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老子之谜 > 附录三 典故传说异迹(第2页)

附录三 典故传说异迹(第2页)

源自葛洪《神仙传》:魏伯阳吴地人,出身高贵,雅好道术,他不肯当官,只求清居闲处,涵养性情。时人不知其家世。他常说些“治理人民”的话,其实是在讲养生的道理,曾人山烧炼仙丹。魏伯阳进山炼丹的时候,带了三个徒弟和一条狗。他知道有两个徒弟心不够虔诚,就告诫他们:“丹炼成,要先试验,让白狗吃一吃,如果白狗一吃就能起飞,人就能吃;如果白狗一吃即死,人就不要吃了。”

炼丹要掌握火候。如果转数不足,“和合”不充分,丹就含有毒素,吃下去就会暂时处于“昏死”状态,伯阳故意把这种“转数”未足的含毒之丹给白狗吃,白狗马上就死了。伯阳对三个弟子说:“炼丹惟恐不成,今日炼成了,让狗吃,狗死了,恐怕是没有得到神明的旨意,再吃下去其命运恐怕还是与狗一样,你们以为如何?”徒弟们问:“师父您打算服下金丹吧?”伯阳答:“我已违背世情,离家人山,现在没有求得成仙的大道,再回家去实在羞耻得很哪!不论是生是死,休管成仙成鬼,我只有把金丹吃下去!”伯阳说罢,拿起金丹就吞服。丹刚刚人口,伯阳就“死”了。徒弟们你看我,我看你,不知如何是好。有两个徒弟犹豫地说:“咱们跟随师父进山来炼丹,目的就是为了长生不死,现在师父一吃就死了,该怎么办呢?”另一个徒弟说:“咱们的师父非凡庸之辈,吃了丹就死,恐怕另有天意吧?”他又拿起丹来吃,其“结局”与师父一样。剩下两个弟子说:“炼丹就是为了永生,现在吃丹反而丢了性命,干嘛还要炼丹呢?如果不服用金丹,还可以在人世间快活几十年。”于是,两人决定不再服丹。一起出了深山回家,准备为师父和死去的师兄弟买棺材,收埋尸体。两位徒弟走后,伯阳立刻就从地上跃起来,抱起吃了丹的那位徒弟和白狗,求仙去了。在路上,遇到一位从家乡来人山砍柴的樵夫,伯阳亲笔写了书信,托付给这个樵夫,对两位筹备棺材的弟子表示感谢。两位已回家的弟子看了书信,又后悔又气恼。

道魔较法

源自《厉世真仙体道通鉴》:

张道陵到鹤鸣山时,大魔王率领鬼兵进攻,把鹤鸣山团团围住。张道陵施展了法术,鬼帅倒地不能起来,叩头求饶。鬼帅打了败仗之后,口服心不服,想计价还价,与张道陵争夺信仰者。张道陵正告:“你们既然想同我爭夺民众,那就再较量一下法力,以定胜负。”第一次,比试“投火”。张道陵投身大火中,脚踩青莲而出;鬼帅投身于火却被火所烧。第二次,比“钻木”。张道陵头身钻进木头中,出来时木头的窟窿自动合拢;鬼帅钻木,碰了一下就倒在地上。第三次,比潜水。张道陵入水,乘龙而出;鬼帅入水就被水溺得喘不过气来。第四次,比钻石头。张道陵身人石中,石头被穿透;而鬼帅只能钻进一寸深。第五次,比钻铁。张道陵一钻,又透过去;鬼帅只钻进去半寸。以后又分别比试很多项目,最后鬼帅才服输。

栾巴救千金

源自葛洪《神仙传》:

汉桓帝时豫章太守栾巴善于行啸法。栾巴刚到豫章当太守的时候,了解到庐山上有一座神庙,其“神”能于帐中同外人说话,每每饮酒,在空中传递杯子。栾巴断定这是精怪作祟,准备捉拿,精怪害怕,化为书生,骗了齐郡太守,因其“善谈五经”,齐郡太守把女儿嫁给这位“书生”。栾巴赶来揭露真相,然后朝着空中长啸,“书生”现了原形,原来是一只狸。

王重阳“以水代酒”

源自《甘水仙源录》:

道教全真派领袖王重阳,字允卿,后世封他为“重阳全真开化辅极帝君”,奉为“神仙”。王重阳嗜酒成性,他平日出门,随身带个酒壶。有一天,他站在路中,有个道人高声叫喊:“王害风(王重阳自己的戏称),把酒拿来。”王重阳应声就把酒壶递给道人。道人一饮而尽,却指派王重阳用空酒壶到甘河中取水,并且要求王重阳当即喝下。王重阳一喝,发现味道非常好。原来,那位道人就是神仙刘海蟾(刘操)。从此,王重阳以水代酒。

道家神杯

源自《太极葛仙公传》:

被金丹道派尊奉为“仙公”的葛玄,善于喝酒。有一天,一位客人拜访葛仙公。仙公为客人敬酒,没有传送酒杯,杯子自动地飞到客人跟前,客人如果没把酒喝完,酒杯就不会离开。葛仙公生来嗜好饮酒,一次可以喝上一斛,每次喝醉的时候,就跳进深渊溪水中躺着,一整天不起来,直到酒醉解除了,才从水中浮上来,但身体却不会浸湿。

啸旨

源自《啸旨》:

