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对于齐国的要求,赵太后断然拒绝。
赵国的大臣们都十分着急,纷纷劝说太后答应齐国的条件,太后非常生气,宣下旨意:“谁再来劝我让长安君去做齐国的人质,我就啐他一脸。”大家一听,都不敢再开口了。
秦国的进攻日益加紧,赵国危在旦夕。老臣触龙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决定冒险再劝一次太后。太后听说后,怒气冲冲地在大殿等他。
触龙故意迈着小步缓慢地走上殿堂,首先谢罪说:“老臣的脚有毛病,不能走快,非常失礼。很久没有来拜见您了,我担心您的身体,今天特来问候!”
看到触龙老态龙钟的样子,太后不忍苦着脸,便感慨道:“我现在进出也要靠车子才行,我们都老喽!”
“只能喝些稀粥,成天这么多的烦心事,我哪里有胃口啊!”
“我的胃口也不好,但我还坚持散散步,每天走二三里路,增加点食欲。”
“唉,我可做不到。”太后叹了口气,脸色好多了,先前的怒气基本看不到了。
这时触龙用恳求的语气说:“太后,老臣有个儿子叫舒祺,排行最小,不成材,但老臣很喜欢他,老臣想请求您让他当一名侍卫,也算为国家出些力。”
“好啊,他几岁啦?”
“15岁,虽然还不大,但我想趁我活着的时候先安排好。”
“哈哈,原来男人也疼爱自己的小儿子。”太后笑了。
“当然,我喜欢这个小儿子比他母亲还多呢。没办法,可怜天下父母心嘛。”
太后很开心,谈话的气氛越发缓和了。
这时,触龙趁机说:“老臣认为太后疼爱女儿燕后比长安君要多。”
“这怎么可能?”太后睁大了眼睛。
触龙很感慨地说:“父母疼爱儿女,总是替他们做长远的打算。当年你送燕后远嫁外地,她也哭个不停,不愿意远离家乡;出嫁后,您非常想念她,但每次祭祀时总是祈祷她不要回国,好好当她的王后。这不是替她做长远打算,让她的子孙世代继承王位吗?”
“是啊!”太后点头说。
触龙进一步说:“您想过没有,三代以前,甚至赵国的开国重臣,现在他们的子孙还封侯的还有吗?”
“没有了。”太后想了一下说。
“是那些封侯人的子孙都不好吗?没有能力吗?不是的。关键是他们没有功绩。没有功绩却享受很高的俸禄,拥有很高的地位,时间长了就难以服众啦。现在您宠爱长安君,可以提高他的地位,赐予他土地与财宝,可您不让他为国立功,您百年之后,长安君凭什么服众呢?所以我认为您没有替长安君长远打算,说您对他的爱不如对燕后的爱。”
一席话,让赵太后醒悟了,她改变了想法,同意长安君到齐国做人质,让他为解决赵国的危机出力。齐国很快出兵,击退了秦军,赵国平安了。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触龙说赵太后”的故事。由此看来,要想成功说服对方,首先要进入对方的内心世界,不能一开始就讨论双方的分歧点,而是应该站在同一立场上,先肯定他正确的一面或者讲他愿意听的话,寻求彼此共同的观点。然后,要针对对方心理“对症下药”,找到说服对方的有效途径、方法。再根据对方的需要,提出你的新主张,从而让对方放弃自己的旧主张。
美国著名科学家和哲学家富兰克林说过这样一句话:“要想说服别人,不能仅晓之以理,更应晓之以利!”伽利略正是抓住了父亲的心理,成功说服了他并得到支持,才走上了成功之路。
一天,伽利略对父亲说:“父亲,我想问你一件事,是什么促成了你同我母亲的婚事呢?”
父亲笑着说:“是我看上她了。”
伽利略又问:“那你有没有想过娶别的女人?”
“没有,孩子。家里的人曾要我娶一个富有的女人,可我只钟情于你的母亲,你的母亲从前可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
伽利略说:“你说的一点儿也没错,我母亲直到现在风韵依然。你不曾娶过别的女人,是因为你爱我的母亲。父亲,你知道,我现在也面临像你当年一样的情境啊!我痴心所爱的这个姑娘就是科学!除了科学以外,我不可能再去选择别的职业,因为我只钟情于科学。别的任何职业对我而言都毫无用途和吸引力。我不想去追逐财富和荣誉,科学是我唯一的需要,我对它的爱就如对一位美貌女子的倾慕!”
父亲说:“像倾慕女子那样,怎么能这样说呢?”
伽利略说:“一点儿没错。亲爱的父亲,我已经18岁了,别的学生到了我这年龄,哪怕是最穷的学生都已开始想到自己的婚事了,可我从没想过,我不曾追求过任何姑娘。别人都想寻求一位标致的姑娘作为终身伴侣,而我只愿与科学为伴。”
父亲没有说话,一直在琢磨着。
伽利略继续说道:“父亲,你有才干,但没有力量来实现你曾经的理想,而我却能兼而有之。为什么你不能帮助我实现自己的愿望呢?我一定会成为一名杰出的学者,获得教授身份。我能够以此为生,而且会比别人生活得更好!”
父亲叹了口气说:“可我没有钱供你上大学啊!”
伽利略看父亲心动了,便接着说:“父亲,你听我说,很多穷学生都能领到奖学金,这钱是公爵给的,我为什么不能领一份奖学金呢?我知道父亲是一个很有能耐的人,在佛罗伦萨你有很多有名望的朋友,你和他们的交情还都不错,只不过你碍于面子不想开口求他们而已。为了你的儿子,你就到宫廷去走一趟吧,你有这个能力把这事办好。如果对我的学习有什么怀疑,你只须去问一问公爵的老师奥斯蒂罗·利希,他知道我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