这间充满男子气概的屋子平添了一抹柔软的生机。甚至在他伏案久坐,略显疲惫地揉着眉心时,一杯温度恰好的清茶会无声地出现在他的手边,茶香清幽,正是他偏好的那一类。

这些细微之处的关照,并非仆役式的劳作,而更像是一种源自本然的、对生活本身的细致与体贴。她将他的这方居室,连同他在其中的日常,都照料得无微不至。那种细致入微的妥帖,仿佛月光无声地照亮庭院,溪流自然地绕过青石,不张扬,却无处不在。

于是,这间原本只用于修行与休憩的屋子,在不知不觉间,竟有了一种难以言喻的温存气息。

这就是女性的世界吗?与我们这些粗糙简单的男人相比,确实蕴含着某种非同寻常的魅力。杨戬偶尔会生出这样的念头,像一片羽毛轻轻掠过心湖,漾开细微的涟漪。

事实上,碧云虽曾只是道童身份,如今却奇妙地成为了杨戬修行路上独一无二的伙伴。她拥有着与其表象极不相称的、近乎罕见的渊博学识,而在修行一道上,更是时常迸发出令人着迷、动人心弦的独特见解。每每回到这间静室,杨戬内心深处最隐秘的期盼,便是她能如一道温柔的影子般悄然浮现,用那把低低的、带着些许清甜质感的嗓音,说出如音乐般流淌的言语。

她的肌肤呈现出一种白玉无瑕的质感,细腻润泽。对于女性的世界,杨戬无疑是陌生而疏离的,但仅就他所观察过的诸多男性修士而言,无一人的肌肤能拥有这般仿佛凝聚了月华精髓的细润。她的姿态总是庄重中不失柔和,优雅里透着一股超然物外的气韵,静立时如一幅淡雅的水墨,行动处则带着难以言喻的韵律。

然而,最令杨戬心神为之牵引的,是碧云的眼睛。

若要论及那双眼睛,杨戬至今未能寻得世间任何一物可以恰切地比拟。若说其魅力源于眼形的独特,似乎不尽然。在他看来,那摄人心魄的力量,更需从“眼神”的深处去探寻。杨戬总觉得,在那双清澈眼眸的背后,掩映着他自身对于某种更高灵性境界的无知与向往。他曾耗费近乎整个夏夜的时间,试图通过深沉的冥想去解析、去捕捉那眼神中蕴藏的奥秘。

相信许多人都有过类似的体验——竭力想要抓住某种缥缈的感觉,仿佛它已近在指尖,即将被清晰定义,最终却依旧消散于无形,只留下一种朦胧难明的状态,在心间徘徊不去。

杨戬在凝视碧云双眼时,便常常陷入这般境地。每一次,他都感觉自己即将触及那眼神背后的所有深意,仿佛灵光一闪,便能豁然开朗,融会贯通。可最终的结局,总是不了了之,如同试图握住一捧流沙。

转机发生在一个空气微凉的清晨。于极寻常的天地万物间,他竟意外地发现了无数与那种眼神遥相呼应的相似之处。当他凝望碧云的眼眸时所获得的那种难以名状的感动,此刻,竟在这个物质世界的无数存在中,一次次地重新被唤醒。他尚无法为这种情感赋予明确的定义,也无法对其进行冷静的逻辑分析,甚至无法让它在自己的感知中长久驻留,以供细细观察。

说得更具体些——当他注视一棵奋力生长的树苗时,当他凝望一只飞蛾、一只翩跹的蝴蝶、一只静待蜕变的虫蛹,或是一条潺潺流淌的山溪时,那种感动会悄然浮现;当他极目远眺浩瀚无垠的大海,或是仰望夜空中倏然划过的流星时,那种感动会再次攫住他;当他观测星象的微妙流转,聆听乐器发出的某个特定音符,或是阅读书籍中某些意味深长的段落时,他的内心也会被同样的情绪所充满、所萦绕。还有数不清的、看似微不足道的瞬间,都会激起这同源的、深邃的感动。

杨戬亦未曾料到,碧云的学识竟广博至斯。他从未想过一位“道童”能拥有如此深厚的积淀。她精通多种古老的语言,一同研读那些佶屈聱牙的古籍时,从未见她错解一字一句;旁及其他艰深的学问,她也总能给出精准无误的阐释。这段时日,杨戬便一直由她引领着,穿行于他所醉心的、那片形而上的混沌世界。

