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精益管理心得体会 > 有千里马还得有伯乐(第2页)

有千里马还得有伯乐(第2页)

找对人才就能做好事情

世界上众多著名公司之所以取得成功,其关键在于用人的成功。

作为全球最大的快餐连锁公司,麦当劳的用人之道是:企业首先应是培养人的学校,其次才是快餐店。麦当劳用自己独特的职业道德占领市场,着力寻求相貌平平但具有吃苦耐劳创业精神的人,并以公司自身的经验和麦当劳精神来培训自己的职工。

东芝用人之道是要尊重人就要委以重任,担得起100公斤的员工,就应该交给他120公斤,从而激发人的创造力。这种“重担子主义”的用人路线,使东芝经久不衰。

索尼公司不拘一格使用人才,演员出身的大贺则卫被录用,最后被提升为总裁的例子最为典型。他充分发挥自己声乐和经营方面的特长,九年以后,使得索尼的录音公司成为日本最大的录音公司。

英特尔公司每一个员工的工资涨幅,会有一个关键的参考指标,这就是个人业务承诺计划。对于英特尔来说,制订承诺计划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员工和他的直属经理坐下来共同商讨这个计划怎么做才能切合实际。业务承诺计划的实质就是和企业立下了一个一年期的军令状,这样企业会非常清楚员工一年的工作及重点,而员工也会对一年的工作任务非常明白,剩下的就只有执行了。

思科的用人之道是为了不裁人,所以要找最好的人。思科的业绩发展不是先找人来开拓市场,而是市场业绩在前跑,然后找人跟进这个业务。以业务拉动人的高速发展模式使思科得到迅速发展。

摩托罗拉在招聘时注重看应聘者有没有发展意识,既要发展自己,同时也必须发展别人。摩托罗拉的员工发展到某一阶段后就有发展别人的义务。

谷歌鼓励员工的建设性对抗,它认为员工之间因为解决问题引发的种种争执是不可避免的,掩饰问题也是不对的,因为问题不会自行消失。

做好每一件事

作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必须认真做好每一件事情。

“日本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是众所周知的成功管理者,他的经营哲学简单归纳就是:日积月累,做好每一天的事。

松下幸之助常说,自己之所以有所成就,是因为不厌其烦地做好每一天的事。

他指出:“我并没有那么长远的规划。珍视每一个日日夜夜,做好每一项工作,这是有今日辉煌的秘诀。遥想当年,我并没有什么要建一座大工厂的远大规划。创业初期,一天的营业额仅一日元,后来又期盼一天有二日元,达到二日元又渴望三日元,如此而已,我们只不过是热心努力地做好每一天的工作。”

他曾说:“迄今每遇到难题的时候,我都扪心自问,自己是否以生命为赌注全力对待这项工作?当我感到非常烦恼苦闷时,往往是没有全身心地投入工作。由此我便洗心革面,全力向困难挑战。有了勇气,困难便不成其为困难了。”

松下幸之助经常鼓励他的员工珍视每一天,做好每一件工作。“让青年胸怀大志的确是件好事,然而,为达此目的,需要日积月累,珍视每一天的每一件工作,由此而循序渐进地有所进步,长此下来,最终将成就伟大的事业。”

刘备的用人之道

刘备在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中,开始的时候只不过是一个势力很小,十分微不足道的军阀。左右文武人才寥落,根本没有能力和曹操、孙权抗衡,但是最后刘备居然形成了鼎足三分的局面,实在是创造了奇迹。

刘备成功因素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刘备的用人之道,这是任何人都无法否认的。在刘备的用人之道中,最为突出的例子就是三顾茅庐。

刘备驻军新野时,自知蹉跎半生的缘由是身边虽有关羽、张飞等猛将,却没有能出谋划策运筹帷幄的谋士,于是礼贤下士,希望寻求良辅。最后在司马徽和徐庶的举荐下,刘备和关羽、张飞来到襄阳隆中,拜访诸葛亮。第一次来到茅庐时,诸葛亮已经外出,三人在返回的途中遇见了诸葛亮的好友崔州平。几天后,刘、关、张又顶风冒雪,二顾茅庐。在途中遇到诸葛亮的好友石广元、孟公威。到达茅庐后只看见诸葛亮的弟弟诸葛均,原来诸葛亮又出游了。于是刘备留下一封信,向诸葛亮表达求贤的意思。在返回的途中,遇见了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又过了一段时间,刘备与关羽、张飞三顾茅庐,这个时候诸葛亮正好在家,但是在午休。于是刘备吩咐关、张在门外等候,自己徐步而入,拱手立于阶下,直等到诸葛亮醒来以后,才得以相见。刘备向诸葛亮询问统一天下大计。诸葛亮见刘备襟怀坦**,胸有壮志,于是便将早已酝酿成熟的重振汉室、统一海内的谋略,毫无保留地告诉了这位理想人主。

