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老子之谜 > 附录三 典故传说异迹(第4页)

附录三 典故传说异迹(第4页)

杨朱去见梁王,他说道:“治理天下就像翻手掌那么容易。”

梁王说:“你家中有一妻一妾,尚且不能处理,有三亩园地也不能耕耘,而说治天下易如翻掌,这是为何?”

杨朱对梁王说:“大王,你见过牧羊人吗,一百多只的一群羊,只要叫一个五尺高的儿童拿着鞭子跟随着,就能指挥自如,想往东就往东,想往西就往西。假如叫尧牵着一头羊,舜拿着鞭子跟随在后面,那就不能前进了。而且我听说,能够吞掉船的大鱼,从来不游支流小河;飞得很高的鸿鹄,从来不栖止于污水池塘,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它们的目标远大。黄钟、大吕,不可为繁琐的舞蹈反复演奏,这又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这种音乐稀少。能够治理大事的人不治理小事,能够成大功的人不成小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江妃

源自《列仙传·江妃二女》:

江妃二女,人们不明其来历,但常见她们在江边出没,便称之为“江妃二女。”

这一天,江妃二女散步于汉水岸边时,正好与郑交甫主仆打了个照面。郑交甫年少为人轻浮,见到江妃二女宛如天仙,以为自己交上了好运,碰到两个漂亮姑娘,却不知道她们乃是神仙。郑交甫对自己的仆人说:“我想请她们解下身上佩带的玉饰送给我留作纪念,也好与这两个美人结识一番。”

仆人听了,不以为然,他摇头对主人说:“这个地方的人,都是伶牙利齿的,如果您讨不到,岂不自讨没趣,后悔不已吗?”

郑交甫听不进仆人的忠告,就上前与江妃二女打起招呼:

“二位姑娘辛苦了!”

二女说:“先生您远道赶路才辛苦呢,我们又有什么辛苦呢?”

郑交甫见对方已搭上了腔,就开口吟道:“桔子、柚子啊,我用方筐装,放在汉水中,顺流往下漂,我随竹筐行,饮取桔、柚汁。”

郑交甫接着又说道:“你们也该知道我是一个出言不逊,举止粗鲁的人了吧。我就是想向你们讨身上佩带的玉饰啊。”

江妃二女听罢,并没有怎么责怪郑交甫唐突,倒是模仿了郑交甫的语气应道:

“桔子、柚子啊,我用圆筐装,放在汉水中,顺流往下漂,我随竹筐行,饮取桔、柚汁。”

吟完,她们就随手解下佩带的玉饰交给郑交甫。郑交甫大喜过望,像捧宝贝一样接过来,当即就揣在怀里紧贴住心口处,担心江妃二女再索回,也不顾身边的仆人了,急步前行几十步,就想早点抽身离开。可当他停步想把玩一番这不同寻常的信物时,一摸怀中已空空如也,哪儿还有什么玉佩!郑交甫再回过头来,想看看江妃二女,居然也是踪迹全无了。

点石化羊

源自《神仙传·皇初平》:

皇初平,丹溪人,十五岁时开始牧羊。有一道士见其善良,便把他带到金华山石室中,一呆就是四十年,便不再想家乡。皇初平的哥哥皇初起到处寻找弟弟,没有找到,后来在街头卜了一卦。

算命的对他说:

“过去我曾在金华山中看见有一个叫皇初平的人,莫非他就是你的弟弟?”

皇初起听了很惊喜,立即随此人去金华山寻弟,果然在那里找到了初平,兄弟相见,悲喜交集。兄长问初平他放牧的羊在何处,初平说都在山里。他哥哥往东看去,没有羊的踪影,只见一片垒垒的白石。便对初平说:

“山里并没有羊啊?”

初平说:“羊是在那里,只是兄长自己看不见而已。”

其兄与初平一同前往寻羊,到了山东面,初平口中念道:

“叱叱,羊起来吧!”于是,白石皆起变成了数万头羊。

兄长说:“我弟独得神仙之道了,我可以学么?”

初平说:“可以,酷爱道的人便得道。”皇初起便也舍弃妻子儿女,留在山上,与初平一同服食松柏、茯苓,持续上万日之后也得道了,有隐身之术,在太阳下已无身影,且面有童子之色。后来,兄弟俩相伴回乡,亲戚们几乎都已死光了,于是仍回到山中。临走时,将丹方传授给南伯逢,此人后来改姓为赤松子。初起改名为鲁班,初平改名松子。

烂柯忘归

源自《洞仙传·王质》:

王质,东阳人,有一天去山中砍柴,一会儿迷失了路途。在山中转来转去不辨方向,当他转到一个山坳处,忽然发现一个石洞。他在山洞里不知走了多少路,拐了过多少弯,眼前豁然一亮、发现一个新天地。远远一望,只见几个童子打闹和说笑。王质平时也喜爱下棋,他就放下柴担,将斧子随手砍在一株柯上,一饶有兴趣地看两个童子对奕。童子发现王质观棋,就很有礼貌地从怀中取出一颗枣仁似地东西送给他,并要王质含在嘴里咽汁。王质接过枣仁放在口中站在他两旁观棋。不多久,两个童子下完了,他俩看看王质说:

“你已来了很久,可以回家了。”

王质被提醒便准备回家,当他去拿斧子时,发现斧头深深地嵌在树干之中,斧柄也已经腐烂了,他只好空手在童子的指点下下山。不想当他到达山下,全然不是原来面貌,却是时移境迁的数百年之后。

返老还童

源自《神仙传·伯山甫》:

有个叫伯山甫的人,是雍州(今陕西一带)人氏。平时在华山修炼,精思守一、服饵,成为他生活的主要内容。他还经常回乡去探望自己家里的亲人。都已过了二百多年,可是伯山甫看上去还是一点都不显龙钟老态。

伯山甫每次去别人家,进屋后,往往就知道人家先世祖辈以来的善恶功过,就仿佛是亲眼目睹一般。他也能预知未来的吉凶好坏,没有不被他说中和应验的。有次回家后,见外甥女年老衰朽,伯山甫就将带的丸药给了她。伯山甫的外甥女在服药时,年龄已逾七十,是古稀之人,可她吃下伯山甫送的药后,居然逐渐地变得年轻起来,最后竟由老还少,变得貌如桃花,在肤色上与少女都没有区别。

后来,汉朝派遣使者经过西河城东之地,汉使见到有位女子正在用鞭子抽打一个老翁。只见这个老翁头发雪白,低头长跪受罚,毫无半点反抗之意。使者感到奇怪,就问其中缘由。这个女子说:“这是我的儿子。以前我的舅舅伯山甫,曾以神方教我,我觉得很有效,才叫这忤逆小儿服食此药。谁知他就是不肯吃这神药,以致到现在衰老成这个模样,看上去比我差远了。我实在是气不过,这才用鞭子教训教训他。”

使者又问这位妇女和她的儿子现在各有多少岁。女子答道:“我今年二百三十岁,儿子今年七十岁。”伯山甫的这个外甥女以后也去了西岳华山。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