当她俯身于案侧,纤细的手指轻点着古老的文字,指导他探究那些鲜少有人涉足、世间几乎无人知晓的玄奥学问时,杨戬的内心总被一种复杂的情绪所充盈——那是踌躇满志的振奋,是欣喜若狂的满足,更是对未知远方怀着无限的憧憬与希望。

他实实在在地感觉到,一片美妙而壮阔的远景正在眼前徐徐展开,沿着那条漫长、灿烂且人迹罕至的道路前行,他仿佛预见到,他终将抵达一个终点,获得某种因其过于珍奇、过于神圣,而注定无法与世人共享的终极智慧。

杨戬沉浸在由碧云带来的、日益充盈的温存与智性启迪中,然而,那份源自最初诡异经历的寒意,却并未真正消散。它只是潜藏了起来,如同角落里的阴影,盘踞在他意识的最深处,在平常的生活中似乎视而不见,但它始终就在那里。

他无法忘记那个离奇的梦境,和那些怪诞离奇的事件,更无法忘记意识被那浩瀚而混乱的信息洪流冲击、几近溃散的恐怖。眼前的碧云越是生动美好,那份潜藏于美好之下的、巨大的未知,就越是让他感到一种深刻的不安。这份不安,有时会演变为一种细微的、难以启齿的恐惧。

他并非恐惧她可能伤害他——一种直觉告诉他,她不会,是不屑也好,还是无意也罢。这都没有什么好追究的。他恐惧的,是那种完全超乎理解的存在方式,是那种能够轻易颠覆他认知的力量本质。她到底是什么?那场看似是石矶一脉悲剧在她的心里留下了怎样的印记?她是否心中还隐藏着怨恨?她是否在等待着某一个合适的时机,对太乙一脉或者说对阐教一脉做出某种干预?这些疑问,如同幽暗的水草,缠绕着他的心,让他在享受与她相处的宁静时,也始终保有一份清醒的、甚至是冷酷的审视。

她的温柔照料与渊博学识,如同温暖明亮的光,吸引着他这只飞蛾;而那份未知与不可控,却又像隐藏在光晕之外的、冰冷的寰宇深空,令他本能地战栗。

这种矛盾的心绪,在他们一次例行的典籍研读后,达到了一个微妙的顶点。

那日,他们刚刚讨论完一篇关于上古星象与道韵感应的晦涩篇章,室内还残留着思想碰撞后的余温。杨戬看着她整理书卷时恬静的侧影,那个盘桓已久的问题,终于忍不住脱口而出:

“碧云……”他顿了顿,声音比平时略显低沉,“这应是你的道号。我……可否知晓你的本名?”

这是他第一次试图触碰她过往的、属于“人”的那部分身份,试图在曾经的玄门同门身份之外,找到一丝可以锚定现实的线索。

碧云——或者说,即将不再是“碧云”的她——动作微微一顿,并未立刻回头。她纤细的手指轻轻抚过书卷粗糙的边缘,仿佛在触摸一段尘封的岁月。

室内陷入一片寂静,唯有窗外远处隐约传来的山泉声,淅淅沥沥,如同为接下来的话语铺垫序曲。

她微笑着看着杨戬,目光里面尽是了然,月光透过窗棂,在她淡紫色的道袍上洒下一层银辉,也让她的轮廓显得有些朦胧而不真实。

“名字……”她轻轻开口,声音依旧温柔,却仿佛从极远的时空彼岸传来,带着一丝空茫的回响,却清晰地、一字一顿地吐露:

“李——玥——寰。我的名字,是李玥寰。”

三个字,如同三颗温润却沉重的玉石,轻轻投入寂静的空气中,漾开无形的涟漪。

“李,是木子李。”她轻声解释,语气平淡得像是在说一件与己无关的事,“玥,同月,也指传说中的神珠;寰,意指广阔的世界,天地宇宙。”

李玥寰。

一个完整而陌生的名字,带着人间烟火的姓氏,与蕴含天地宏大意象的名。它瞬间将她从一个符号式的“碧云童子”,拉近为一个有着具体来历、曾被父母亲人寄予过期望的、真实的“人”,同时又因那“神珠”与“寰宇”的寓意,将她推向更深的、超越凡俗的迷雾。

杨戬在心中默念着这个名字,试图从中解读出更多的信息。李玥寰……这名字本身,就像一则简短而神秘的偈语。

而告知名字的这个行为,无声地打破了一层壁垒。她看着他眼中闪过的复杂神色——那里有得知名字的恍然,有对字义探究的深思,但那份他自以为隐藏得很好的警惕与审慎,在她通透的目光下,似乎也无从遁形。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