为了一个人才,刘备三顾茅庐,但就是这个人奠定了蜀国的基业,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局面,而且他对刘备始终忠心耿耿。

贞观之道的启示

唐朝的第二个皇帝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国历史上最有作为的皇帝之一。他帮助父亲李渊推翻隋朝,建立唐朝。当了皇帝以后,他减轻了老百姓的负担,重用一大批有才能的官员,重视发展生产,加强了国内各民族的团结,在不长的时间里,就把唐朝治理得富强昌盛。

李世民对于人才很重视。即使是曾经与他作对的人,只要是人才,他都给予重用,表现出一个封建政治家的宽宏大量。魏征曾是李世民哥哥的手下,曾想暗杀李世民。李世民登位后,不仅不计前仇,反而拜魏征为大夫,因为魏征是个有学问有见识的人才。最后由于魏征的大胆进谏,李世民一生避免了许多过失。李世民曾说:“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死后,他叹惜从此再没有这面镜子。

正如李世民自己总结的五条成功经验所说:“第一,过去的皇帝常常妒忌有才能的人,我不是这样。我见了谁有才能就高兴,就像是我自己的才能一样。第二,我用人主要是用他的长处,避免他的短处,不要求一个人样样都行。第三,我不像有的皇帝那样,对有功的人就喜欢得抱在怀里,对犯了错误的人就讨厌得要推到沟里去。我尊重有功的人,也原谅犯错的人。第四,过去有的皇帝,忌恨敢说直话的大臣,随便杀害他们。我从来不这样,对说直话的人一向是奖励的。第五,过去的皇帝差不多都只重视汉族人,轻视其他民族的人,我没有这种偏见。无论是不是汉族,我都同等对待,所以许多外族都来投靠我。正因为有了这五条,我才有今天的成功。”

从以上内容不难看出,对于管理者来说,成功的关键就是用人。

注重培养自己的人才

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重视发现和选拔人才相当重要,同时在发现和选拔人才后,人才培养和管理也是相当重要的。因为人才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环境中慢慢养成的。人才的诸多素质只有在新的岗位上才能够得到体现,因此企业必须注重人才的培养和管理,为人才施展其抱负创造一个起飞的平台。

有的企业认为企业不是学校,因此只注重人才的使用,而不注重人才的培养。这种观点是大错特错的。主要原因是:

一是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时代,新的知识点就像雨后春笋一样层出不穷。从学校学习到的知识,或者从原来就职的企业学到的经验,对现在就职企业来说有一半以上可能已经过时,因此企业必须重视对员工进行培养,这样才能够造就人才,为企业服务。

二是从学校培养出来的相当部分的人固然是人才,但并不是适合本企业发展。因此企业必须通过人才培养来将企业的理念和行为准则灌输到员工身上,进而培养适合企业的人才。

三是企业就是一个学校,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企业和人才实现了互动,这是有利于企业自身发展的。

人才归根到底是由企业培养的,因为所有的真知灼见都是从实践中来的。一个学校的毕业生只有在社会中才能够实现自己在学校所学知识的价值。

一流的培养造就一流的人才

对于管理者来说,往往会过度地注重人才的培养成本,因此忽视了对人才的培养。世界优秀的企业都注意对人才的培养,因此而决定了它们的优秀。因为一流的培养造就一流的人才,一流的人才造就一流的企业。

其实人才的培养不仅需要成本,而且需要采用各种人才培养技巧。

日本丰田公司对一线工人采用工作轮调的方式,来培养和训练多功能作业员,以提高工人的全面操作能力。丰田通过工作轮换的方式,使一些资深的技术工人把自己的所有技能和知识传授给新人。丰田采取五年调换一次工作的方式来重点培养各级管理人员。每年1月1日进行组织变更,调换的幅度大概为5%,调换的工作主要是本单位相关部门。对于个人来说,轮换岗位使个人成为一名全面的管理人才和业务多面手。虽然转岗有个熟悉操作的适应过程,会导致生产效率的降低,但从长期来看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员工经数次岗位变动后,已掌握了整个生产流程的操作,熟悉了每道工序的操作规则,这样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技能和责任心,也有利于员工在做自己本职工作的时候为公司其他工作岗位创造方便。同时,经常有秩序地轮岗可对员工造成适当压力,使其有效地发挥工作潜能和积极性,使整个企业保持生机勃勃、蒸蒸日上的积极态势。

终身教育很重要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