啸有流云霄、高柳蝉啸、空林夜鬼啸、巫峡猿啸、鸿鹄啸、古木鸢啸等等,这些形式也都是模拟自然声响而成的。

酒仙张九哥

源自《历世真仙体道通鉴》:

宋代有一位云游道人叫做张九哥,载人仙谱。张九哥常常在京城的街道上随便走,经常向人家讨钱,如果钱多了,他就把多余部分再送给别人。他的吃喝很随便,让人看起来觉得有点邋遢。许多好奇的小孩总是跟在他背后走。有一天,燕王在楼上看见张他,便招呼九哥喝酒,张九哥接过一碗酒一饮而尽。过了不久,张九哥又与燕王见面,燕王给他一壶酒,张九哥依然一饮而尽。一年以后,张九哥突然来到燕王宫殿,要向燕王告别。门卫不肯让他进去,他不管三七二十一,直闯而人,宫中人看见张九哥不通报便闯入宫,都十分惊讶。燕王召门卫询问情况,门卫把张九哥要求进殿的话说了一遍,燕王忙招呼张九哥。张九哥说:“承蒙大王赐酒,我即将离开此地,今日特来相别。”为了报答燕王给酒喝,张九哥在宫中表演了“剪布化蜂蝶”的技艺,他把布剪成蜜蜂、蝴蝶的形状,不知何故,竟然一只只都变成真的蜜蜂和真的蝴蝶,在宫中飞来飞去。

唐皇与道人

源自杜光庭《道教灵验记》:

开元十七年,蜀州新津县(今属四川省)新兴居寺于四月八日举行大斋会。有一位邋遢道人混入僧众中就坐,因不满众僧讥笑,遂闯入佛殿之中,众僧恐其毁坏佛像器物,人内搜寻,不见道人身影,却在一根殿柱上发现了道人形迹,看上去很分明,有人拿刀斧刮削,越刮削形迹越明显。这件事惊动了长史张敬忠,亲自察看之后便写了奏章,向皇帝报告,皇帝诏命林昭隐出使蜀州迎取像柱。这根留下道人形迹的殿柱就被搬到唐代首都长安,安放于东明观中。唐明皇下令模拟柱上隐形之像,画在绢布上,赐给所有道观和一些大臣。

宁封子升仙

源自《列仙传》:

黄帝时人宁封子在烧野兽时获得一块硬泥,于是悟出了制造陶器的道理。有一天,宁封子正在制陶,来了个异人替他掌火,异人能使火冒出五色之烟。异人把“五色烟火”之法传给宁封子。宁封子有了道术,即将“升化”(化尸为仙)时,捡来许多木柴,点燃了火,置身于火堆之中,随着烟气上下。

咒语要诀

源自《云笈七签》卷四十六《秘要诀法》:

谈到咒语的实施时说:“凡传授上法之时,有经之师,当先求感应,然后传之,乃人室烧香,密愿神明,即心拜经前微咒(咒略!)”感应的对象可以有不同,但最基本的则是人们所崇拜的神明。因此,几乎所有的咒语都涉及或潜藏神明之名称,即使有例外,诵念者的心目中也有若明若暗的神明对象。

玉阳真人

源自《体玄真人显异录》:

王处一,号玉阳,宁海人,曾居昆仑山因霞洞修仙,世称之为“玉阳真人”。有一天,王处一奉皇帝诏,从沧州经过,有四位皇亲请王处一到他们捐建的道观内居住。第二天,酒使刘氏请王处一喝酒。王处一答应了酒使的要求,一同到了酒家。酒使说:“久闻先生饮酒不醉,只恨无缘相见,今天。先生的高尚德操已惊动了皇上,有幸拜见,敢请先生畅饮一醉,以足平生之愿。”王处一因为已经吃过饭,要求休息一下再喝。酒使刘氏便退下。没多久,听见王处一鼾声如雷。刘氏与妻子进入酒库为王处一备酒。忽然看见王处一已经在酒库中,扛着酒坛,接连不断地喝。酒使夫妇互相使了眼色,悄悄走出酒库,谁知大厅上王处一依然靠在几案边上呼呼大睡。酒使夫妇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再往酒库,看见王处一已经喝完了一坛酒。

女仙麻姑

源自葛洪《神仙传》:

仙人王方平与年青貌美的女仙麻姑下降蔡经的家。麻姑想见蔡之母和他的媳妇侄子。那时,蔡经弟媳分娩没多久,麻姑观察了一下环境便知道了,于是表示暂且不入内看。她在地上撒了一些米粒,竟变成珍珠。老仙王方平看到麻姑在施展法术,就对蔡经家人说:“我不玩幻化把戏,而想送酒给你们,这种酒出自‘天厨’,味道浓烈,要饮时必须掺点水,你们不要见怪。”于是,以一升酒,配水一斗,让大家喝。一下子酒就喝完了。王方平又运用“意念搬运法”,以千钱托“意中信使”从余杭老妇那里买回五斗酒,与众人痛饮。

樊夫人

源自《神仙传·樊夫人》:

刘纲字伯鸾,为上虞县令。其夫人乃樊氏也。刘纲会些道术,他写的檄文能召唤鬼神,他还潜修道行,世人皆知县令修练道术。

刘纲崇尚家清净无为之说,在其为官其间,政令畅通,绩效显著,百姓受惠,无旱涝之灾,无流离颠沛之苦,深得当地百姓爱戴敬仰。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