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德禅师道:“你的呼吸便是梵唱,脉搏跳动就是钟鼓,身体便是庙宇,两耳就是菩提,无处不是宁静,又何必等机会到寺院中生活呢?”
无德说“热闹场中作道场”,只要自己息下妄缘,抛开杂念,哪里不可宁静呢?如果自己妄想不除,就算住在深山古寺,一样无法修持。禅者重视“当下”,何必明天呢?“参禅何须山水地,灭却心头火亦凉。”即此之谓也。
诸葛亮有句名言:“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所谓“宁静而致远”,就是要不因宠爱而忘形、不因失落而怅然,不因富贵而骄纵,不因清贫而自惭。得意,也不忘时、忘形、忘神、忘乎所以;失意,也不颓唐沮丧,不复聊赖;喜悦,眉梢不外溢;痛苦,表情不抽搐。内敛,内向,气守丹田,不浮不躁,不自惹,不自扰,不自乱,不自**,不自贱,不自屈。
一个人在做人做事上,要达到理想的境界,应使自己经常情绪安宁,心地澄清。无论怎么忙,每天最好能安排出片刻的独处和宁静,在这宁静的氛围中,人的思想会宁静而清晰,情绪也最容易归于平和,说不定,就因为你拥有片刻的宁静可以避免一些鲁莽、浮躁、荒谬、无聊的事情发生。
每个人都想求内心的宁静,内心的宁静是什么?其中的含义,有几个人真正的知道?是问心无愧?晚上不做噩梦?还是一生一世对别人的歉疚?让我们从下面的故事中获得答案吧。
国王提出一大笔赏金,看谁画得出最能代表平静祥和的意象。很多画家将自己的作品送到皇宫,有的画了黄昏森林,有的画了宁静的河流,小孩在沙地上玩耍,彩虹高挂天上,沾了几滴露水的玫瑰花瓣。
国王亲自看过每件作品,最后只选出两件。
第一件作品画了一池清幽的湖水,周遭的高山和蓝天倒映在湖面上,天空点缀了几抹白云,仔细看的话,还可以看到湖的左边角落有座小屋,打开一扇窗户,烟囱有炊烟袅袅升起,表示有人在准备晚餐,菜色简单却美味可口。
第二幅画也画了几座山,山形阴暗嶙峋,山峰尖锐孤傲。山上的天空漆黑一片,闪电从乌云中落下,降下了冰雹和暴雨。
这幅画和其他作品格格不入,不过如果仔细地看,可以看到险峻的岩石堆中有个小缝,里面有个鸟窝。尽管身旁风狂雨暴,小燕子还是蹲在窝里,悠然自得。
国王将朝臣召唤过来,将首奖颁发给第二幅画,他的解释是:“宁静祥和,并不是要到全无噪声、全无问题、全无辛勤工作的地方才找得到。宁静祥和的感觉,能让人即使身处逆境也能维持心中一片清澄。这才是宁静的真谛。”
宁静与淡泊才是生活的真谛,只有洞悉了这一点,我们的生活才能紊而不乱,缓而有序,不骄不躁,去创造和经营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欣赏与忘却
一位女作家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明天就要爬三清山了,我把与我同住一室的旅伴托给了一位男士:“她有恐高症,请你在乘缆车时照顾她。我恐怕会晕车,不能照顾她。”我说。
第二天,我们一行来到了乘坐缆车的地方,将与我同坐的是一位男士,他瞧瞧我说:“我和一位女士同坐啊。”这是一些男士们惯常说的一句话,但从他的话语中似乎听不出男士们说这句话时惯常露出的那种轻松诙谐的语气。
进到缆车上,那位男士开始到处寻求扶手。“怎么连个扶手都没有呢?”他有点失望。缆车开动了,那位男士对我说:“不好意思,我有恐高症。我在家里往天花板上安个灯泡都是我老婆做的。”原来如此,我这才想起他临上缆车时那句话的含意,原来他希望有个男士与他同坐,好照顾他。
“我倒是不恐高,但我恐怕会晕车。如果刮起风来,缆车一摇晃,我就可能会晕。记得……”我一边说,一边懊丧地想:怎么这么巧,昨天刚送走了一个“恐高症”,今天偏又遇上了一个“恐高症”。一时间,缆车中的两个人,一个在诉说着她的晕车症状,一个在诉说着他的恐高症状。
“你还好,不怕高。”“恐高症”对我说。
“高有什么可怕的,我一点都不觉得怕。你别总想着它啊。”我说。这时,我突然想到:我又干吗要总想着晕车呢?
“你瞧,那棵树上的花好漂亮,那是什么树啊?”我有意把话扯开。
“这你都不知道?你大概是城里人吧,我们县城里有很多小山丘,上面长了各种各样的树。这是……”他滔滔不绝地对我讲开了。
我们一起欣赏着窗外的美景,谈论着各自了解的植物知识。我们从野生植物谈到了野生动物,从大自然谈到了人生的感悟……我们愉快地交流着,把恐高症和晕车症全抛到了脑后。
与其把注意力总放在恐高和晕车上,不如去欣赏窗外美丽的风景。在人生的道路上懂得欣赏风景的人,才会把不幸和烦恼抛到脑后,成为一个快乐的人。
另外有一个异曲同工的故事:
从前在山中的庙里,有一个小和尚被要求去买食用油。在离开前,庙里的厨师交给他一个大碗,并严厉地警告:“你一定要小心,我们最近财务状况不是很理想,你绝对不可以把油洒出来。”
小和尚答应后就下山到厨师指定的店里买油。在上山回庙的路上,他想到厨师凶恶的表情及严重的告诫,越想越觉得紧张。小和尚小心翼翼地端着装满油的大碗,一步一步地走在山路上,丝毫不敢左顾右盼。
很不幸的是,他在快到庙门口时,由于没有向前看路,结果踩到了一个洞。虽然没有摔跤,可是却洒掉了三分之一的油。小和尚非常懊恼,而且紧张得手都开始发抖,无法把碗端稳。终于回到庙里时,碗中的油就只剩一半了。
厨师拿到装油的碗时,当然非常生气,他指着小和尚大骂:“你这个笨蛋!我不是说要小心吗?为什么还是浪费这么多油?真是气死我了!”
小和尚听了很难过,开始掉眼泪。另外一位老和尚听到了,就跑来问是怎么一回事。了解以后,他就去安抚厨师的情绪,并私下对小和尚说:“我再派你去买一次油。这次我要你在回来的途中,多观察你看到的人和事物,并且需要跟我做一个报告。”
小和尚想要推卸这个任务,强调自己油都端不好,根本不可能既要端油,还要看风景、作报告。
不过在老和尚的坚持下,他只有勉强上路了。在回来的途中,小和尚发现其实山路上的风景真是美。远方看得到雄伟的山峰,又有农夫在梯田上耕种。走不久,又看到一群小孩子在路边的空地上玩得很开心,而且还有两位老先生在下棋。这样边走边看风景,不知不觉就回到庙里了。当小和尚把油交给厨师时,发现碗里的油装得满满的,一点都没有洒。
真正懂得从生活经验中找到人生乐趣的人,才不会觉得自己的日子充满压力及忧虑。
生活中有逆境也有顺境,无论处在哪种环境,都不能忘记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一面,因为很多的压力和烦恼都是在欣赏中忘却的。